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寒风乍起话立冬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公历每年11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即为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是寒冷萧条的季节,立冬预示着收获季节的秋天即将过去,严寒的冬天已经到来,要将收获的食物贮藏起来,以备万物萧条的冬季所需。

立冬节气为冬天的开始,它与之前秋季的霜降节气相交接,处于中医认为的“秋收”至“冬藏”的转换时期。《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

又,立冬时秋天的燥气没有消除,而冬天的寒气已经产生,这提示人们在立冬之际的养生要根据经秋气收敛后,冬气渐渐降藏的特性,遵循“秋冬养阴”原则,侧重养护人体宁静之阴气,使阳气得以潜藏,尤其要着眼于“藏”字。

情志养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中医认为,冬天为肾所主,肾气潜藏,主志。立冬以后,天气将明显转冷,但深秋凉燥之余气仍在,而初冬寒冷之气才刚刚生成,故此时心神、脾意仍易受到干扰。春天“以使志生”,夏天“使志无怒”,秋天“使志安宁”,而

立冬时节则需“使志若伏匿”,注重“伏匿”,以舒缓冬季清寒之气。所以,秋冬之交,人们要做到顺应气候的变化,做到恬淡少求、安静寡欲,使神志内收,合“冬藏”之法则。还有,立冬时节,万物肃杀、凋谢,常使人郁郁不乐,并易触景生情,此时可通过调动自身的音乐、书画、棋牌、旅游等兴趣爱好,来消除低落的情绪,振奋精神。

饮食养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冬季肾脏当令,寒气偏盛,肾属水而味咸,心属火而味苦,水克火,肾旺则易于伤心而致心弱。又,立冬自霜降而来,故立冬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注意:一是遵循“

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之道,即多食如苦瓜、莴笋、杏仁等苦性食物以养心气,少食如食盐、紫菜、海带、海蜇、海参等咸性食物;二是“冬不食肾”,以免助肾而伤心;三是“补之以味”,以滋养阴精,兼以润燥,宜通过炖煮食用一些补益作用较强的如肉类、蛋类、鱼类等食物,以及煲汤类食物如乌鸡汤、骨头汤、鱼头汤、牛尾汤等;四是“温其寒”,宜喝温开水或温热饮品,适当食用如辣椒、花椒、茴香、姜、葱、羊肉、鸡肉、龙眼、栗子等温热之品,以缓初冬寒冷之气,从而适应冬天的自然规律。

起居养生

立冬时节,处于秋去冬来的转折期,但气温较之整个冬季仍然偏高,故此时穿衣、盖被仍不宜过多,以自我感觉不到冷、全身微温为度,从而延续“秋冻”后的敛降效果。同时,也要注意保暖,因入冬后天气早、晚较冷,稍有不慎极易外感寒邪而伤及肾气、筋脉,引起感冒、关节疼痛等病证。另外,为了顺应冬季肾气降藏的特性,人们应养成

“早睡晚起”的习惯,即晚上睡觉稍早一点,宜在21点前;早晨起床稍迟一点,宜在7点后,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顺应肾之阴精蓄积,阳气潜藏之性。

沐浴养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立冬时节,寒气初生,天气转冷,此时沐浴养生首选泡温泉。温泉水比人体体温要高,且水中含有自然界的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泡温泉可以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并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保暖御寒,有利于舒缓肌肉、关节、神经酸痛,增进肌肤健康,缓解情绪压力,改善睡眠质量等。但泡温泉后要避免受凉,并喝一些温热的水或饮料或稀粥;空腹、饱餐、感到疲乏无力时,不宜泡温泉。

运动与气功养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立冬之后,阴气敛藏,这时宜谨慎选择室内外运动与气功养生。依据各人自身现时的体质状况,可适当进行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与气功项目进行训练,以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如慢跑、太极拳、六字诀、瑜珈等。至于像“冬泳”这种与自然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除极少数人或特殊地区的人外,绝大多数人都不适合施行。由于冬季早晚气温比较低,故训练不适宜在早晚间进行,宜在上午8点后至下午6点前进行

,每次训练总时间宜控制在1.5小时以内,把握好适度原则,以不感到疲劳为好,避免出现大汗淋漓现象。运动后要适当补充温汤或温水,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止感冒等病证的发生。

药物养生

节气养生 · 立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期已到,立冬养生这么吃就对了!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而立冬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药物的偏性比食物强,药补之力要强于食补,故对于平时体质较弱或病理状态下的人,药补也是提高自身正气的较好选择。药补中以内服膏方进补最为常见,也最为流行,其最早流行于江浙一带。内服膏方是把中药材煎煮后,将合并的汤液进行加热浓缩,同时加入胶类等以收膏,并加入糖、蜂蜜等以调味后,所制成的稠膏状半固体剂,因为口感较好,携带、服用方便,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脾胃功能较弱和/或痰湿较重的人,宜先服调和脾胃、行气祛湿的“开路方”后,再服膏方;服用膏方期间,如出现感冒、胃痛等病证,需停服膏方,待感冒、胃痛等病证好转后再接着服用。

文字 |刘华东

审核 | 顾一煌、王珏

供稿 | 第二临床医学院

图片 | 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