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近幾年

有一個詞被提及的次數

越來越多

——

“原生家庭”

不管是在網絡上還是身邊的朋友口中

我們都可以看到無數專業、

非專業的人士似乎都在傳遞著這樣一個觀念:

“你的情緒、人格、行為模式出了問題。

It's not your fault. 只是你不夠幸運,

有這樣一個原生家庭而已。”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原生家庭”成為我們一切不幸的擋箭牌

我跟伴侶關係不好

是因為原生家庭

我跟同事相處出現矛盾不知道怎麼解決

是因為原生家庭

我不夠大膽,不會承擔責任,無法晉升

是因為原生家庭

好像一個人在現在生活中出現的任何問題

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

父母對自己的傷害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不可否認

原生家庭

也確實對很多人影響巨大

“讓我變得自卑、內向”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整個童年都在仇恨中度過,被遺傳暴力”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患上了親密恐懼症”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

但在這樣糟糕的成長環境下

有些人一蹶不振、無法擺脫

也有些人重拾信心,活出了不一樣的自我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生家庭的陰影

真的是如影隨形

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嗎?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這個問題

也曾在《奇葩大會》上遭受過激烈的討論

馬東曾向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請教:

“我們最近經常聽到有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在我們長大後,遇到的不順心、不如意、改不掉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這些好像都和我們的原生家庭有著緊密關係,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說:

“在我看來這個事情很嚴重。因為家庭是整個世界的濃縮,一個社會中的家庭,是整個社會的濃縮,這個人又是家庭的濃縮。我作為一個精神分析師,在其它精神的輔導下已經有三年之久,我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跟我原生家庭的聯繫實在是太緊密了。第二,我們是在找原因,但這並不是在怪罪家庭。第三,這是可以改變的。”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過去的經歷或許會塑造我們現在的樣子

但卻無法塑造我們未來的樣子

而且老實說

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有著

“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那種讓人羨慕的圓滿的家庭關係

幾乎是不存在的

我們每個人都在接受父母庇護的同時

接受過他們的傷害

然後在這段關係裡艱難的活下來

所以一味得把錯誤歸結於此

是略草率的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Werner

就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698個孩子進行了32年的跟蹤研究

持續觀察他們的人生進展

結果意外發現

在經歷過創傷痛苦的孩子中

有一部分孩子成長為了

“有能力、自信和充滿關愛”的人

而且獲得了一定的社會意義上的成功

那些童年的傷害並沒有阻礙

他們成為現在這樣優秀的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些孩子有什麼特殊天賦嗎?

——答案是否定的

Werner在進一步人格特質的研究中發現

這些孩子並沒有什麼過人的天賦

只是有一點

他們遠比那些同樣遭受過創傷的孩子相信:

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由自己掌控的

可以說這點

也直接造成了他們“心理修復力”的形成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心理修復力是指個體良好適應壓力和逆境的能力。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明尼蘇達大學發展心理學家、

臨床醫師Norman Garmezy

也在40多年的研究中

接觸了上千個孩子後發現

一些孩子確實具有這種能力

即使他們生在貧困地區

家庭不和睦

被認為是潛在的問題少年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他們還是能不斷超越自己

成為更好的人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雖然揹著沉重的枷鎖

依然一路披荊斬棘

無懼前行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歌手張韶涵就是這樣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她的母親指責她拋棄父母

把一億臺幣(2100萬)的存款全部私吞

還把她生病的照片

當做吸毒照發給媒體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她的舅舅

寫了7頁的控訴書

指責張韶涵毆打父母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當街罵她混蛋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在採訪中大呼要她

“磕頭跪下認錯”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此時張韶涵的事業才剛剛有所上升

她一遍又一遍無力的解釋

“我真的沒有做這件事”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可“不孝”“吸毒”的

“罪名”

還是牢牢地扣在她頭上

把她推向深淵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可張韶涵沒有選擇放棄

沉寂了一段時間後

一首《阿刁》在舞臺上驚豔了所有人

無數人為之淚流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張韶涵說

她的團隊一致反對選這首

但她還是堅持唱了

因為歌中有一個

不願意被現實

磨平稜角的自己

她說

“人可以平凡,不能甘於平凡的潰敗”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林依晨是偶像劇女神

一舉一動像是從漫畫裡走出來的元氣少女

活潑開朗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但她的父母在她和弟弟小時候

就已經離婚

母親為了養他們長大

負債累累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她參加選美比賽

也只是想要拿到獎金

給弟弟買一臺電腦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那時候她剛剛18

年少成名、慌張無措

家裡還有很多債要還

學業、事業、人際關係攪成一團亂麻

壓力很大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拍攝電視劇曾經三天只睡了50分鐘

有人找出她的劇本

上面標記的密密麻麻

甚至一個動作都寫下3種演法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就是因為這種刻苦和敬業

她飾演的袁湘琴

成為一代經典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林依晨說

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可以做什麼樣的人

這樣往前經歷人生旅程

最後會因此收穫很多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張柏芝也是如此

父親是小混混

好賭欠債

張柏芝還受到黑幫的威脅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成名後收入基本都給了家庭

她粗略算了一下:

“每個月給家裡提供生活費,要供3套房子,7輛汽車

兩個家庭的支出包括養寵物的錢,

一個月至少70萬港幣”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儘管有一個“吸血”的原生家庭

十多年都一直給他們還債

張柏芝還是堅持運動、畫畫、烹飪

設計首飾

沒有活在壓抑中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她說照顧好自己

活的才開心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他們沒有什麼不同而已

他們只是相信

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原生家庭不會徹底毀掉你

相反,有多少苦難

就可以有多少勇氣

而另一方面

科學也證明

“過去受到的傷害不足以預估人們未來的生活”

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家Bonanno的研究表明:人們未來的生活,無法被曾經遭受過的創傷性事件預估。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只有當你自己過於深陷其中

不能自拔的時候

它才會真正意義上影響到你的未來生活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也就是說

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

並不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你的未來

起到決定作用的

是你看待這些事件的角度

和回應的方式

很多不好的事件在發生時

都只能被稱為“潛在創傷性事件”

他們可能暫時的傷害到了你

但以後不一定能一直傷害著你

創傷本身沒有延續性

對創傷的過度解讀才會使它延續

如果總是沉浸在

“受害者”的角色裡

自怨自艾

長久以來就會產生

“反正我這麼差勁,都是原生家庭的錯”

這種事不關己的想法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我們過度責怪“原生家庭”

可能是因為不太想為自己的現狀背鍋

“要是他們能像那誰的父母就好了,

我現在就不用這麼慘了...”

這種幻想說白了

只是對現狀的一種逃避

畢竟原生家庭能給我們提供的

僅僅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不是嗎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想選擇哪條路

想跑多快,跑多遠

還是要看自己

我們不能否認原生家庭問題的嚴重性

但我們需要去找到原因

而非一昧的怪罪家庭

最後積極改變自己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畢竟

再糟糕的原生家庭

也只代表了過去

未來是嶄新

你不是父母口中的“孽子”

也不是親戚閒談時的“廢物”

你值得變成未來那個更好的你

為自己活一次

原生家庭欠你的

要自己一步一步贏回來



都是成年人,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