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05年開埠以來,哈爾濱作為通向遠東地區的重要門戶城市,曾僑居了三十幾個國家的二十萬僑民,先後有二十餘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形成了多個領事館建築,更形成了哈爾濱極具特色的建築藝術標本。今年3月,市政協建立外僑博物館調研組調研報告顯示,現存的17處外國駐哈領事館舊址分佈在南崗區15處,道里區2處。其中現用於商用的5處;由單位使用的有9處;民用和閒置的有3處。現存的領事館舊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按照《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應在有關文物專家指導下進行修繕保護。同時,建議進行資源整合,使之發揮促進文化交流的橋樑紐帶作用;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作用;促進哈爾濱對外交流合作的平臺作用。

原意大利駐哈爾濱領事館舊址

地點:松花江街85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磚木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Ⅱ類保護建築。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20年意大利在哈爾濱設立意大利駐哈爾濱領事代表部。

1923年3月正式設立意大利駐哈爾濱領事館,這裡是意大利領事館在哈爾濱的最後一個落腳點,

1942年意大利脫離軸心國以後,最後一任領事離開哈爾濱,遂閉館。

現為黑龍江廣播電視廳招待所,但已被棄用多年。雖多處破損,但主體建築尚完好。

市內交通:乘坐公交92路、31路、25路、91路、33路均可達到。

原俄國與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地點:耀景街22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領事館由前後二樓組成,分別建於1907年和1924年,為俄羅斯建築風格,均為一類保護建築。目前耀景街22號院落被確定為哈爾濱市歷史院落,一個歷史院落,兩座一類保護建築,哈爾濱獨此一處,尤為珍貴。

此院落建設目的本為中東鐵路局首任局長霍爾瓦特修建的官邸,但是房子建好後因霍爾瓦特不肯搬來而閒置。

1907年到1910年間它成為中東鐵路局的俱樂部和圖書館。

1911年至1918年間則成了沙俄駐哈爾濱的總領事館館址。

俄國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后,這裡又一度成為中東鐵路附屬地俄軍總司令普令什闊夫騎兵大將的官邸。

1927年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從吉林街遷到此處。

1929年7月21日因"中東路事件",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關閉, "中東路事件"結束後,1930年1月,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正式恢復辦公。

1945年8月9日蘇軍對日宣戰,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關閉。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蘇聯最先給予承認並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同年10月20日,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再次恢復。

1962年9月25日,中蘇關係再次破裂,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關閉。

1963年全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在此辦公。

2005年移交給省外辦。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乘坐公交92路、31路、25路、91路、33路均可達到。

原俄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地點:公司街59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建於1906年。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一類保護建築。

俄國駐哈領事館從車站街的中東鐵路賓館(現紅軍街85號的龍門大廈貴賓樓)遷於此處。俄駐哈總領事留巴·霍爾瓦特、鮑培·特拉烏紹利特等先後在此辦公。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20年北京政府宣佈停止俄駐華公使、領事待遇,俄國駐哈總領事館關閉。

同年10月,哈爾濱華俄工業專科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前身)在此開辦。

這裡是我的母校,我的大學時代它是我們每天都要走過的“老土木樓”,1994年因我們位於西大直街19號的老宿舍樓被改造成海燕大酒店[現名海韻商務酒店],為了解決學生的住宿問題,在它的前面僅間隔幾米處建起了現今已使用20年的新宿舍樓。宿舍樓遮擋了“老土木樓”的容顏,但遮擋不住我們對“老土木樓”的那份深深的感情。在建校80週年校慶後,母校在與哈工大分開40年後再次合併,建校90週年校慶的博物館日,“老土木樓”成為了現在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博物館。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31路、91路、92路、63路均可到達。

原意大利駐哈爾濱領事館舊址

地點:紅軍街63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建於1919年,磚混結構,以巴洛克為主的折衷主義風格,三類保護建築,圍欄被哈市列唯一二類保護建築(圍欄類)。面積雖不大,但造型極為優美典雅。這棟樓最精美的部分當屬樓頂的裝飾,可惜在“文革”中被拆除了。

這座大樓原名為“吉別洛·索科大樓”,此名源於建造它的主人:意大利人彼得·伊萬諾維奇·吉別洛·索科。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20年意大利在哈爾濱設立意大利駐哈爾濱領事代表部。1923年3月,正式設立意大利駐哈爾濱領事館。吉別洛·索科被任命為意大利駐哈爾濱領事館首任領事,他的私邸也隨之成了意大利領事館的所在地。後遷至南崗車站街(紅軍街),又遷到吉林街與夾樹街(現民益街)交角處,再遷至南崗區松花江街107號(黑龍江廣播電視廳招待所)。1942年意大利脫離軸心國以後,最後一任領事離開哈爾濱,遂閉館。

日偽統治時期,這裡曾作過日本憲兵司令部。

解放後這裡被電力公司作為倉庫、幼兒園和食堂。

1911年電力大廈被拆除後,黑龍江省電力公司食堂閒置。

1987年電力大廈建成後,它一直被“藏在深閨”,過著暗無天日的歲月。2011年走過24年春秋的電力大廈在討論了十年拆除議題之後,終於被拆除。領事館終於“重見天日”。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3路、31路等均可到達。

原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官邸舊址

地點:果戈裡大街298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建於1920年,磚混結構,以古典主義為基礎,融入文藝復興及“巴洛克”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一類保護建築。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45年前是日本領事館的官員住宅。

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東北,這棟建築被蘇軍佔用,成為蘇聯紅軍衛戍區司令部政治部辦公處。

1947年3月這裡成為哈爾濱蘇聯高等音樂學校。

解放後成為蘇僑中學。

1958年成為黑龍江省外事辦公室至今。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92路、8路、13路、63路、31路等均可到達。

原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特別說明:

老領事館建築已經於2001年拆除,現為新建的花園小學校校舍。但因其獨特的歷史地位,曾是“731”隊員宿舍,“白樺寮”,著名的也曾因關押過著名的朝鮮義士安重根而名揚天下。雖然舊址無存,但這一地點蘊含的歷史底蘊,是不可逾越的。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地點:花園街351號。

歷史:

花園小學原校舍曾經在1924-1936年是日本總領事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的獨身宿舍,名為“白樺寮”。其地下室就是關押和摧殘抗日誌士的監牢,還是為“731”部隊輸送“特殊實驗材料”的最大供應地和轉運站。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曾經領事館建築最為知名的就是位於地下室能容納百餘人的監獄,設有水牢、刑訊室、刑具室和一個有火爐的燒烙具小屋。凡被逮捕的人員,都要被施以各種慘無人道的酷刑。如上大掛(懸吊)、壓槓子、電刑、灌涼水、灌辣椒水、蠟燒、開水澆、滾釘籠、烙鐵條、坐老虎凳、坐釘板、鞋打等。”“731”部隊每兩天去一次那裡的地下室,接收收押的中國人。這些人被裝入載重量為4噸的大卡車,運送到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做“實驗品”。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這個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地下室被改成了花園旅店,當年的刑訊室變成了旅店的客房,房間裡還曾存有多個當年上刑用的滑輪。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3路、8路等均可到達。

原德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地點:阿什河街22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建於20世紀30年代,為磚木結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三類保護建築。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09年8月21日德國在哈爾濱設立德國駐哈爾濱領事館。館址先設在道里江沿街(第15站詳述),1910年9月遷至此處。

1917年3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北京民國政府宣告與德國、奧地利兩國斷絕外交關係,德國駐哈爾濱領事館即關閉。

1920年7月24日,德國駐哈爾濱領事館於原址恢復。

1923年升格為總領事館。

1945年5月,蘇軍佔領柏林,德國投降,日偽當局於5月末封閉了德國領事館。

日本投降後,8月24日蘇軍搜查了原德國領事館。領事邦查布等被俘後押往蘇聯,房屋、財物及檔案均由蘇軍接收。

現為花園小學校圖書館。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3路、8路等均可到達。

原葡萄牙領事館舊址

地點:阿什河街39號。

歷史: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該建築建於1912年,為磚木結構,仿文藝復興時的建築風格,三類保護建築。

該建築原是被稱為哈爾濱的洛克菲勒猶太商人列昂基·沙耶維奇·斯基德爾斯基的私人宅邸。(他的兩處房產後來均成為領事館,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21年斯基德爾斯基同葡萄牙政府達成協議,擔任葡萄牙駐哈爾濱領事,葡萄牙駐哈領事館的館址便設於此。

1923年,穆稜煤礦公司開辦後,總公司也設於此。

日偽統治時期,葡萄牙領事館遷至西大直街。

現為省委第一幼兒園,建築保護較好。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3路、74路、64路等均可到達。

原美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地點:

東大直街289、291-1、291、293、293-1號。

歷史: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該建築建於20世紀20年代(具體時間史料不詳),為磚木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三類保護建築。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07年1月21日美國在哈爾濱設立美國駐哈爾濱領事館。館址在在現東大直街與花園街中間路段的果戈裡大街上,大約在原南崗公安分局附近位置。

1921年12月15日升格為總領事館。

上世紀20年代後期遷至吉林街與阿什河街之間的東大直街289號。

1932年2月日軍侵佔哈爾濱後,美國領事館繼續開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偽當局封閉。最後一任領事路易·蓋爾來及全體館員均被軟禁在該館內達半年之久。

1942年7月4日,被遣送到日本,再由日本乘船經南非返美。

目前該建築產權歸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所有,一樓及半地下室出租給哈爾濱銀行、大光明眼鏡、信上披薩站、美爆の潮裝、刻章修表等商家,二樓為住宅。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31路、74路、64路等均可到達。

原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駐哈爾濱領事館舊址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地點:吉林街52號。

歷史: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該建築建於1905年,磚木結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二類保護建築,原為著名猶太商人克羅爾在哈爾濱的私人宅邸。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24年至1927年為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

1931年6月13日,捷克駐哈爾濱領事館從東大直街遷到此9月12日開館辦公,後遷至南崗建築街。

1937年後成為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的聯絡站,被稱作“731”吉林街分室。

建國後這裡曾為幼兒園,後遷走改為民用至今。這裡曾有過無數商家在此營業,目前有一牙科在此營業。

旁邊單層建築曾為捷克祝哈爾濱總領事館領事住宅,後為後成為侵華日軍第“731”部隊辦公用房。


原法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地點:頤園街3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該建築建於1914年,磚混結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一類保護建築,原為猶太商人列昂基·沙耶維奇·斯基德爾斯基私宅。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07年5月18日法國駐哈爾濱領事館開辦,後遷至頤園街3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5年)一度降為副領事館,戰後(1918年)又升格為領事館,1925年再次升格為總領事館,1931年改為一級領事館。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6月9日法國領事館被日偽當局查封。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在蘇軍佔領當局的協助下,9月20日該館曾一度恢復活動。

1947年5月15日,哈爾濱特別市政府社會局外僑科奉命將該館接收,遂閉館。

現為黑龍江省老年大學。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原英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地點:紅軍街69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建於1919年,磚混結構,為英國早期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二類保護建築。建築平面為凹字形對稱佈局,極具北歐陡坡高層頂的建築特徵,造型典雅端莊,在哈爾濱近代建築史上獨樹一幟,有著獨特的地位。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11年英國在哈爾濱正式設立領事館,館址最初在南崗大直街56號,後移至此處。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對日宣戰,英國總領事館被日偽查封。最後一任領事阿爾切及領事館其他領職人員,均被軟禁在領事館內,檔案、財產均被日偽接管。

1942年6月4日,領事館全體人員被遣送,經南非回國。

2007年4月28日,米蘭時尚婚紗攝影入駐。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3路、31路等均可到達。

原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地點:紅軍街108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該建築始建於1924年5月,1925年8月落成,磚混結構,以巴洛克為主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也是著名建築師尤里·彼得洛維奇·日丹諾夫的作品,一類保護建築。初為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哈爾濱事務所,1936年2月日本駐哈總領事館遷於此處,直到1945年8月關閉。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此樓地下室設立牢房和水牢,規模相當於原花園小學校地下室的監獄。1937年該牢房變成為“731”細菌部隊“特別輸送”、“馬路大”的集中點和轉運站,承接了原花園小學校處領事館的職能。

現為哈鐵對外經濟公司,半地下室現為香港迎賓婚紗精品會館與正陽河集團紅軍街店。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3路、92路、31路、89路等均可到達。

原荷蘭駐哈爾濱領事館舊址

地點:紅軍街124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1921年竣工,磚石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二類保護建築,也是日丹諾夫的經典之作。最初為契斯恰科夫茶葉行,後荷蘭領事館遷來此處。

1915年,荷蘭在哈爾濱設立荷蘭駐哈爾濱領事館,後因館務不多,於1922年7月12日宣佈撤館,委託英國領事館代理館務。1926年荷蘭領事館恢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於1942年被日偽查封,最後一任領事毫文及領館其他人員均被日偽驅逐出境。

現為匯豐照相機商行。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3路、91路、31路等均可到達。

原俄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舊址

地點:紅軍街85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建於1901年,“新藝術”建築風格,一類保護建築。由俄國人依格納齊烏斯設計,俄國人希爾科夫負責建設。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07年1月14日俄國在哈爾濱設總領事館,地點在車站街的中東鐵路賓館內(現紅軍街85號的龍門大廈貴賓樓)。

它是哈爾濱最早的一家豪華賓館,日俄戰爭時臨時闢為傷兵醫院;

1907年為俄國軍官的俱樂部,俗稱“戈比旦樂園”,後改為俄國總領事館;

1937年又變為接待軍政要員的“大和旅店”;

解放後這裡是接待前蘇聯專家的專家樓;

1968年成為哈爾濱鐵路醫院,後又改為鐵路招待所;

1997年10月,為龍門大廈貴賓樓。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3路、31路、92路等均可到達。

原丹麥駐哈爾濱領事館舊址

地點:田地街89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建於1920年,磚混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二類保護建築。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1916年1月1日,丹麥在哈爾濱設立丹麥駐哈爾濱領事館。初期,館址暫在俄國駐哈爾濱

總領事館館內,未派領職人員,由俄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代行其領事事務。1919年初,丹麥政府派雅國先為駐哈爾濱領事。1920年館舍建成,地址在此處。

1942年丹麥領事館被日偽查封。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丹麥駐哈爾濱領事館恢復館務活動。

1946年11月25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外事處長李敏然函覆布克,令其即日停止非法執行駐哈爾濱領事的職務。丹麥領事館遂於12月5日閉館,布克於1947年乘飛機離開哈爾濱。

2009年1月至今為哈爾濱國際友好城市展覽館。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33路、201路、91路、8路等均可到達。

原德國駐哈爾濱領事館舊址

地點:西二道街10、12、18號。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歷史:

該建築為磚混結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二類保護建築。

別忘了,哈市現存的17處領事館舊址


德國領事館在此僅僅停留了13個月就搬走了,但曾經的印記卻永遠記載在史冊裡,為後人銘記。

現為西二道街12、18號為黑龍江省供銷合作聯合社,西二道街10號為心合緣美食。

看點:和另一個德國領事館建築一樣,老建築秉承了德國建築的嚴謹與低調,毫不張揚。門窗及部分建築構件也已換,但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依舊體現的淋漓盡致。和另一個德國領事館建築灰色外牆顏色不同,米黃色的外牆顏色作為近代哈爾濱的主色調,更好的融入了這座城市。

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6路、118路、101路、23路、24路、13路等均可到達。

記者:鄭通、印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