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評·鴻論》尹鴻、盧燕談中國電影“請進來、走出去”:改革開放四十年助推中國電影走出國門

《今日影评·鸿论》尹鸿、卢燕谈中国电影“请进来、走出去”:改革开放四十年助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

對於中國而言,電影是舶來品,中國電影在與世界電影的交流、融合碰撞中發展起來。為了回顧電影史上值得銘記的過往,《今日影評》推出一檔全新電影文化訪談特別節目《今日影評·鴻論》,節目以“學者+電影+當事人”的模式,通過紀實的拍攝手法,圍繞甄選出的四十部電影,以清華大學尹鴻教授與謝飛、陳凱歌、張瑜、盧燕、朱延平、姚晨、黃渤等電影史親歷者進行訪談的形式,通過直接、深刻的問題設置,挖掘當時真實情況的同時,通過對電影語言表達形式、電影市場發展、電影中體現的社會變遷等方面,全面剖析電影以及衍生話題,還原串聯出改革開放四十年這段相對短暫但卻急劇變化的中國電影史。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電影積極主動向世界開放,“請進來、走出去”哺育了中國電影的一部部經典作品,且在國際主流市場上贏得了越來越多觀眾的熟悉和喜愛,電影成為了新時代的中國之窗。在中國電影對外傳播過程中,海外華人與華人機構起到了牽針引線、鋪路架橋的作用。11月16日,《今日影評·鴻論》特邀演員、製片人盧燕帶領觀眾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電影“請進來、走出去”中的心路歷程。

《今日影评·鸿论》尹鸿、卢燕谈中国电影“请进来、走出去”:改革开放四十年助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

出身京劇世家傳播中國文化

盧燕好萊塢開闢華人演員道路

盧燕的母親是京劇名伶李桂芬,曾拜梅蘭芳為義父,而京劇大師梅蘭芳正是第一位將京劇介紹到海外的文化使者,並使京劇躋身於世界戲劇之林。所以,京劇世家的背景讓盧燕自幼有很好的京劇訓練,並使她始終心繫中國,傾力傳揚國粹,關注並支持華語影壇發展。

在《今日影評·鴻論》中,尹鴻認為當今中國電影人在國際上的地位,離不開以盧燕為代表的一批華人演員在好萊塢的堅持與努力,他們在西方世界為中國電影與電影人探索出了一條新路。盧燕在好萊塢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山路》,便是電影史上第一部由中國人來演中國女主角,並有中英文臺詞的電影。

《今日影评·鸿论》尹鸿、卢燕谈中国电影“请进来、走出去”:改革开放四十年助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

而《末代皇帝》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取景的西方故事片,盧燕在其中扮演了觀眾熟悉的慈禧太后,這部電影在西方世界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獲得了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等九個獎項。盧燕作為其中的演員之一,曾向意大利導演貝託魯奇提出很多提議。尹鴻在《今日影評·鴻論》中表示,《末代皇帝》出品於改革開放的第十年,那時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的認識剛剛起步,這部作品客觀上使更多西方觀眾瞭解了東方文化與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是第一部在世界範圍之內產生影響的中國題材的電影。這部電影也使西方人開始關注中國的文化傳統與優秀演員,自這部電影,中西方文化開始加速交流碰撞。

為“請進來”嚴把質量關

助中國電影人更好“走出去”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電影人對美國知之甚少,而盧燕對中國電影人瞭解美國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避免中國進口質量低下的電影,盧燕不辭辛勞頻繁回國,將《草原小屋》《音樂之聲》等主題正確又能打動中國觀眾的影視作品推上大銀幕。不僅如此,盧燕還為中國電影人的創作提供了許多幫助。

《今日影评·鸿论》尹鸿、卢燕谈中国电影“请进来、走出去”:改革开放四十年助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

著名導演謝晉,在改革開放初期試圖改變創作風格,尋找在大歷史背景下描寫人性的創作題材時,盧燕為他推薦了白先勇的短篇小說,觀眾才能欣賞到電影《最後的貴族》。

作為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首位華人評委,許多中國電影人赴美時都受到過盧燕的盛情接待,其中就包括了張藝謀、陳凱歌、李安等著名導演。在《今日影評·鴻論》中談及往事,盧燕認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電影人在國際影壇已經站穩腳跟,不再像當年那樣需要往復奔波。

但盧燕仍將提攜潛力新人視為自己的使命,2017年,盧燕以九十歲高齡零片酬出演《侗族大歌》,一舉拿下北京國際電影節等多項大獎,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做出了傑出貢獻。中國電影通過國際電影節的肯定而走向世界,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電影人的不懈努力,更不能忽視海外華人的引領和扶持,尹鴻認為正是世界華人電影人不遺餘力的推動下,才使得中國電影邁上“走出去”的新時代。

堅守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電影不缺好演員而缺好劇本

尹鴻在《今日影評·鴻論》中指出,中國電影的海外影響力未曾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而發展。針對這一問題,盧燕認為中國電影不需要模仿好萊塢電影的模式,單純技術進步並不可靠,只有講述使人心生感觸的故事才能被國外觀眾所接受。例如李安導演的作品,雖然並不以商業元素見長,但影片中包含了中國人對人性的理解,使電影得到更廣泛的海外傳播。

《今日影评·鸿论》尹鸿、卢燕谈中国电影“请进来、走出去”:改革开放四十年助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

尹鴻表示,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與海外影響力停滯的複雜現狀,正是在考驗中國電影人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既保持中國文化本性又能以人性表達打動世界觀眾。在《今日影評·鴻論》中,盧燕認為古老的文化、歷史是中國電影的財富,中國電影應選擇能宣揚歷史、思想的故事與素材進行劇本開發與寫作,中國電影行業不缺乏優秀演員,而缺乏優秀劇作者。這意味著中國電影的海外生存與突圍既要保持自身特色,取中華文化之內核,又要避免淪為身披東方外衣的華而不實之物,需要將本土文化融入到全球文化中形成共享的價值與美學。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以來,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即將趕超北美市場。對於這個現狀,盧燕感慨中國電影發展狀況越來越好,由於中國市場蘊含的巨大購買力與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崛起,導致好萊塢電影十分重視中國市場。而中國舉辦的電影節,如上海電影節等等,也成為海外電影、演員爭先參與的盛典,這使盧燕感到十分驕傲與自豪。作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美電影之間的橋樑與紐帶,盧燕對中國多代電影人的國際交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體現著中國人的拳拳愛國之心,也體現了中國電影在國際立足的歷程。

《今日影評》欄目保持了其欄目特有的文化品質,對小正大精品的追求,繼《今日影評·表演者言》之後的《今日影評·鴻論》更加細膩生動,以溫度為時代之鑑,以回憶為思想之駒。據悉,10月26日至12月28日,電影頻道《今日影評》電影文化訪談特別節目《今日影評·鴻論》將於每週五晚十點檔播出。

《今日影评·鸿论》尹鸿、卢燕谈中国电影“请进来、走出去”:改革开放四十年助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