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2014年9月27日下午,曾創作《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作家張賢亮走了。正如他說,“

命運是無可選擇的,我不討厭戲劇性的人生,我的人生特別有傳奇性,就像我寫過的,這些東西都超乎想象,是非常荒誕的。”他的一生在勞改隊、農場、牛棚裡輾轉,最終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人物,充滿了傳奇色彩。

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坎坷的際遇

張賢亮出生於南京一個富貴之家,他的童年是在上海一座花園洋房裡度過的,祖父是外交官,父親畢業於哈佛商學院,開過工廠,做過證券交易,母親燕京大學畢業,他是張家唯一的男孩。

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張賢亮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勞動改造”長達22年。

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他在長期的體力勞動中,經歷了肉體和心靈的變化。他先集中對自我靈魂的嚴峻拷問,表達出現實社會中人經過艱難熬煉和痛苦洗禮後的反思,繼而又從道德、歷史、哲學的高度審視自己既往的人生歷程,從充滿苦難的人生中體悟新的人生境界,達到精神的昇華。

從青春少年到滄桑中年,20多年間張賢亮從未放棄寫作,1979年在連續發表三篇小說之後,張賢亮聲名鵲起。80年代《綠化樹》《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影響了一代人,被譯成3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

張賢亮的小說,於注重意境創造的同時,還很注重詩情的發掘與抒發。他的小說不追求奇異的、曲折的、引人入勝的情節,卻追求那種有力量的情節,有心量容量的情節,尤其是有詩情的情節。因此,張賢亮的小說中洋溢著不能抑制的詩情

“性”與“飢餓”

張賢亮的小說從“飢餓”和“性”的角度揭示出生命本能的需求,實現了人類對自身本質的不同程度地反思。這樣,小說的思想內容在“飢餓”和“性”的基礎上得到了根本性地挖掘。

《綠化樹》從“飢餓”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環境,此時漫及全國的大饑荒正嚴重威脅著每個地區。

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作者在文中不厭其煩地也是無以加復地描寫了人的“飢餓感”。“飢餓會變成一種有重量、有體積的實體,在胃裡橫衝直闖;還會發出聲音,向全身的每一根神經呼喊:要吃!要吃!要吃!……”張賢亮的小說到處充滿著這樣餓的氣氛,既附和著當時的時代,又能使人從物質的視角引起對社會現實而有意義的反思。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一次揭開了超越“動物性”的神秘面紗,用一種更高層次生命的本能需求來反思歷史、社會發展過程中被忽視而又具有永恆價值的東西。它從人性的角度闡述人的本質和人性的被扭曲、異化及還原,展示了理性的追求,信仰的重現與精神的超越。

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在缺乏文化的地方,在缺乏文化的人身上,全然沒有愛情的一切溫文爾雅,沒有那一套溫文爾雅的繁文縟節,只有那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情慾。(《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這些不但浸透了作家的審美觀念,而且也包含了作家的生命觀念,具有反思意義的哲理性。把其擺在那個特定的時代、社會和人文環境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我們就會發現有著巨大而深刻的社會、歷史及文化的反思意義。這是一個更高更深層次上對那個扼殺人性的非常時代進行更深刻、更有力的否定與批判。

從文學到市場

張賢亮的成就不僅在文學創作方面,在上世紀90年代初,張賢亮基本上是棄文從商,創辦了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

張賢亮並不避諱自己的創作在上世紀90年代處於休眠狀態,他稱自己是“華麗的轉身”,從文學跳入市場,用此前獲得的70多萬版稅辦起了影視城。那會兒他在想,寧夏能搞什麼第三產業?他想到了勞改時的南梁農場,那裡的荒涼恰好適合拍電影,於是謝晉的《牧馬人》、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馮小寧的《紅河谷》,《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作品也是在

那裡拍攝的。這個地方几乎成了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外景拍攝地。

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從貴族變成勞改犯,歷經幾次大劫難都不死後成了一名大作家,接著走上紅地毯成了政治明星,最後又變成商海大亨的經歷幾乎是一部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