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韓愈的後人韓熙載在南唐會弄得仕途坎坷?

Dean_木木


首先,韓熙載不是韓愈的後人。韓熙載,其祖先在先秦時期居於南陽,即今河南濟源縣、淇縣之間,春秋時屬於晉國。晉末為避戰亂,遷居到昌黎(今遼寧義縣)。昌黎韓氏在唐代曾出了一個著名人物,即著名大詩人韓愈,遂使昌黎韓氏聲名遠播,也使許多韓姓之人都以出自昌黎為榮,加之韓熙載與韓愈很可能出自同一遠祖,於是後人好事者,便稱其為昌黎人了。

韓熙載五代十國時任南唐宰相,青州(山東北海)人。後唐同光進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殺而逃離中原南奔,南唐李升時,任秘書郎,輔太子於東宮。李璟時,遷吏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書舍人。

交泰元年(958年)貨幣貶值,提議鑄鐵錢,提高幣值。一枚新大錢,當十枚舊錢;一枚新小錢,當二枚舊錢。仿“開元通寶”規格,徐鉉為書篆文。新錢鑄成,廣為流通。韓熙載拜戶部侍郎,充鑄錢使。後升任兵部尚書,勤政殿學士承旨。

南唐:吳睿帝順義六年(926年)七月,韓熙載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吳國的都城廣陵(今江蘇揚州)。為了獲得吳國的接納,他首先向吳睿帝楊溥上了一個《行止狀》,類似於投名狀,這篇《行止狀》至今尚存,《江表志》一書全文收錄,後清人又收入《全唐文》之中,寫得文采斐然,氣勢恢宏。雖然是請求對方能夠接納自己的行狀,卻絲毫沒有露出乞求之意,反而顯得氣勢如虹,暢述平生之志。

文章開頭用簡短的文字介紹自己的籍貫、出身,然後筆鋒一轉,便說“某聞釣巨鰲者,不投取魚之餌;斷長鯨者,非用割雞之刀。是故有經邦治亂之才,可以踐股肱輔弼之位。得之則佐時成績,救萬姓之焦熬;失之則遁世藏名,臥一山之蒼翠”。意在說明帝王選賢用能的重要性,然後便開始介紹自己的才學,“某爰思幼稚,便異諸童。竹馬蒿弓,固罔親於好弄;杏壇槐裡,寧不倦於修身。但勵志以為文,每棲身而學武。得麟經於泗水,寧怪異圖;授豹略於邳垠,方酣勇戰”。說自己從幼年便不同於其他兒童,不貪玩耍,勵志讀書習武,胸藏文韜武略,“爭雄筆陣,決勝詞鋒”。還說自己能“運陳平之六奇,飛魯連之一箭。場中勁敵,不攻而自立降旗;天下鴻儒,遙望而盡摧堅壘。橫行四海,高步出群。”從這些文字可以看出韓熙載在青年時確有傲視天下之才,胸懷遠大的抱負,然而卻也極易招致非議,被視為狂妄不羈之徒。

當時在吳國掌握實際大權的是徐知誥,也就是後來的南唐烈祖李昪,韓熙載想要得到重用,必須要首先得到他的賞識。陸游《南唐書·韓熙載傳》說韓熙載“年少,放蕩不守名檢”,徐鉉所撰的《韓熙載墓誌銘》說他“以俊邁之氣,高視名流,既絳灌之徒弗容,亦季孟之間不處”。當時中原之士南遷的很多,大都得到擢用,惟獨韓熙載沒有被重用,先後充任滁、和、常三州從事,可能跟他給人留下的這種印象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