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度消費基層幹部的“白頭髮”,他們更焦慮的是:忙、盲、茫

雲南某年輕鄉鎮幹部因“白頭髮”成了網紅,當事人猝不及防。

在媒體和公眾的轉發評論中,是否有哪些問題被誇大了,被誤導了?

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諸媒體在報道或轉發該新聞時,基本用意是什麼?是僅僅作為一個新聞事件,將80後基層幹部白頭髮作為一個小概率事件,從而獲取新聞效應?還是將基層幹部白頭髮作為辛苦工作的象徵,引導大眾關注基層幹部身體健康狀況。從目前媒體文本和輿論走向來看,屬於後者。

公眾關注基層幹部疲勞工作狀態,無可厚非,但正如一些人所反思的那樣,憑生活經驗,白頭髮與體質等個體因素有很大關係,著實不應該拿白頭髮來表徵基層幹部的健康狀況。大部分基層幹部白加黑、五加二辛勤工作,長期疲勞工作,身心疲憊,不乏亞健康狀態。那些沒有白頭髮的幹部,就未必工作不辛苦。一言以蔽之,白頭髮與工作辛苦度的相關關係,除非進行專門調查研究並證實,否則,完全沒必要專門拿白頭髮說事!

不要過度消費基層幹部的“白頭髮”,他們更焦慮的是:忙、盲、茫

當前基層幹部辛苦不辛苦?說法不一,仁者見仁!

大體說來,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第一,基層治理轉型背景下,基層幹部的工作壓力普遍增大,工作要求普遍提高。一方面,考核日趨嚴格,問責常態化!第二,形式主義工作增多,疲於應付。

第二,東部和西部基層幹部感受不一樣。這幾年西部地區基層治理轉型任務多,要求多。特別是因為扶貧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比東部地區要大得多。

第三,基層幹部工作作風這幾年確實有大改觀,服務意識普遍提高,他們為此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也是超乎想象的。

所以,一些人拿上世紀90年代的幹部工作狀態來評價當前幹部,是不妥的。

基層幹部最擔憂的,並不是自己頭髮白不白?而是辛勞能否取得實效,受苦受累是否值得?

從調研情況來看,內心不平衡的幹部挺多。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問責壓力太大,所有責任最後都推到鄉村兩級;另一方面,來自群眾的壓力也很大很多。特別是一些群眾的不理解、風涼話,讓幹部工作被動,積極性受挫。

有基層幹部說自己的工作狀態就是:忙,盲,茫。

所謂忙,就是繁忙,考核多,檢查多,整改多,文字工作多,沒日沒夜填表,不斷變化要求,推倒重來,越來越細。

所謂盲,就是盲目,工作沒有主體性,完全被時間推著走,一環接一環,應急工作常態化。

所謂茫,就是意義感不強,在工作中體會不到價值,沒有奮鬥的快樂,對於未來發展感到茫然。

忙、盲,茫,是比白頭髮更令人擔憂的問題。我們既不能對基層幹部的健康狀態不聞不問,也不能將他們悲情化,更不能專門拿“白頭髮”說事!這反而容易誤導公眾!

最要緊的不是基層幹部頭髮白與黑,而是他們在辛勞工作中的“獲得感”強不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