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扎魯特旗農牧區“議貧會”:一年解決難題千餘化解矛盾500起

10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以融入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為目標,聚焦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短板,積極創新突破,變組織資源為精準脫貧優勢,變組織活力為精準脫貧動力,在嘎查村黨組織中探索推廣“議貧會”群眾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了黨組織和群眾難題共議共解、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2018年,實行“議貧會”以來,為農牧民解疑釋惑2700餘人次、解決難題1468個、化解矛盾糾紛500餘起,被村民稱為和諧相處的“中央空調”。

通遼扎魯特旗農牧區“議貧會”:一年解決難題千餘化解矛盾500起

通遼市扎魯特旗“議貧會”現場

在談到“議貧會”動因時扎魯特旗委書記白立柱表示,扎魯特旗是內蒙古自治區貧困旗,貧困人口眾多,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在基層出現了扶貧幹部聯繫服務群眾不密切、不會幹、幹不好,貧困戶政策知曉度低、滿意度不高、內生動力不足,非貧困戶不理解、不服氣,各級幫扶力量聯動效應不明顯、合力不強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脫貧攻堅工作推進的質量和進程。為此,扎魯特旗委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2017年率先在前德門蘇木各嘎查村建立“議貧會”制度,經一年多探索實踐,成效初顯。2018年旗委經過多次調研和專題座談討論後,5月份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議貧會”群眾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自此,“議貧會”群眾工作機制被全旗18個蘇木鎮場235個嘎查村(分場)複製和推廣,併成為促進脫貧攻堅、解決實際難題的一個有效載體和抓手,實現了“小會議”破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難題”的目標。

據瞭解,“議貧會”只要做法是根據“議貧會”群眾工作機制《指導意見》和《操作流程》,緊扣“訪、提、議、行、評”五個環節,並將其貫穿“議貧會”的會前會中會後全過程,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方案在一線商議、措施在一線落實、短板在一線補齊,構建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商議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鏈條。

主動深入群眾,“訪”準“根”

“訪”即會前調研走訪,是發現問題的過程。為破解旗、鎮兩級部分駐村幹部只浮在村部,入戶蜻蜓點水,部署工作僅限於上傳下達,瞭解村情民情不精準,群眾工作能力不強等問題,建立遍訪、專題訪和深入訪為主要內容的“三訪聯動”制度,並做到常態化堅持。組織市、旗、蘇木鎮三級駐村幹部和嘎查村“兩委”成員,按照“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帶著感情、帶著責任,開展遍訪、專題訪和深入訪。主動走進田間地頭、牧鋪,坐到農牧民炕頭上、蒙古包內,面對面、心貼心地與農牧民拉家常、聊心事,做到走訪貧困戶問困難找貧根,走訪富裕戶問致富經驗,走訪鄉賢戶問發展良策,走訪上訪戶問事情原委,為下一步量身定做脫貧方案和提出會議議題奠定基礎。同時,在走訪過程中,注重向群眾宣傳中央、自治區、通遼市和旗相關扶貧政策,幫助貧困群眾算清政策賬、收入賬,引導貧困群眾改變被動、依賴、觀望心理,激發貧困群眾的致富願望,樹立我奮鬥、我脫貧、我幸福、我光榮的鮮明導向。

注重分析研判,“提”準“問題”

“提”即會前歸納梳理並提出議題,是溝通意見、凝聚共識的過程。為破解以往有些會議主題不突出、目標不明確、共識難形成和議而不決等問題,建立駐村工作隊成員與“兩委”成員聯席會議制度。每次走訪後,駐村工作隊成員與“兩委”成員及時召開聯席會議,對訪來的問題和收集來的建議,精心進行梳理彙總,按照嘎查村和上級黨委政府兩個問題受理解決主體,分類逐一建立臺賬。對屬於嘎查村解決的問題,通過與會人員交流溝通、分析研判,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初步確定需要提交“議貧會”研究討論的議題,並對每一個議題醞釀提出幾種解決方案,供“議貧會”商議討論,確保小事不出嘎查村、大事不出蘇木鎮;對需要上級協調解決的問題,根據臺賬逐項形成說明,待“議貧會”上向參會人員通報,經“議貧會”通過後在村務公開欄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同時,“議貧會”會議議題確定後,根據具體事項確定會議召開時間、地點、方式以及參會人員和主持人,為“議貧會”的召開做好準備。

突出幹群共議,“議”準“良方”

“議”即會上討論商議問題,是議定最佳方案的過程。為破解以往農牧民難題解決時間週期長、久拖不決等不順暢的問題,“議貧會”原則上每月召開一次,特殊情況可靈活掌握,地點不僅侷限於會議室,根據具體議題,也可隨機在廣場、田間地頭、百姓炕頭召開。按照“誰提出、誰參與”的原則,變以往只有駐村工作隊成員和嘎查村“兩委”人員參會的封閉式為開放式,採取黨群共議的辦法,邀請議題涉及的農牧民參加會議,集思廣益,共同討論議定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並確定方案具體執行人和完成時限;對需要上級解決的問題,由第一書記向參會人員做出說明和解釋。

堅持分類施策,“行”促“落實”

“行”即會後貫徹執行,是議定方案落實的過程。對屬於精準扶貧政策理解和認識上的偏差問題,當場通過疏導、引導、勸導等方式,向當事人解疑釋惑;對需履行“532”決策機制或村民會議、村民代表大會,黨員代表會議、黨員大會決議的問題,交由第一書記或嘎查村黨支部書記嚴格按程序予以解決;對需上級黨委政府解決的問題,形成書面材料上報,待上級予以解決,確保難題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著落。

實行跟蹤問效,“評”實“成效”

“評”即會後跟蹤測評、考評,是檢驗“議貧會”成效的過程。為破解農牧民難題解決不到位的問題,將“議貧會”議定的解決方案推進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測評、考評。

一方面,由嘎查村第一書記負責議題貫徹執行情況監督,並在下一次“議貧會”上通報問題推進落實情況,並進行滿意度測評;另一方面,修定扎魯特旗《脫貧攻堅工作隊管理辦法》《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獎懲暫行辦法》《脫貧攻堅工作隊考核評價辦法》,將“議貧會”議定事項落實情況納入第一書記和幫扶責任人責任清單,還將“議貧會”工作機制推進執行情況納入嘎查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考評實績考評內容,動態跟蹤考評。

據瞭解,扎魯特旗“議貧會”群眾工作機制實施以來,經歷了從點上探索到面上推廣,從組織號召到自覺行動,推動制約群眾脫貧致富的一些“瓶頸性”難題相繼被解決,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與脫貧攻堅工作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突破。

在轉變工作作風方面,實現了黨員幹部與群眾的零距離溝通。“議貧會”搭建起基層組織和各級黨員幹部與群眾溝通交流的平臺,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駐村扶貧幹部和基層黨員幹部撲下身子、放下架子,主動深入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幹群之間在相互走動中增進了互信、消除了“隔閡”。扶貧政策的宣講,及時化解了非貧困群眾心裡的疙瘩,氣順了、心齊了,既讓群眾有難能說、有策能諫、有事能辦,打通了難題解決的“綠色通道”,既倒逼黨員幹部作風轉變、提高政策應用能力,又進一步密切了幹群關係。

2018年以來,1900餘名旗、鎮、村三級黨員幹部共“訪”出農牧民自身發展難題1632個,收集到對嘎查村發展意見建議1100餘條。

進一步化解了群眾難題,實現了黨建與脫貧深度融合。“議貧會”進一步暢通了群眾利益訴求渠道,並使得一大批由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矛盾糾紛得以化解,尤其是解決了一大批長期困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瓶頸性難題。找準了抓黨建與促脫貧的結合點和融入點,以矛盾糾紛的化解、難題的解決,助推嘎查村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確保了基層組織說話有人聽、幹事有人跟、發展有思路,把抓黨建與促脫貧“兩張皮”擰成“一股繩”。

僅2018年以來為農牧民解疑釋惑2700餘人次、解決難題1468個、化解矛盾糾紛500餘起,落實各類強農惠農項目累計300餘個,採納農牧民合理化建議141條,駐村幹部辦實事好事3000餘件;在剛剛結束的黨支部換屆中,有117名嘎查村黨支部書記獲得連選連任,佔201個嘎查村總數58.2%。

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實現了“富口袋”與“富腦袋”同步。“議貧會”充分發揮了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不僅讓其坐進了會議室、有了發言權,而且還參與和見證每一件難題解決的全過程。黨群共議貧、共謀富讓農牧民有了“當家”的感覺,提升了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尤其是提高了難題解決精準度和認可度,進而激發了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願望和信心,推動“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並且成為一種自覺行動。貧困群眾“口袋”富了的同時,通過大力實施新型農牧民培訓、嘎查村黨員能人傳幫帶、田間地頭現場教學和技術服務等途徑,貧困群眾致富能力得到提升,富了“腦袋”,為實現脫貧攻堅連戰連勝、再戰再勝提供了堅強保證。截至目前,全旗現已脫貧7378戶1843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5%。

進一步推動了工作落實,實現了制度與實踐的零距離對接。“議貧會”既成功地將聯繫服務群眾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實踐,又推動工作機制不斷得以豐富和完善。因“議貧會”解決問題及時順暢、效果明顯,深受群眾信任和支持,各蘇木鎮場將“議貧會”內容豐富和拓展到鄉村振興、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環境治理、移風易俗等工作範疇,有效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2018年以來,全旗各嘎查村召開“議貧會”共1400餘次,商議解決農牧民難題方案1468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