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文:點點

金馬獎落下了帷幕。

徐崢獲得影帝,謝盈萱斬獲影后,張藝謀如願以償捧回了最佳導演的獎盃。

演員粉們歡呼雀躍衝熱搜,媒體為導演門寫下一篇又一篇通稿。

但點點不一樣,點點對最佳影片的獲獎結果沉默了很久很久。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這個獎項,被《大象席地而坐》拿下。

有一點出人意料,但更多的,是意料之中。

導演已經逝去,這個獎項對他而言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緬懷。

故事聚焦於邊緣人物,描述他們生活中的困境、頹廢、乃至於絕望。整部片子看下來感覺很壓抑,卻又異常真實。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正式和大家聊聊這部片子的優點之前,點點想和大家聊聊整個入圍作品的的狀態。

分別是《我不是藥神》、《地球最後的夜晚》、《影》、《大象席地而坐》、《誰先愛上他的》。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這5部作品,是截然不同的5種類型。

拿《我不是藥神》來舉例,它的重點是呈現“看病難、吃藥難”的殘酷生活現狀,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現實主義電影。初次之外,影片還涉及到的抗癌藥品昂貴、醫保體系完善程度等眾多敏感層面。

能上映,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與它截然相反的,是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它美化生活、美化回憶,用一整個故事渲染出神秘的時代、人們朦朧的感情。

目前為止,影片還只出了預告片,只能得出:畫面飄渺、韻味十足等表面信息。

但它入圍了金馬獎,質量想必也是不言而喻的。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影》最美,同時也最殘酷。

聲勢浩大的原因有兩個:水墨丹青的畫面、古往今來無人探討的替身秘密。

前者給觀眾帶來絕佳的視覺享受:恢宏、大氣,風聲和雨聲統統變成驚險的氛圍,在壓抑的顏色中呈現出一種磅礴感。

後者給人逆流而上的勇氣:在以往的故事中,影子永遠都是為真身而活。但《影》不一樣,它分秒必爭,抓住一切機會在亂世中改變自己的命運。一部電影,兩種類型,兩種享受。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金馬獎的黑馬《誰先愛上他的》描述的是同性戀問題,自臺灣同性戀合法以來,同志類電影就拍得越來越好。

這一部,是其中最為翹楚的存在。以一個男人的死去為支線,故事圍繞在他的妻子、兒子、同性戀人之間。

所有人都在尋找一件事情: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愛,同性之間的愛,究竟應該以哪種形式存在?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恕點點直言。

如果點點是金馬獎評委的話,一定沒辦法從這5部作品中挑選出最優秀的那一部:他們各有千秋,有各自存在的意義。

所以,不管是哪一部作品勝出,都有它應得的原因。《大象席地而坐》就是這樣。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和這4部電影相比,《大象席地而坐》是零碎的,沒有整體的故事情節,非常非常生活化。

同時,它也勝在了這個生活化。——無限拉近觀眾與影片的距離,每一個小人物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全片一共4個不同的角色,描述了4種截然不同的的生活狀態。

這4個人的年紀各不相同,有的是青春的少年,有的是在社會中沉浮多年的成年人。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迷茫。在這個不知名的小城市中,他們拼盡全力的生活。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年輕的男孩突發奇想、中年男人想要換一個地方生活、少女想要逃離家庭、老人想要找回過去的回憶。

他們不約而同的逃離,不約而同聚集在滿洲。

大象是他們最想觸摸的存在,是他們從未觸及過的陽光。他們總想著:等看完大象,我就會開始新的生活。不管現在的處境有多麼艱難,都渴望能夠看見未來的光亮…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全片一共230分鐘,有些長。

點點有幸看過這部電影,和所有看過的觀眾一樣被感動、被震撼。

另外,它的爭議也很多,一是關於碎片化的故事,二是關於讓人感到壓抑、絕望的場景。

前文中點點提過,碎片化是因為拍攝生活,生活的特質是出其不意、沒有定性。這一點導演融合得很好。

氛圍壓抑則是為了更好烘托出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環境。觀眾感到不適,恰恰證明了故事的“真實性”,是一部非常難得的佳作。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還有很多其他優點:故事真實、人物形象立體、臺詞極具哲理性。

有機會的話,點點會另寫一篇給大家好好介紹。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最後,附金馬完整獲獎名單。

《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終於有希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