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戲曲文化,打造文化金名片!豐臺三年內將培育萬名小戲迷

11月18日,豐臺區群英幼兒園、豐臺一小的孩子們與國家一級演員尚慧敏等京劇表演藝術家同臺演出。他們字正腔圓、有板有眼,驚豔全場,最小的只有四歲半。

弘扬戏曲文化,打造文化金名片!丰台三年内将培育万名小戏迷

向豐臺區“戲曲進校園”專家顧問頒發聘書

雲凱傑攝

當天,豐臺區教委舉辦“豐臺區教委——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戲曲進校園首場演出暨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活動”,併發布《豐臺區戲曲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

自2008年北京開展中小學京劇進課堂以來,豐臺區已經培養了數十萬計的京劇小聽眾和一大批會唱戲的小票友。可以說,近幾年豐臺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戲曲教育特色。十年來,豐臺區通過參與市教委京劇進課堂項目、學校與中國戲曲學院自主合作、幼兒園與專業院團合作、引進戲曲專業人才等方式開展課內外一體化的戲曲教育活動,積累了一定經驗。

弘扬戏曲文化,打造文化金名片!丰台三年内将培育万名小戏迷

豐臺區教委舉辦“豐臺區教委——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戲曲進校園首場演出暨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活動”

與會領導鳴鑼開戲

雲凱傑攝

據豐臺區教委主任張洋介紹,豐臺區有得天獨厚的戲曲資源,有很多戲曲高校和戲曲院團。全區共有50多所中小學開展戲曲教育,學生戲曲社團70餘個,接受戲曲教育的學生達15000多人。三年行動規劃標誌著豐臺戲曲教育進入新階段。三年行動規劃重點破解在戲曲教育中的一些難點,即師資、教材和課時。

根據行動計劃安排,2019年,豐臺實現全區每個學生每年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2021年,實現“個十百千萬”教育目標,即爭創一個戲曲類金帆藝術團、推出十門精品課程、建成三十所戲曲特色校、打造一百個戲曲社團、打造千名專兼職師資保障隊伍、培育萬名小戲迷小票友、覆蓋十萬中小學生、輻射數萬社區群眾。

戲曲進課堂每學期不少於10課時

實施戲曲進課堂計劃,將戲曲通識教育納入課程,每學期不少於10課時,戲曲教育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根據年齡特點與學段課時計劃,培育學生戲曲素養和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好。同時,開展國粹第一課。組織小學生觀看宣揚傳統美德的京劇傳統劇目;創新普及教育形式,通過課堂教學、名家(名師)講堂、宣傳素材介紹、劇目導賞、觀看專業表演、體驗互動等方式,增強對戲曲及傳統文化認知。開展送戲進校園活動,每年不低於50場。

豐臺區還將著力開發小學階段戲曲教材,在中學試點開設京劇選修課,編寫配套教師教學用書;建立戲曲教育資源庫,編寫優秀戲曲劇目教材,錄製名家名段賞析、名家教唱名段,開發京劇校本課程。

弘扬戏曲文化,打造文化金名片!丰台三年内将培育万名小戏迷

演出現場

主辦方供圖

師資輪訓 打造30所戲曲教育特色學校

在人才培養方面,開展中小學幼兒園師資輪訓計劃,培養一支業務精、能力強、能夠開展戲曲通識教育的專兼職教師團隊。建立專家名師專業人才資源庫。通過申報、評審、評估,重點扶持30所戲曲教育特色學校,扶持京劇、崑曲、評劇、曲劇、豫劇、黃梅戲、越劇等一百個中小學優秀戲曲社團,培養5-8個區級優秀社團,組建區級國粹藝術團和學生戲曲樂隊,爭創戲曲類金帆藝術團。

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暢通戲曲人才培養通道,做到中小幼學段有效銜接,促進戲曲人才梯隊形成。設立3-6個名家傳戲工作室,掛牌傳承實踐基地、生源基地,培養不同戲曲流派(行當)“小傳承人”,鼓勵有潛質的學生報考戲曲學院附中和大學進行專業學習。安排中青年京劇骨幹下校指導,分行當重點培養30名專業苗子,爭創“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

每年孵化10個原創劇目並組織學校排演

弘扬戏曲文化,打造文化金名片!丰台三年内将培育万名小戏迷

提倡豐富學生戲曲實踐,以京劇為主體,開發多劇種的創作孵化活動,以《習近平講故事》和中國傳統經典故事為藍本引導學校師生創作傳遞向上向善價值觀的作品,通過銜接講臺和舞臺強化學生對戲曲文化的理解和體驗,促進傳統文化入腦入心。每年孵化10個原創劇目並組織學校排演。

豐臺區還將加強校園國粹景觀建設。將戲曲作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融入校園文化。每年選取5至8所學校重點建設,通過構建課程體系、建設學習長廊、學習園地、京劇教室、形體教室、戲曲文化牆、視聽閱覽區等立體方式,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中小學幼兒園開設多劇種課程

弘扬戏曲文化,打造文化金名片!丰台三年内将培育万名小戏迷

豐臺區還將積極探索戲曲教育模式,實施多劇種發展戰略。在普及京劇基礎上,採取“1+X”發展模式,繼續深化與中國戲曲學院、北方崑曲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曲劇團等單位的合作,在中小學幼兒園逐步擴大試點,開設崑曲、評劇、越劇、黃梅戲、豫劇等多劇種課程;與中國戲曲學院聯合發起大運河文化帶青少年戲曲教育聯盟,與沿線8省市建立戲曲教育協同聯動發展機制,搭建兩地文化教育部門之間、學校之間的共研共享共演、研學互訪交流平臺。

在保障機制方面,豐臺區教委要求各單位將戲曲教育與學校特色發展相結合,與學校美育工作結合,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與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將戲曲教育納入學年計劃重點任務,有專項發展計劃,有工作保障機制。

在經費方面,統籌安排市區兩級財政專項經費,設立戲曲進校園發展市級專項經費,統籌學生課外活動經費,用於教材與校本課程研發、師資培訓、校園文化及專業教室建設、購置戲曲教學必備服裝道具、組織戲曲觀摩和實踐體驗活動等。

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在現場表示,目前,北京市各區都開展了戲曲教育,此次豐臺的做法比較系統,是一種整體謀劃。戲曲進校園對豐富學生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傳承都有促進作用。他說,京劇是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舞臺形式,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本道德書和教科書,古代人們對基本道德知識、歷史人文知識,很多來自於戲文,因此戲曲教育是一種文脈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