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三官堂大橋建設 來寧波好幾年的他連南塘老街都沒去過

为了三官堂大桥建设 来宁波好几年的他连南塘老街都没去过

三官堂大橋項目工程部在工作。

甬江岸邊,三官堂大橋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設,項目部工程部部長黃賡宇整天都泡在工地裡,少有閒時。“來寧波好幾年了,連南塘老街都沒去過,要說最常去的地方,應該就是櫟社機場了。”說這句話時,他的語氣中帶了點無奈。

每天跟施工小組一起上班

三官堂大橋及接線工程(主橋)南起高新區江南路,中跨甬江,北至中官西路,工程全長3.3公里,橋樑總長2.2公里,是連接甬江北岸與寧波中心城區的主要過江通道之一,其主線按照城市主幹路雙向八車道設計,採用一跨過江方案。

“大橋主橋工程地理位置特殊,限制條件較多,既有橋下20米的通航淨高標準,又有60米航空限高要求,江中不宜立墩,要穿過軌道交通2號線的高架橋樑,還要避開平行的擬建軌道交通5號線隧道,因此建設條件相對困難。”黃賡宇向記者介紹說,2016年9月,大橋南岸打下第一根樁,去年10月,南岸下部構造完成,如今,南岸三角區橋面板、下三角區杆件、邊跨所有6個大節段鋼桁梁的安裝工作已經完成;而大橋北岸主墩於今年3月進場施工,目前正在進行主墩下部施工。

“工人早上6點進場,我們也要早上6點上班,先給施工小組的負責人講當天的施工內容、難點以及施工安全要求;工人開始施工後,我們要到場督促及檢查,工人解決不了的難題,我們要幫忙解決;工人下班後,我們還要對當天施工的進度、質量等進行總結、檢查。”黃賡宇說,施工時常會受到天氣影響,夏天天氣炎熱,為保證鋼結構安裝的精確性,工人常常要在半夜開工,工程部也要到場;冬天,考慮到氣溫、溼度有時達不到施工要求,工人需要在嚴寒到來之前加班加點、趕進度,工程部也不能缺席,“沒有節假日,一般就是輪休,但工地裡一有事,就得趕過去。”

辛苦並自豪著

黃賡宇是四川成都人,別看已是三官堂項目部的工程部部長了,但他其實還很年輕,是個90後。“我大學一畢業,就進入四川公路橋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作,還參加過寧波芝蘭橋項目的建設。”黃賡宇說,三官堂項目開工以來,只有過年的時候,工地放假10天,他才有時間坐飛機回一趟老家,“我和妻子是大學同學,如今她也在三官堂項目的合同部工作,算是工地夫妻檔了。”

“感覺對自己的父母、孩子都有一份虧欠。”他說,妻子生下女兒那會兒,他都沒有陪在母女倆身邊,也沒怎麼給女兒換過尿布,後來,妻子休完產假回寧波上班了,女兒就交給在老家的父母照顧,“現在,女兒已經2歲半了,我們天天跟她微信視頻。我媽告訴我,孩子出去玩時還跟別人說,爸爸是造橋的,特自豪!”

寧波晚報 記者王思勤通訊員廖浪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