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的哥”賈天佺:跑遍西安角角落落 西安變化大的說不完”

在西安,有12000多輛出租車,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你帶到想去的地方。可如果將時光倒退二三十年,您在路上想“打的”,可並沒那麼容易。

出租車是城市流動的“名片”,而每天駕車穿梭於城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車駕駛員們,就是這座城市發展變遷最好的見證者。在開出租25年的老“的哥”賈天佺看來,這個城市每天都在發生這變化角角落落著點點滴滴的變化。而這些,也正印證著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

59歲“的哥”賈天佺:跑遍西安角角落落 西安變化大的說不完”

25年出租車駕齡59歲“的哥”感慨

這座城市讓人越來越愛

“從跑上出租車開始,一跑就是25年,變化太多太大,咱也算是見證了西安出租車的發展歷程。”今年59歲的西安市出租汽車集團駕駛員賈天佺,提起自己的職業,滿臉自豪。從1994年開上出租車開始,至今已經25年。

賈天佺說,自己能在出租車行業幹這麼久,完全是出於熱愛。“開出租車能和社會各個層面的人接觸,可以和各行各業的乘客交流學習。能瞭解到不同人群的生活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

“當年坐出租車是一件很風光的事,乘客大都喜歡坐在前排,抵達目的地時都要搖下車窗,下車的速度很慢,喜歡和周圍的鄰居朋友打招呼,當時能坐出租車的人都是大家眼中的有錢人。”賈天佺說,20多年前拉上客人,都要求送到家門口才下車。“這也是一種優越感的體現,就是想讓左鄰右舍都看見,瞧,我是坐出租車回來的!”

時代在進步,當年大家眼中富人的高消費,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租車行業的發展,已經變成大眾能消費得起的交通工具。賈天佺的出租車也一直在更新換代,從拉達到夏利,再到富康,一直到如今的比亞迪。

出租車是城市流動的“名片”,而每天駕車穿梭於城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車駕駛員們,就是這座城市發展變遷最好的見證者。

“要說變化,那簡直不敢想,西安這麼多年,變化大的說不完。”賈天佺說,十幾年前的高樓,過幾年再一看就變成了“矮子”。城裡的道路,從二環到三環,再到繞城高速,路越修越寬,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安的星級酒店一共就那麼幾家,我們跑車的對路線都熟悉得很。”近年來,西安星級酒店的增長速度特別快,有時乘客要去新開的酒店,要不是靠導航,他都不知道該怎麼走。

“西安眼看著發展的越來越好,尤其是2017年以來,變化太大,有時候讓人來不及反應。”賈天佺今年59歲了,但是身體和精神狀況卻並不比年輕人差。他說,自己越來越愛這座城市,也想繼續開著出租車,感受這座城市的變化。

59歲“的哥”賈天佺:跑遍西安角角落落 西安變化大的說不完”

西安首個出租車駐點在鐘樓

路邊搭個亭子先交錢再派車

近日,記者在西安市出租汽車集團(簡稱“西汽集團”),探訪了設在該公司的西安出租行業發展史館,該展館展示了各時期的實物300餘件。

展館解說員竇琳娜介紹,1923年前後,西安街頭出現黃包車,1934年7月,西安首家出租車行成立,這也是資料記載的西安第一輛出租車出現的時間。1935年,隴海鐵路通到西安後,出租車行發展到13家。1962年3月,成立了西安市三輪車管理處。1976年1月三管處由市交通局劃歸市公用局主管,同年11月改名為“西安市第二汽車公司”。當時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三輪摩托車和人力三輪車就是解放後西安的第一代出租汽車、貨運車。

1978年,在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下,西安市出租汽車應運而生,市政府購置15輛上海牌轎車,成立我市第一個國營出租汽車隊。自此,我市出租汽車行業走上歷史舞臺。 1982年,第二汽車公司正式更名為西安市出租汽車公司,出租汽車增加到102輛。出租車實行的是駐點經營,由政府批准設置站點。

“第一個站點在鐘樓東北角,路邊搭一個亭子,15輛車停在路邊,沒有起步價也沒有計價器,每公里8毛錢,乘客要車時,調度員根據路程長短估算價格,乘客先交錢,再由調度員開派車單,司機領單上車。”竇琳娜介紹,到1985年年底,西安市共擁有各類出租汽車300輛。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商品經濟的逐步繁榮,出租汽車行業也進入了繁榮期。1986年9月1日,西安市出租汽車管理處正式掛牌對外辦公。當時,我市出租車有500餘輛。1990年末,全市擁有出租汽車3721輛。出租汽車以夏利、拉達、波羅乃茨等車型為主。

1992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方便快捷的出租汽車行業有了飛躍發展,到1994年,西安市出租汽車專業經營單位和聯隊達到100多家,共有出租汽車8300輛。

2011年,根據市場需要和西安世園會服務保障要求,我市新增投放1053輛出租車(包括殘疾人專用車50輛)。201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行業通過服務質量招投標試點投放300輛比亞迪E6純電動車。2017年,通過車輛更新,試點20輛比亞迪E5純電動車。

目前,歷經40年的發展,西安市區出租汽車已達12435輛。

59歲“的哥”賈天佺:跑遍西安角角落落 西安變化大的說不完”

從車上沒空調到提倡新能源

40年西安出租車車型不斷更新

記者看到,在西安出租行業發展史館的展板上,還印有西安出租車車輛車型變遷史的圖片。

解放前還是人力三輪車,那時候可謂是手拉腳蹬的年代。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時候就變成了輕騎三輪車和機動三輪車。80年代的時候,是車型最多的時候,車型各異,堪稱“萬國牌”。1985年出租車開始有了起步價,4.8元,根據車型和排量不同,最低每公里0.4元,也有0.7元的,最高每公里1.2元。

“上世紀80年代,想當出租車司機也絕非易事。”竇琳娜介紹,首先在單位得有車,需要單位出具證明,一輛車只有2個司機的培訓名額,一旦當上出租車司機,月收入能達到400元左右,是當時普通工人的10倍。

“這些年,車型越換越好,從富康牌車開始就有空調了。”賈天佺說,以前乘客夏天坐車,會說你這車熱的受不了。他就給客人說,把窗戶打開,給您開快點,有風就不熱了。到了上世紀90年代,西安市場的主流車型就成了夏利和奧拓。

到了2000年,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旅遊城市,奧拓夏利為主的車型顯然不能適應城市發展與百姓需求。市政府出臺兩項鼓勵政策:對更新中、高檔車延長經營期、優惠使用費。此後,以富康和捷達為主體的出租車開始進入市場。

2006年以後,為鼓勵地方產業發展,市政府再次出臺延長經營期政策,鼓勵經營者更新比亞迪車型,比亞迪F3/F6開始批量進入行業,成為主流車型。2015年,應市政府治汙減霾要求,行業試點純電動出租汽車,自此行業車型新增純電動車型。

59歲“的哥”賈天佺:跑遍西安角角落落 西安變化大的說不完”

駕駛員紛紛學起英語

服務越來越接軌國際化

“時代再變、車型再換,服務的理念不能變,貼心的小舉動就能暖人心。”賈天佺說,雖然如今網約車也不少,但是他靠著自己優質的服務,一直能留住一大批固定客戶。

在展館內,記者也看到,隨著車輛車型變化,出租車上的計價器和車頂上的“帽子”也在更換。例如早期的計價器只能計價不能打票,早期的車頂燈箱比較小,還不夠亮,如今的燈箱越來越大,燈光也越來越亮了。

2010年,西安市開始建設出租汽車監控調度系統,為全市出租汽車安裝GPS系統車載終端設備,包括計價器、智能服務終端、攝像頭、調度屏、服務評價器、智能頂燈等。

2017年初,西安市出租汽車行業啟動出租汽車車載終端設備升級改造工作。開始陸續安裝新式車載智能服務終端、服務評價器、攝像錄像裝置、車載硬盤等設備。新增的攝像錄像裝置,有效解決了執法查處取證難、失物查找難、司乘糾紛取證難等問題,進一步提升了行業監管水平。

此外,為積極順應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出租汽車行業統一駕駛員工裝,引入支付寶和微信等移動支付方式,逐車配備雙語地圖,並將手機翻譯軟件使用納入從業資格考試和繼續教育。引導出租車參加“車讓人”“菸頭革命”等活動,廣大駕駛員踴躍參加,受到社會高度讚揚。

這期間,賈天佺也跟著其他駕駛員,一起開始學習英語。如今,車上拉上一位外國遊客,簡單的對話,賈天佺也不犯頭疼了。

車型越來越舒適漂亮,設備越來越齊全,但是出租車的起步價,這麼多年漲的卻並不多。“開拉達的時候,起步價大概五六元。那個時候一碗麵1.8元。我可以吃三碗麵。現在起步價8.5元,一碗麵12元,起步價已經不夠吃一碗麵了。”人們生活水平節節高,但是出租車起步價卻漲的不多,這是好事情。如今滿大街都跑著出租車,市民出門想打車都能打的起車。“能讓大家都坐得起車,我們的服務就有意義。”賈天佺說。

西安晚報 記者 梁璠 為您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