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如何上光才能看上去闪亮?

西域18537712528


从鉴赏的角度来讲,可以把观赏石分为两大类:天然类观赏石和石艺类观赏石。

天然观赏石又称自然赏石,是指天然石头在自然界中被原生态的开发、开采出来,保持石头本身的自然形态,不做人工加工的纯天然观赏石。是一种视觉的发现,品鉴的形为艺术。人们所欣赏的是自然力,对石头本身的神奇造化。天然观赏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天然“艺术品”,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凝固的哲理,是无法重复的大自然的杰作。天然观赏石的作者是宇宙、是地球、是火山、是大海、是冰川、是风、是雨、是雷、是电、是岁月、是整个自然界。它记载了地球的历史,蕴藏着无数人类的宝藏,等我们去发现它、认识它、开启它、欣赏它、利用它、开发它。大自然造就“石头”并没有什么目的,更不是为艺术而造就。

根据天然观赏石,发现出产的地点,把它又分为山石、平原石、水石、洞穴石、戈壁石。又根据天然观赏石的造型和观赏主题分为:景观石、象形石、画面石、奇异石、彩玉石。中国古代的传统习惯一般以产地名为石命名,按出产地点命名分类可以充分体现各地的特点、特色、文化、环境与地貌。

石艺类观赏石,是指以天然石头为基材,经人工设计、加工制作的石制装饰、装置,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观赏石。顾名思义是先有石后有艺。石艺观赏石是一种人文艺术,物质文化的艺术,创造美、发掘美、展示美的艺术。创造者(作者)借助天然石头为载体,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在石艺作品中抒发情感、诠释美、记录美、制造美,赋予了石头“生命与内涵”,石头被人格化、人文化。石艺作品直接寄托反映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审美情趣、审美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石艺观赏石根据其用途种类分为:石器、装饰石材、石雕石刻、珠宝首饰、玉器、文房石等。 长期保养的岩石类观赏石,最好避免上油上蜡。这类物质在短时期内可以使石之质地、色感更为突出,但也相对阻隔了石头的老化,因为油蜡会堵塞石头的毛细孔,会妨碍石头的呼吸,即妨碍它吸收空气中的养料。并且上油后观赏石的光泽有一种做作感,过重的油蜡还会产生反潮现象,致使观赏石表面变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头的自然面目,不利于自然“包浆”的形成,专业藏玩观赏石者是不提倡油养蜡养的。人们藏玩观赏石总是追求自然的体现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积累,时间愈久石头质地色泽愈古朴归真。藏玩观赏石的人往往比较欣赏石头表面的那种古朴深沉的色调,玩石界称之为“锈色”,这似乎更能体现出“石令人古”的意韵。事实上凡是经过前人长期抚玩的旧石、人气和汗液会漫漫地积淀于石表,形成一层黝然有光的石皮,这种难以确切言传的内质外形,行话称作“包浆”。这种包浆可以说是一种古雅之特征,玩石者绝不肯轻易洗涤去除,包浆愈凝重愈好,包浆的形成在于长时期的辗转流传和藏家的用心呵护。俗话说:养石即养心。藏石家喜欢将观赏石置于茶桌书案,在喝茶聊天休闲时用手抚摩,使手气汗渍通过毛细孔渗人石肤石体,久而久之,包浆渐起,令人愈加喜爱。

至于新采集到的石头,火燥气较大,如果要在短时期内达到旧石的观赏效果,可以反复擦拭,也可以用棉布或是鹿皮之类软质物品反复抚摩,偶尔可以日晒雨淋,汲取灭地间之灵气。这样日积月累,三五年后石头自然会漫漫褪尽火气,显现古旧之气。一般来说,观赏石质地越是坚致细腻,养石效果也越佳。

观赏石的养护,还要注意将它置于空气畅通之处,保持石头的干湿状态;切忌油烟熏渍,使其蒙尘纳垢,黯然失色。名贵奇石可定做木盒锦匣子以妥善保存;一此表面高低错落、参差不齐、易积灰尘的石头可置放在玻璃柜中;一些易变色、变质的石头,最好避光密封保存。对于观赏石来说,表皮处理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石头的质地而定。水养法适合如雨花石、蛋白石、桃园石、一般的河卵石等。适宜于水盘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养的方式。一两天浇水一次,使它经常保持温润而有生气!“赏石用心,养石用手”,作为手把件的奇石或者案头清供石更适合"手养"。行话说:养石即养心。常常抚摸石头,手上的油脂通过体温传递到石头上,石质会越来越温润。每天用手去抚摩石头对石头细心观察能真正领悟赏石中的韵味,从中找到乐趣!

观赏石的保养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你有你的招术,我有我的绝活;各地石种不同,其赏玩习贯也不同。



本真雅藏1781502010


观赏石小一点的就用茶油盘,不多久就有效果,大的可用磨光和打蜡。


南红家厂直销的俊哥


用眼睛布,摸上茶油,多盘就亮了


嫣然笑175571944


上腊,不要人为的加工,原石才是真奇石


山人183316873


你这不是琥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