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硝煙│追殲營口之敵

追殲營口之敵

作者 左葉


戰火硝煙│追殲營口之敵


左葉


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二師,是1948年4月重新組建的(原遼南軍區獨立第二師已編入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我任師長,政委是焦若愚,後來是曹傳贊。我們這支隊伍,在偉大的遼瀋戰役中,先後參加了阻擊國民黨軍援錦(州)“西進兵團”、阻截“西進兵團”南逃和解放營口等戰鬥,勝利地完成了上級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

阻截“西進兵團”


1948年9月中旬,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開赴北寧線之後,我獨立二師便成了駐遼南地區唯一的一支野戰部隊。當時的任務是在臺安、大窪一線組織機動防禦,爭取在運動中殲敵一部,以遲滯國民黨新一軍南下。10月7日,接東北野戰軍總部(以下簡稱東總)命令,要求我師立即進到灰山一帶,控制遼河渡口,保障我第十縱隊的側翼安全,並明確規定二師歸第十縱隊指揮,協同十縱阻擊由瀋陽援錦的國民黨軍“西進兵團”。我師當即決定由師部(包括警衛營)率3個步兵團及工兵赴指揮地域。師的後勤部隊仍留在營口地區。

戰火硝煙│追殲營口之敵


1948年11月2日,第九縱隊擊潰國民黨第五十二軍劉玉章部,進入營口市區,營口最後解放。

9日,敵“西進兵團”前衛分別向彰武、新立屯、黑山和大虎山方向進犯。10日,其左翼七十軍向繞陽河方向推進。從12日晨開始,敵向我師屬地發起攻擊,到22日,我師在內蒙古騎兵第十一師的配合下,同國民黨九十一軍八十七師、四十九軍主力和騎兵三旅、新三軍十四師進行了10天的激烈交鋒,戰鬥極其艱苦,終於完成了繞陽河阻擊任務。22日深夜,部隊開始向盤山開進。先頭部隊於翌日黃昏進入盤山。

在這裡恰巧遇上東總參謀處長蘇靜一行,他們是奉命專程趕來的。我們很熟,見了面連晚飯也沒顧得吃,就攤開地圖研究情況和任務。根據東總對圍殲廖耀湘兵團具體部署,規定獨立第二師的任務是暫在盤山地區隱蔽待機,準備從南阻擊“西進兵團”,並規定對廖兵團的總攻時間,以獨立第二師的攻擊信號為準。聽了蘇靜處長傳達的東總首長意圖,使我更加感到我們師下一步任務的重要。

24日中午,蘇靜向我師通報情況:敵駐遼陽之第五十二軍2個師今日已進佔營口,廖耀湘“西進兵團”在大虎山、黑山一線又嚴重受阻,現在有極大可能要南逃營口。蘇處長要求我師於15時30分出發,順著大虎山以東向胡家窩棚、元山子一帶穿插。他強調:“你們遇上敵人就迎頭痛擊,要打他個措手不及。告訴部隊要有打大仗、打硬仗、打惡仗的思想準備。要糾纏扭打咬住敵人,等到主力部隊上來,你們就算完成任務。”

為利於長途奔襲,部隊進行了輕裝。師裡還提出“戰鬥當先,繳獲不計”的要求,並把它作為一條作戰紀律執行。

約下半夜,部隊進到高升以北地區,擔任前衛的四團與敵新六軍的騎兵搜索隊遭遇了,隨即將敵消滅。俘虜供出:廖兵團怕被我圍殲,已經向盤山方向撤退,以便經營口從海上逃退。敵人的前衛是四十九軍,緊隨其後的是新六軍。我接到團長王國治的報告後,要求他們做好主動進攻的準備,遇敵要猛打猛衝,徹底地打亂敵人的部署。

當部隊到了大虎山至臺安公路與繞陽河交匯處附近時,已近25日拂曉。剛拐上公路,忽然前面低聲傳報說側面有敵人。這時見30米外確有一支戴鋼盔的隊伍。這股敵人不太多,他們四路縱隊,大都揹著槍,走起路來顯得很疲憊。我命令部隊不要打槍,待敵全部進入我弧形圈中後,用刺刀投入戰鬥。攻擊信號一發,四團戰士們一衝而上,懵懂中的敵人尚未及反抗,刺刀已逼住了他們的胸前。這一仗僅20分鐘便解決了戰鬥。經查:這股被繳械的是敵第四十九軍一○五師與第十四師的前衛部隊。原來敵人是沿大虎山至臺安大路行走,所以敵我雙方的尖兵均未遭遇,因而也都未發戰鬥警報。為增強攻擊突然性,有效地消滅敵人,我命令部隊做好攻擊敵一○五師的準備,疏開隊形前進。

果然,敵軍並未發現其前衛部隊已被我殲滅,仍按原隊形行進。而我們則已從俘虜口中瞭解到敵人的兵力和部署,並搞清了他們的口令和聯絡信號。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迅速靠近敵第一○五師師部,一出手就搶先攻了上去。敵師部在我突然打擊下頓時作鳥獸散。失去指揮的敵人經不起我軍的勇猛攻擊,很快便潰不成軍,爭相逃命。為迅速轉入對敵第四十九軍軍部和第一九五師的攻擊,部隊未去追殲潰散之敵。此刻,敵第四十九軍雖已發現其前衛師那裡發生了戰鬥,但未料到第一○五師會遭到這樣慘敗,派上去增援的第一九五師一部雖有所準備,但還未展開戰鬥隊形即遭我師三面圍攻。敵因情況不明不敢戀戰,只好邊戰邊退。我師則窮追猛打,扭住不放。廖耀湘的南逃營口計劃,卻被我師這一猛打給打亂了套。這樣,就為我東北野戰軍主力圍殲廖耀湘“西進兵團”創造了條件。

斷敵逃路


27日午夜,遼西會戰已近尾聲,東總命令第七、第八、第九縱隊和獨立第二師、內蒙古騎兵第一師向遼陽、鞍山、海城和營口急進。我師接到命令後,主力開始隨第七縱隊從卡力馬渡河,準備解放遼陽、鞍山和海城地區,切斷敵人由瀋陽通往營口的道路。

31日,師部和第四、第六團陸續渡過遼河,到達遼中縣。第五團留守人員已備好了車馬,還專門為師部找來了1輛汽車。我讓第四團和師部先出發,每班乘1輛馬車,這樣,戰士們可以互相倚靠著睡上一會,以恢復體力,同時也有利於加快行軍速度。還剩下一些車輛,儘先保障第六團使用。沒有分配到車輛的分隊先徒步趕路,在行進途中設法找車。全程120公里,力求全師於明晚在前石橋子會合。

11月1日18時許,我們師的幾名領導人將要到達前石橋子時,忽聽前面東花英臺方向響起非常激烈的槍聲。由於天黑,又一時不瞭解情況,而且部隊除第四團外,第六團僅到了一半,所以只好先派出偵察人員去摸情況,同時佈置電臺與東總取得聯繫。無線電話很快接通了,接電話的是羅榮桓政委和劉亞樓參謀長。我向他們報告:“我是獨立第二師左葉,現在營口東北面的前石橋子。我部西南營口方向槍聲十分激烈,由於情況不明,特向首長請示,附近是否有我們的部隊?怎樣和他們聯絡?”劉參謀長問:“你們的部隊到了哪裡?”我答:“我們到了距營口東北約七八公里的地方,部隊跟我們在一起,已經集結等待首長的命令!”劉參謀長對我師能如此迅速地從遼中趕到營口地區很滿意,他指示我們:營口北面有我第九縱隊二十五師,他們已跟敵人遭遇,你們師要馬上去接應他們。根據東總首長的指示,我立即集合第四團搶佔前石橋子,進攻東花英臺,截斷敵軍後路,再由西向東追殲敵人;命令第六團(實際上只趕到一半)向黨家堡子方向迂迴攻擊敵軍翼側,由北向南追擊敵人。要求各團密切注意與友鄰的聯絡信號,以免誤傷。

第四團是我師主力,作風頑強,長於夜戰,接到命令後一上去就沖垮了敵人的防線。潰敵拚命地向回逃,四團乘勢追擊,一舉衝過了黨家河上的公路橋,佔領了前石橋子,截斷了敵軍的退路。與此同時,迂迴到敵人側翼的第六團,也適時發起進攻。敵人被抄了後路,頓時亂作一團,慌不擇路地向南逃奔,過冰河時又淹死了一些,僅有少數殘敵爬上了對岸。六團一直追到於家窪子以南地區。敵人遭此打擊後,退守東花英臺一線,再也不敢主動出擊。

我師在打退敵第五十二軍的攻擊部隊之後,開始四處尋找我九縱的部隊。我們兵力少,離敵人又近,不能舉火照明,再加上九縱沒有聯繫上,我們的兵力不到兩個團,又要等後續部隊,所以只好留在集結地。

此時,我們急需瞭解敵人新近在營口的佈防情況。對於營口我本來是熟悉的,但是敵人在8天的時間裡又趕修了大量的工事,完善了防禦體系。其中北面和東面是敵人防禦的重點地段,他們利用營口北面的黨家河與東面的老邊附近灌網地區,建立了多道防線,組成了大縱深的防禦圈,並用沙袋阻塞了下游河口,使河道內積滿了冰水,還派出武裝巡邏汽船來回遊弋破冰,唯恐我軍偷渡。這些新情況當時是不瞭解的,只知道國民黨軍派來接應五十二軍逃跑的輪船已經到港。於是我同參謀長商量,要設法抓一個瞭解內情的敵軍官。參謀長立即派師偵察連謝連長帶上一個偵察班去執行此項任務。他們扮成敵軍採購糧食的人員,趕著馬車順利地混進了市區,於拂曉前抓回來一名敵軍官。據這名俘虜交代:當晚第五十二軍已開始登船,由於逃命心切,秩序十分混亂,致使一艘輪船失火燒燬。已登上船的敵軍正在等待潮水上漲發船。目前敵人正急於尋找商船、漁船,用以逃命,因而營口市區的一些工事基本無人防守,只剩下最外層的一個硬殼勉強支撐。我們得知這一情況非常高興。正當此時,我師第五團已從大石橋趕來。這樣,我師三個團分別切斷了營口通往田莊臺、牛莊和大石橋的三條公路,從東、北兩面包圍了營口。

發起總攻


2日黎明,營口南面傳來激烈的槍炮聲。原來是第九縱隊從營口南面發起攻擊,一舉攻克了西炮臺,敵軍徵用的20餘隻商船的出海通道被卡住了。爾後又向市區發展,戰鬥正在激烈進行中。與此同時,我師也按東總命令立即從北面、東面發起進攻。總攻開始後,我左、右兩路部隊進展順利,唯有中路攻擊受阻,傷亡較大。我當即趕到在中路攻擊的四團指揮所。經瞭解,原來東花英臺公路橋是牛莊進入營口的咽喉,其東側是縱橫交錯的河網,西側是沼澤性蘆葦地,橋下是冰水,敵軍在橋面西端用沙袋堆起了兩座橋頭堡,兩翼又構築了土木結構的火力點,輕重機槍共20餘挺,猛烈的火力完全封鎖了石橋和公路。四團曾組織了三次進攻,派去的三個爆破組人員全部犧牲,其他突擊隊也有傷亡。拿不下橋頭堡,部隊無法前進。我同團的領導幹部一起分析戰鬥失利原因,主要是火力分散,距離太遠,起不到應有的壓制作用。於是確定將重機槍、迫擊炮集中起來,組織好火力掩護,並要求突擊隊人員多帶手榴彈。攻擊一開始,機槍和迫擊炮一齊向橋頭堡射擊,直到第一梯隊距敵人只有幾十米時,迫擊炮才向後延射。敵人遭我猛烈火力壓制還沒來得及還擊時,身上掛滿手榴彈的我突擊隊員就衝了上去,成束的手榴彈扔進敵人的工事,炸得敵人血肉橫飛。接著,第二梯隊也衝了上去,將工事裡的殘敵一掃而光。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通過了公路橋,敵人的防禦圈就此土崩瓦解。

2日晨7時過後,我師全部攻入市區並與敵展開巷戰。由於我師誕生於遼南地區,而且我又兼任營口衛戌區司令員,熟悉營口地形地物,因而戰鬥的發展很迅速。第五團當先攻佔了海關大樓,倉猝應戰的敵五十二軍第二師被打得四處逃竄。那些已經登船的敵人既不能沿遼河出海,也來不及下船應戰,惶惶然越過遼河向大窪方向逃竄。在九縱和我師南北夾擊下,企圖沿遼河而上、向田莊臺方向逃竄的敵人,又遭到了我八縱第二十四師的迎頭痛擊。此時,敵軍已被我人民解放軍四面合圍,無路可尋。西逃不成又竄回來的敵人,被我師包圍在遼河向東拐彎的大官屯一帶蘆葦塘裡,他們既逃不脫,又不敢打,不得不放下武器向我投降。

營口一戰,我東北人民解放軍共殲敵1.4萬餘人。有敵第五十二軍第二師全部,敵第二十五師一個團和軍直屬運輸團。敵第五十二軍軍部和第二十五師師部及兩個團約1萬餘人於清晨乘船南逃。

當日,營口宣告第四次解放。

(作者時任遼南軍區獨立第二師師長)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8年第3期

戰火硝煙│追殲營口之敵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檔案史志管理中心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