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这五个地区教师待遇最好!

自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以来,提高教师工资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的诉求。毋庸置疑,2018年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将是大势所趋!目前,关于教师工资的这两个调整,就足以证明教师确定要涨工资了!

教师工资,这五个地区教师待遇最好!

一、绩效工资调整

《意见》提出:要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绩效工资“以县为主,省域统筹,国家补贴”。

以前,核算教师的绩效工资都是从教师原本的工资里拿出30%进行绩效评定,也就是说教师的绩效需要自己本身有投入,这种绩效评定的方式,很容易拉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从去年起,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行“增量绩效”办法,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进行二次分配,分发教师的绩效工资。这样一来,老师不仅能拿回自己原来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还能另外通过考核拿到另外一部分绩效增量工资。涨工资的趋势可以说是很明显了!

二、学校行政人员津贴不占教师绩效工资

相比公务员群体,学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群在学校的工作人员,不仅有需要上课的老师,还有行政人员。过去,学校行政人员的工资津贴要占用教师的绩效工资,如此分摊下来,平均给每一个一线教师的绩效工资就会降低。

但是,在教师工资改革之后,学校行政人员的绩效工资不再占用绩效工资总额,而是由教育局另外发放,如此一来,分给一线教师的绩效工资就有望增加了!

三、这5个地区教师工资最高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比较。虽然教师已经拿到不错的工资,但是大家总会有一种心理,想要知道同行们大概能拿到多少工资,是个什么样子的水平。于是,各省教师工资排行应运而生,根据网友们的统计,以下五个地区的教师工资最高!

教师工资,这五个地区教师待遇最好!

从上图看来,这五个地区的教师工资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也的确是不错的收入了!不过,仔细想想,这五个地区都是经济计较发达的地带,工资水平本来就比其他地区高,所以教师工资高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啦!

对于教师涨工资,你有什么看法呢?你有见过教师工资比以上五个地区更高的地方吗?欢迎留言讨论~

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比例法

比例法是数量关系中常用方法之一,熟练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比例法的常见题型。

比例是表示数据之间的对比关系,比例法是利用份数来代替实际量,将分数,百分数转换成份数,简化我们的解题过程的一种方法,如果对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很多题目不需要具体计算,就能快速挑出正确选项。接下来我们结合例题来看看怎么运用比例法快速解题。

例1: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支,甲种铅笔每支价值3元,乙种铅笔每支价值4元,若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甲种铅笔买多少支?

A 115 B 120 C 134 D 140答案:B

相信这种题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首先想到的是列方程,解方程选出答案,当然这么做只要给你足够时间,只要你计算时足够细心,那么都能选出正确答案。不过我们参加考试的同学都知道考试拼的是时间和正确率,方程法虽然好列式,但是并非最优选择。那么比例法怎么做呢,我们知道总钱数=每支价钱×支数,总钱数相等,则每支价钱和支数成反比关系,甲乙总钱数之比为3:4,则支数之比为4:3,210分成7份,而甲占4份,因此甲种铅笔买了210÷7×4=120支。

例2 做一项工程,甲与乙的效率之比为3:7,且甲单独做比乙做时少用12天,问乙单独做此项工程需要几天?

A 7 B 12 C 9 D 10答案:B

相信大部分的考生看到之后首先想到的也是列方程,但这道题目中未知量比较多,工程总量和效率都是未知量,解方程比较浪费时间;有点理论基础的同学可能也想到特值法,比方程法能快一些;其实最适合它的方法是这一节我们讲的比例法,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相等时,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成反比,则甲乙工作时间之比为7:3,甲乙工作时间差4份,4份=12天,则1份=3天,乙单独用3份,为9天。

因此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目中,比例法如果能够运用得当,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挑出选项,提升我们的正确率。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是必考的题型之一,数量关系中常考的题型有很多,学员们都认为这是数学中困难的一门课,日期问题是其中的高频考点之一,这个知识点与生活接近,难度不大,但是有时候查日期十分费时间,而且稍有不慎容易出现细节性错误,所以我们接下来继续介绍一下常见的考法。

一、常见考法

1.根据天数求星期几

(1).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不同年不同月同日

例:2011年6月1日是星期三,求2010年10月1日是星期几?

A.星期五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解析:2011年1月、2月、3月、4月、5月分别有31、28、31、30、31天,故2010年星期数应该减少3+0+3+2+3=11,11除以7余4,也就是2011年1月1日是星期往后退四天为星期六,2010年10月、11月、12月分别是31、30、31天,故星期数应该在2011年1月1日的基础上减少3+2+3=8,8除以7余1,故2010年10月1日的星期再往前推一天为星期五。

小结:每过一个月,星期数增加,所过月的天数-28,知道现在求过去就是把星期往前推相应的天数。

(2).所求日期与已知日期不同年同月同日

例:2011年5月1日是星期日,求2009年5月1日是星期几?

A.星期六 B.星期二 C.星期五 D.星期四

解析:从2009年到2011年中间会过2010年和2011年的2月且这两年都是平年,所以每过一年星期数增加1,而现在是知道现在求过去,所以星期往后推相应天数就可以,所以2009年5月1日是星期五。

小结:每过一平年星期增加1,从现在求过去就是把星期往后推相应天数就可以。

2.已知星期数量求某天为星期几

例.某月有四个星期四和五个星期五,请问该月16号是星期几?

A.星期四 B.星期五 C.星期六 D.星期日

解析:一般星期四和星期五是相连的,但是根据题目意思,该月有四个星期四,和五个星期五,说明某个相连的星期四和星期五中,星期五属于这个月而星期四不属于这个月,而只有当该月1号时星期五才满足这个条件,所以确定该月1号2为星期五,16号与1号相隔15天,15除以7余数为1,所以16号为星期六。

小结:对于此类问题,一般可以采用列表法。

3.多次方日期问题,某年某月某日是是星期几,求过一个数的多次方是星期几

例:2013年2月14日是星期四,再过2009的2009次方是星期几?

A 星期二 B 星期三 C 星期四 D 星期六

解析:我们要知道2009与7的关系,也就是看2009除以7余几,再根据同余定理,余数的幂决定幂的余数求2009的2009次方除以7的余数,凑巧的是用后三位分割法发现2009正好能被7整除,所以同样能被7整除,也就是除77余数为0,所求还是星期四。

利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有涉及,接下来看一下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第一,利润=售价-成本,有时候也写成定价-成本,那么定价和售价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时候会出现商品打折的现象,我们说有打折的时候,售价等于定价乘以折扣率,当没有打折的时候,售价和定价就是同一个概念,那么折扣率就等于售价÷定价,再买卖中,最重要的就是利润,那么就会涉及到利润率,利润率的公式是利润÷成本×100%,又等于(售价-成本)÷成本×100%。

到这里那么利润问题的基本公式我们就讲完了,做这类题主要有两种解题方法,分别是方程法和特值法,通常我们设成本为100,在遇到难理解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画表格,然后再列方程,题目就简单明了了。下面我们看几道例题,先看第一题,说某商店的两件商品成本价相同,一件按成本价多25%出售,一件按成本价少13%出售,则两件商品各售出一件时盈利为多少?我们看选项是百分数,所以是求利润率,那么利用利润率的公式,首先我们要求出利润是多少,题中没有给出具体数值,只给出了两个百分数,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特值法,设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00,那么按多25%出售的商品则赚了25,那么按少13%算的商品则亏了13,那么两件商品的利润就是12,它的成本是200,那大家说它的利润率是多少,是不是就是12÷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