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为什么被视为文学?

以南736


神话对中西方文学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说西方文学。在西方,最早的古希腊神话起源于原始社会,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神话的内容几乎都是以英雄人物、自然和宇宙为主,在神话故事中以神的生活为背景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方式,从最开始传播和传承依靠口传,到后来有绘画、诗歌等记载,现在流传的纸质作品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


因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充满“隐喻”,多方面的表达“人性”,而且情节都富有哲理,有教化作用。如泰迪一样的宙斯,典型的大猪蹄子。爱美的雅典娜,带来厄运的潘多拉等,他们的性格不同,结局也不同。所以在文艺复兴之后,直接对后期的戏剧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和人物特点都被直接借鉴到文学创作中。所以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是艺术武库,而是艺术的土壤”。


中国文学的产生,最开始也是不依托文字的,而是以歌谣的形式存在,而歌谣的内容,则就是人类对未知、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的探索,以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认识,无法解释这些的时候,就会产生“神话”,神话跟当时人们的劳动生产是分不开的,最常见的就是“祭祀”,祈祷风调雨顺,而祈祷则会有“念词”,甚至会用活人去做祭品。

这是在辽宁省博物馆所拍摄的照片。女神头像,中华民族的“共祖”。


神话对文学的发展是有奠基作用的,简而言之,后世的屈原、宋玉都会歌颂神话,或者“借神话之口”表心中所想,这个现状甚至维持到建国后,还有一个人以神话内容来“称帝”,笼络了上万人,加冕之后就蹲大狱了。


可以说无论中西方,最早的文学内容都是神话。因为人进化到一定程度,对“未知”是非常敬畏的,也是在不断探索的,所以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作为心理依托,这些依托就好比今天科学如此发达的社会,也会有人信基督信佛一样,都是建立精神和未知上的。自然也就对记录物质和精神的文学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


名师巨典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样式,说白了,它是一种小说形式。小说是文学,神话当然也是文学。之所以被归类为文学,根本原因是神话故事所表达的思想跟文学追求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具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表达崇高的理想,表达对美好事物不断追求的愿望。

总体来说,神话故事跟文学一样,都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西游记》

其一,具有突出的艺术性。

创作文学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取典型人物和事件,经过作者巧妙安排,运用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工成一个个可读性较强的情节,由众多情节组成完整的故事,从而构成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女娲造人

作品是作者价值观的外在映射,表现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对生命的看法,对美学的追求,因为所有这些都没有脱离现实生活,是读者了解社会和生活的一个窗口,所以,往往具有艺术魅力,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神话故事在创作手法上跟小说完全一样,只不过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比常人多了许多超能力和特异功能而已,在本质上,各种神魔都是人,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读者看到这些神魔,也就看到了人类自身的影子,所以会产生共鸣。

盘古开天

其二,具有突出的哲学性。

哲学性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哲学性就是讨论物质和精神哪个最重要?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怎么分析出一件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这些问题都是通过人性来呈现出来的。

像《西游记》的哲学性就非常丰富,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困难,通过团队自身努力,以及其他人的帮助,他们最终取到真经,修成正果。

嫦娥奔月

如果褪去离奇曲折的神魔故事的外衣,会发现,这部神话故事是讲述四个不同性格的男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所表现出来的人之本性,阐释了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智慧。

《封神演义》

又如《封神榜》,除过抑恶扬善,展现英雄主义情结外,更重要的是,此神话故事凝结了许多宏大主题,如反抗精神,对仁义礼智的颂扬,对贪嗔痴的批判,这些都是哲学精神的体现。

同样,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都是展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宏大愿望和顽强精神,对后世有极好的教导作用。这也是哲学性的体现。


鸿鹄迎罡


神话为什么不能是文学?

狭义上来说,文学是指那些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这些体裁都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或反映客观现实,或表现作家的心灵世界的一种艺术。

但并没有限定不以文字为载体的表现形式就一定不能是文学。文学的重要特征是再现某时期某地域的社会生活及表现内心感情。神话符合这个特征,当然算是文学的一部分。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神话则一般产生在还没有文字的上古时期。从神话的内容来看,很多都和现实生活结合得很紧密,或是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燧人氏盗取火种、女娲补天,是人类蛮荒时期了解自然,艰难生存,不断发现探索、克服困难的过程。

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人类同自然界共融共处、他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愿望都通过神话、诗歌、祷祝辞、舞蹈等表现出来,是现实生活通过人的头脑做出的反映,符合文学艺术的特征。

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远古时代的人类对他们接触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想所幻想出来的口头创作,必须是文学的重要祖成部分。


沅汰


这个问题很有趣,属于科普级的了。

首先,古今中外的神化,其形象与故事都是由文学创造的,换一个说法,都不是真实的。而且形象与故事,无论是神还是魔,是悲还是喜,是善还是恶,是褒还是贬,都是以传播道德、规范伦理为使命的,这已经是文学。

其次,上古神化,一定是被文学传承下来的,如《荷马史诗》传承的西方神化,《庄子》、《淮南子》传承的东方神化。而没有文学传承下来,其神话也就灭绝了。如古埃及、玛雅人应有的神话。

而上古以后的神话,更是纯文学创作的,无论是童话、寓言,都是文学的一部分,小说、戏剧就更不用论了。宗教传承了部分神话,也是形象与故事属文学性。

第三,进入现代文明,神话只有在文学中存在了。虽然影视作品,大众世界习惯于将其与文学并提,还是属于广义文学范畴,且也有狭义文学范畴的“剧本”存在。

而神化,也是文学的重大题材与灵感源地之一!



bashanlaike


一般认为,两汉先秦史料是文、史、哲不分家的。就是史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都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对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比如孟子、庄子的文章无疑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但是,他们的文章文学成就很高,对后世文学发现影响很大。如是等等。

神话也是这样。上古神话,即是中华民族上古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同时神话那里,也有先人们最初的、萌动的文学萌芽,象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等极度夸张浪漫的上古神话,对庄子、楚辞,乃至西游记等文学家和作品都有着渊远流长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课程中,有一节是专讲神话的。只是表明文学将神话列为研究对象,认为神话是最早的文学现象之一。但是,神话并非为文学专业独有。人类的思想史也研究神话。近些年,神话又为研究商朝之前至三皇五帝历史的学者所关注,并给出新意解读。


子觉文摘一一菜根谈


中国古代的先秦(秦始皇帝国以前)文学,有一半是神话,还有一大半是民间歌谣~《诗经》,文学之源`之宝。后来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传承了神话与诗经的文学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