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2000億元野心,“接班人”張勇的第一把火

阿里巴巴的2000億元野心,“接班人”張勇的第一把火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阿里巴巴的2000億元野心,“接班人”張勇的第一把火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在被宣佈成為馬雲的接班人後,阿里巴巴集團現任CEO張勇備受外界關注。人們好奇,這個經常面帶微笑但語速超快、邏輯縝密堪比AI的逍遙子(張勇的花名),會帶領阿里巴巴走向何方?

11月6日,張勇現身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並對外宣佈了阿里巴巴的“大進口計劃”:未來五年,阿里巴巴將實現全球2000億美元的進口額,這一計劃將覆蓋阿里旗下的天貓、天貓國際、B2B、盒馬、雲象、銀泰、大潤發、零售通等多個業務,涉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個進口品類。200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根據商務部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以新零售為核心的“五新”戰略讓阿里巴巴突破了電商平臺的邊界,雖然馬雲是提出者,但張勇其實才是那個真正的操盤手。以“大進口”為核心的國際化戰略能否讓阿里巴巴再次拓展邊界?“大進口”又承載著阿里巴巴怎樣的夢想?

“大進口”:2000億不是關鍵,關鍵是模式

“阿里巴巴提出大進口計劃,意義和價值並不只是5年2000億美元這個數字,而是這背後所代表的新模式,一種數字經濟時代下新的進口方式。”張勇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張勇看來,無論是新零售,還是大進口,創造一個新的概念或新的模式背後,其實要幹很多“實事”。“一個計劃或者一個戰略的提出只是一個符號,但其實背後的創造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沒有積累甚至不斷試錯,沒有堅持,是沒有辦法創造出新東西的。”

比如,在2000億美元的“大進口”計劃宣佈之前,早在2017年,阿里就提出了“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遊”的戰略圖景,而這五個“全球”也是基於阿里巴巴過去“全球買、全球賣”的全球零售體系升級而來的。

具體來說,通過速賣通、天貓海外,阿里巴巴能覆蓋200多個國家;支付寶能支持27種貨幣結算,在9個國家推出了數字錢包;菜鳥在美國、馬來西亞等全球範圍內佈局了8個物流空運骨幹網核心結點,同時還有15個海外本地倉配網絡;在北美、歐洲、大洋洲、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設立六大采購中心……

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大進口”的參與者並不只是阿里巴巴,而是整個產業生態,從生產商、品牌商、物流商,到海關、商檢、稅務、結算機構……在“大進口”的背景下,會形成一個新型的、政企合作的產業生態,而這一切都是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進行的。

張勇舉例說,“比如,現在海關的數字化進程在大幅度提升,他們甚至會在雙11之前做壓力測試,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再比如商檢,如果你還按照原來的傳統方式,那整個進口的環節就會在這裡卡殼。這其實是社會大分工、大協作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進口領域開闢出的一個新案例。”

“可以說,阿里巴巴創造的這種進口新生態已經初步形成了,通過新模式建立起了新的產業合作關係,而且已經獲得了市場認可。我們也想借助進博會的東風,再次去增強大家的信心,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進來。”張勇說。

新西蘭農場的鮮奶三天可以到達中國人的餐桌上,阿拉斯加銀鱈魚、智利車釐子、墨西哥牛油果、澳大利亞牛排也在中國隨處而見。在張勇看來,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多。“這不是一個設想,我們一定會實現這樣的數字化創新的進口模式,真正實現From grass to glass,from farm to table(從農場到餐桌)。”

商業操作系統:數字技術賦能商家

Martiderm是西班牙非常受歡迎的“國民品牌”,但在中國市場一直是空白。2016年9月,“想到中國做生意,但不知道如何做”的Martiderm入駐天貓國際,成為最早一批嘗試通過天貓國際這種跨境第三方平臺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

過去,一家外資化妝品公司要在中國做生意,至少需要一至兩年來完成中國海關從衛生檢疫到報關、入關的整個流程,而阿里巴巴把這個時間縮短到了最長兩個月左右,而MartiDerm甚至尚未在中國註冊公司。

傳統模式的進口是靠一個個大集裝箱,從港口到港口,從品牌商、代理商、分銷商、零售商一層層到消費者;而阿里巴巴的進口新模式,則是靠上億消費者的一個個包裹,碎片化地組成的,而且是從品牌商直達消費者,沒有中間環節。

通過網紅、美妝KOL的帶貨“種草”,Martiderm這種小眾藥妝開始在中國收穫大量粉絲,尤其是安瓶精華系列產品,很快成為網紅爆品。短短兩年後,中國已經成為Martiderm第一大海外市場,2017年中國市場已佔其全球銷售額的四成。其安瓶系列產品因為太受歡迎,連一些世界500強的品牌也在爭相模仿,Martiderm被中國網友稱為“安瓶鼻祖”。

“我們預計今年雙11,天貓國際上的安瓶可以售出400萬支,這相當於西班牙市場一年的安瓶銷售規模。安瓶雖然只是一個非常小眾的、美容類一個非常細分的子類目的商品,但卻可以在中國產生巨大的新機會。”張勇說。

張勇把阿里巴巴“大進口”所能賦能的企業分為兩類:一是一些中小型企業,他們有非常好的產品,但尚未進入中國市場,希望在中國銷售產品,更希望在中國建立品牌,獲得長期發展,比如Martiderm;二是在中國已經深耕多年的大型跨國公司,他們在中國雖然已經有龐大的業務,但是跟他們的全球商品供給相比,真正在中國落地的還只是一小部分,比如寶潔、雀巢等。

寶潔集團副總裁許敏告訴記者,寶潔在全球有60多個品牌,但目前進入中國的只有20多個。“過去有一個非常大的痛點,要在中國孵化一個新品牌,需要很長時間,要做大量的消費者調研、宣傳推廣、銷量預測工作,而且往往還不準確。”

“非常高興有天貓國際這樣的合作伙伴,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品牌的精準定位,並迅速切入到一個細分人群中。比如Metamucil是寶潔進入中國的第一個營養品品牌,中國用戶很喜歡吃火鍋,但又想減肥,這種天然膳食纖維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網紅品牌。”許敏說。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誕生之日就定下的使命。張勇表示,阿里巴巴的這個使命從未改變,只是需要加上一個狀語:“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個使命非常崇高,但也很具體。”張勇說,“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一個商業操作系統,而且還是一個數字化的系統。阿里巴巴這套商業操作系統就是要賦能商家,讓他們能夠在數字經濟時代做生意更簡單、更高效。”


對話阿里巴巴CEO張勇:所有的消費都會變成“電商消費”

阿里巴巴的2000億元野心,“接班人”張勇的第一把火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中國經濟週刊》:您覺得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尤其是擴大進口,是一個怎樣的歷史機遇?阿里巴巴將如何抓住這樣的歷史機遇?

張勇: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機遇。進博會是一個大的窗口。一方面它折射出的是全世界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的嚮往,其實所有的品牌都想到中國來,都想在中國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它也闡明瞭中國擴大開放、促進消費的決心和態度。這對於立志於來中國開拓一番事業的商家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阿里巴巴來說,當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歷史機會。

在這樣一個大機遇面前,阿里巴巴不希望只是去做一個傳統的進口商、批發商或者分銷商。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個獨特的平臺,搭起一座橋樑,幫助全球商家觸達中國的目標用戶。更重要的是,我們會幫助他們把每一筆售賣背後的經濟行為數字化,從而產生這些品牌商對消費者的洞察。在銷售產品的同時,完成品牌建設。

《中國經濟週刊》:之前採訪很多國外品牌商,他們都談到來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懂互聯網、懂電商,因為中國消費者非常喜歡互聯網的方式。就你的觀察以及和國外品牌商的接觸,你覺得外國品牌此前在中國拓展市場有哪些障礙或憂慮?你們如何幫助他們?

張勇:這個跟整個中國大的數字經濟的發展現狀是分不開的。在中國36萬億元的消費市場中,已經有18%到20%是電商消費。而未來,這36萬億元都會變成數字化的,都會變成廣義的電商消費。所以,一個品牌要進入中國,就要理解什麼是人體錢包?怎麼樣去做網紅直播?怎麼種草帶貨?而阿里巴巴會提供給他們一攬子量身定製的方案和服務。你要與消費者溝通交互,我們提供工具和平臺。你要銷售產品,我們可以幫你尋找渠道和目標客戶,線上線下,不同地域。長期來看,所有企業都不只是想賣掉商品,更重要的是建立品牌。當他開始要建立品牌的時候,我們也會提供下一個階段的方案。

我們是分級分層地去賦能不同類型的商家。阿里巴巴通過19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一個覆蓋商業、金融、物流、雲計算各個領域的“商業操作系統”,我們希望通過這套系統來踐行我們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中國經濟週刊》:阿里巴巴這2000億美元的“大進口”計劃是基於什麼提出的?20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怎麼得來的?

張勇:我們是經過了仔細測算的,而且這2000億美元就是針對跨境保稅進口模式這樣的業務來測算的,並不包括外國品牌在中國生產的產品。2017年,阿里巴巴平臺上共計完成了7600億美元交易規模,在中國服務了超過6億消費者,海外也已經覆蓋超過1億消費者。以去年雙11為例,在整個1682億的銷售額裡,進口商品佔了40%左右。預計兩年以後,整個平臺就會達到1萬億美元的規模。因此,按照這些數據來測算,2000美元億是一個很合理的數字。

實際上,跨境電商這幾年一直在快速增長。天貓國際2014年2月上線,在短短四年多時間裡,就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共引進了75個國家3900個品類近19000個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八成以上是首次入華。新興的跨境電商進口模式,正在超越傳統貿易模式,成為海外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通道。在滿足了國人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也引導了萬億境外消費的迴流。

《中國經濟週刊》:你對數字經濟的未來有什麼思考?未來的阿里巴巴如何定義?

張勇:未來,不會再有傳統商業和數字商業之分,因為所有商業都會是數字化商業。數字經濟就是,整個社會包括經濟、商業都是數字化的,都進行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重構,併產生化學反應。在C端,為消費者創造新的體驗和新的價值;在B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革新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當然,傳統貿易規則和形態將會因數字經濟而改變,貿易生態將會被重塑。

今天每個產業都在進入到互聯網,未來每個公司都是互聯網公司,而每一個互聯網公司必須重新定義自己是誰。在過去的19年裡,阿里巴巴一路狂奔,背後是整個產業和世界全面走向數字經濟和數字商業。我們不僅期待做到2000億美元這個數字,更希望幫助全世界的企業和商家利用數字化技術進入新市場。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

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