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6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教授:學好這三招,遠離併發症

如今,倘若有一個糖尿患者想去拔牙,一般而言,醫生都不敢拔的;倘若一個糖尿病患者想要去做眼科眼科手術,醫生也不敢輕易動手。而在中國,透析、脈管炎截肢,也已成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及治療方式。

糖尿病是一種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隨著經濟生活的高速發展,其患病率急劇增高,現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在世界上,每6秒鐘就有1個人死於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可怕之處並不只是該疾病本身,更重要的,糖尿病會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如尿毒症、肥胖、心肌梗死等,而更有相關資料顯示,病程在十年的糖尿病患者有50%發生視網膜病變,十五年以上者有80%發生視網膜病變,而2%的患者將完全失明。

每6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教授:學好這三招,遠離併發症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教授表示,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併發症才可怕,大眾應該警惕糖尿病的併發症,注意隱藏在冰山下的潛在危害。

“糖尿病患者的嚴格控糖固然重要,但別讓糖遮了你的眼,傷了你的心,因此對於併發症的早篩、早防、早診也不容忽視。“寧光教授說道。

做好糖尿病早期篩查是關鍵

過去,糖尿病患者只會注意到血糖異常,片面追求控糖。卻忽視了高血糖的其他危害,糖尿病併發的大血管病有心梗、腦中風(腦梗、腦溢血)、糖尿病腎病、失明,這些都是可以致命的。

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儘早發現並遠離併發症呢?

每6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教授:學好這三招,遠離併發症

寧光教授介紹,我們平時在體檢時可以查尿常規,雖然尿糖測定不作為診斷標準,但是尿糖陽性者大多數是糖尿病,至少能為診斷糖尿病提供重要參考。

與此同時,空腹血糖也是一個主要指標,這最早應用並最為普及的診斷方式。一般情況下,對於一些高危人群(肥胖、40歲以上、有家族史、心臟病等),如果沒有症狀,一般可以先查空腹血糖,如輕度升高提示要做糖耐量試驗。但很多病人檢查發現空腹血糖就已經超過7.0mmol/L了,表示已經是糖尿病了。所以查空腹血糖是很有價值的。

此外,如果患者已經出現如三多一少等明顯症狀,一般應查查隨機血糖,如果超過11.1mmol/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如果餐後2小時的血糖在7.8mmol/L以上,就應懷疑是糖尿病,要做糖耐量試驗來證實。

而對於前期人群,當隨機血糖超過7.8mmol/L時,建議做葡萄糖耐量試驗。當空腹血糖不到7.0mmol/L,但是已經在6.1~7.0mmol/L之間,表明出現了空腹血糖異常,也應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糖耐量試驗服糖後2小時血糖≥7.8mmol/L,但又低於11.1mmol/L診斷為糖耐量損害,可幫助發現糖尿病前期人群。

“在早期檢出後,就可以儘早進行干預,在生活方式上進行調整。例如,在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後,如果能夠少喝一口酒,少抽一支,控制飲食,多運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緩解併發症,而這也是治未病的一種方式。”寧光教授說道。

遠離併發症從細節入手

每6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教授:學好這三招,遠離併發症

具體應該如何才能遠離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對此,寧光教授建議:

應該從日常生活方式入手。

首先,從飲食上來說,患者不能只吃某幾種低糖的食物,而是要在選擇多樣化食物的基礎上,安排高纖維膳食。同時戒菸、節制飲酒、限制鈉鹽、少食多餐。

其次,體育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還有助減重,增強免疫力,病人不妨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例如慢跑、散步,注意運動強度不可過大。

最後,藥物治療才是根本。飲食和運動都只能算是輔助療法,重點還是在於合理的藥物治療。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患者最明智的就是選擇那些具有護心作用的降糖藥,在降糖的同時實現對心臟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