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IBM共探AI醫療

近日,百洋醫藥集團旗下百洋智能科技與IBM聯合介紹雙方在“Watson Health”產品的合作進展,分享了人工智能助力醫療的探索經驗。

2017年,百洋醫藥集團與IBM達成合作,將IBM的“Watson Health”產品沃森腫瘤解決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下面簡稱“WfO”)和沃森基因解決方案(Watson for Genomics,下面簡稱“WfG”)引入中國。

在上述分享會上,IBM Watson Health副總健康官、腫瘤學家 Nathan Levitan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說,WfO一個決策支持系統,它是在幫助醫療衛生工作者照顧患者的整個過程中能夠提供決策支持,並且提供出醫療循證證據。

“WfO內部有一個非常先進的基於循證醫學的決策支持引擎,這個引擎也是IBM Watson和MSKCC的專家們共同開發並且訓練的。具體的工作方式,首先是WfO接收到來自於護士、醫生所填的去隱私的與患者相關的具體的屬性和具體的病例情況,這個引擎能夠進行自動化的分析,之後它將會利用人工智能為醫生提供一系列的治療推薦方案建議、治療選擇方案建議,並且也會列舉出具體的循證醫學的證據。” Nathan Levitan進一步解釋說。

據介紹,截至目前,WfO已經覆蓋了13個癌種,並將會納入中國的指南。不過,Nathan Levitan強調說,WfO是一個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它僅僅是為醫生提供治療的選擇方案,最終的決策權是在醫生的手中。

IBM Watson Health腫瘤與基因解決方案副總裁 Steve Harvey介紹說,IBM Watson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時的目標是堅信人工智能將會給患者帶來具有意義的改變,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WfO和WfG已經在全球惠及了14萬名患者,所有與這兩個方案接觸過的病人或高達29.5萬人。

百洋智能科技CMO、百洋大成醫藥總經理王必全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說,截至目前,在中國,百洋與IBM推動的WfO服務已經在超過80家的醫院中得到應用;WfG也在7家基因公司中籤約和使用。

“Watson這兩個產品作為應用級人工智能的產品,作為醫生的工具和助手,為醫生提供了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治療支持。從單一癌種看,WfO水平不會高於該領域的頂級專家。但若從13個癌種整體看,WfO的水平,相當於頂級MDT團隊,很適合中國綜合性醫院與醫聯體;病人的病理情況檢測以後,他有沒有基因變異,WfG可以對一些基因變異進行詳細分析,並且會對靶向藥物進行分析。”王必全舉例說。

在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許青看來,Watson也是一個在醫學教學和醫生培訓中的好工具:“醫學教學培訓中,每個病例的複雜程度是不一樣的,有時候臨床帶教老師非常辛苦,而Watson系統就能夠把診治的流程給年輕醫生做非常好的解釋。年輕的大夫在處理病例過程中,也可以瞭解從診斷到治療方案的選擇過程。”許青說。

對於人工智能服務醫療,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江澤飛認為 ,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年輕醫生成長,能提高資深醫生的效率,能避免醫生出錯,“人工智能對於醫生來說,就像GPS對駕駛者的幫助,它會給新司機指路省心,給老司機引路省力。”

同時,江澤飛也指出,研發所有國際國內人工智能都要考慮的事情是,各種方案使用過程中要本土化、本地化,要符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因為醫保不一樣,治療理念不一樣,文化習慣不一樣。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