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所在的地方,有哪些外地人觉得惊奇、本地人习以为常的行为?

克里斯托夫金


我是成都的,我们四川这边如果死人咯,通常都会摆灵堂几天,我们叫打丧火。然后所有的亲戚朋友会来守灵或者吊唁。重点是守灵的家属方基本上会在灵堂准备很多机麻,扑克,花生,瓜子,卤菜,拌菜,各种小吃。你吊唁完咯就开始赌博或者吃,三缺一之类的主人还会凑数。所以说基本每天灵堂上都是各种欢声笑语。“幺鸡,割咯”“张老二,你买这个鸭脑壳味道还可以喃”。有一次一个亲戚死咯,他东北的亲戚过来吊唁,他妹妹看到这个场景直接吓昏咯,因为几十年没有见面咯,还带咯很多人来,结果你们这个样子搞,还以为她哥哥生前好遭人痛恨,你们这么高兴,她在亲戚面前怎么做人。


MRyelloww


坐标新疆

第一种行为:下雪了,我们新疆人都很淡定。

说一段真实的故事,大学在新疆,舍友天南地北,6人人,两个新疆本地人,剩余4个分别来自浙江、福建、重庆、河南。大一的某一天,突然下雪了,还挺大,地面白白的一层。我们新疆人压根没什么反应,浙江的、福建的舍友就激动的不行了,带着相机,高高兴兴去校园看雪景了,还一个劲发QQ空间(那会没有微信朋友圈);忘说重庆的舍友了,不仅看了雪景,还出去顺便买了一件羽绒服,在零上25℃的宿舍穿了3个小时(新疆有暖气),直到熄灯才脱掉......

第二种行为:新疆买东西都论公斤

浙江舍友在食堂打饭的时候,竟然说打“二两米饭”,把打饭大妈都搞蒙了。后来我们科普他,

在新疆吃饭直接说“来一碗”就可以、买东西直接说公斤(与国际接轨),一定要大气!大气!

第三种行为:竟然能一口气喝掉一瓶大乌苏(啤酒)

还是浙江舍友,酒量简直弱到爆!一瓶乌苏啤酒,就喝翻了,各种脸红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我真的不忍心告诉他,很多新疆人一口气就能喝掉一瓶啤酒🍺,哈哈哈~

浙江舍友也刷头条(姓名SSH),大家多多点赞转发,看看他能不能看到~


画冰


我作为一个来自外地人,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宁波人在饮食方面却依旧总是让我惊奇。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东西也能吃!

一个是臭食。在我的家乡,能见到唯一的臭食就是臭豆腐和臭苋菜管了,每次我妈在家里吃这个东西我都特别嫌弃。可来到宁波之后,才发现我家乡的那些臭食简直是小儿科,宁波的臭冬瓜这风味简直了,好几次和宁波的朋友一起去吃饭,总是没有勇气去吃臭冬瓜,实在是理解不了为何会喜欢吃这样的食物。

还有一个,就是宁波的海鲜。宁波的海鲜种类众多,其中很多像是鲳鱼我都非常喜欢,就是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海鲜我有些接受不了。最直观的一个,就是黄泥螺。以前的单位是有食堂的,经常会提供黄泥螺,每天都是被抢光的。我有一次也抢了一小碟,可吃了之后立马就后悔了,这味道真的不习惯,从此以后再也没拿过了。

宁波海鲜烹饪的方式也让我惊奇,像是血蚶这种直接放在水里煮一下就吃了。有一次出海玩,船家就是这么做的,我却一直担心这个血蚶有没有煮熟什么的,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


西门町在宁波


我所生活的城市是内蒙古的包头市,但是前段时间有幸去海南旅游了一次,作为一个外地人对于海南当地人的一些习惯确实很奇怪,但是在他们当地人的眼中,早已习以为常。


我刚去他们那里的时候,有些不太习惯他们的饮食,其中包括他们对于芒果的吃法。在包头,见到的和吃的芒果都是熟透的芒果,吃法也是直接剥皮吃。但是海南的当地人吃的芒果都是绿色的,没有熟透的芒果,他们将芒果切块拌着咸盐去吃。由于好奇也品尝了一下,确实吃的不太习惯,享受不了这样的美食。

由于我个人在包头生活的比较久,所以我没觉得有什么习以为常的习惯,觉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可是有幸结识了一群外地的朋友,他们对于包头人说话的习惯觉得很奇怪。包头当地人在说话时,总喜欢加一些语气词,例如哇,呀,啊之类的。但是他们那边说话的习惯就比较干脆,没有这么多语气词。因此他们就不太习惯,听着不太舒服,可是我就觉得这很正常,身边的包头人都是如此说话的。



包头吃喝玩乐攻略


本人是湛江人,就说说一些湛江地区的外地人觉得惊奇、本地人习以为常的行为

1、吃的方面

湛江地区的白切鸡、海鲜和烧生蚝,这个全国都算有名了,我就不说了。主要说说白切狗,湛江人嗜狗如命,而且和其他地方吃狗习惯不太一样,一般以白切狗为主,一年四季都有人吃。



还有就是无论在大排档还是五星级酒店吃饭,有一种粥不能少~番薯丝粥,这种粥一般是放糖,有点微甜。

还有就是因为靠海,而且身在广东省,我们吃海鲜追求一个鲜字,所以本地衡量一个大排档或者海鲜饭店海鲜质量的标准就在另一道菜~杂鱼汤(鱼汤主料是种称呼为泥猛的鱼,配上小鱼或虾)

吃水果我们也常用几种蘸料,梅子粉,陈皮粉,辣椒粉混盐。菠萝,芒果,李子,杨桃,西瓜等等。

(找不到本地常吃那种梅粉的图,就先这种吧,陈皮粉更白一些)

2习俗

湛江地区有一种年例的风俗,我们这边有说年例大过年的说法。这种习俗发源我没考究过,就不发表意见了。这种习俗是一村一时的,就是每个村子的年例时间不一样,从年初七到年底都有可能,不过大部分都会集中在正月里。流程大同小异。富裕一点的村子会组织“游神”的仪式,请出祠堂里面供奉的神明,用轿子或推车供着,绕村子一圈,接受每家每户的朝拜。小一点的村子就简简单单每家每户去祠堂拜祭。重点在午宴,主人一般会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或者熟人,要是在湛江地区,你没参加过你朋友的年例,那说明你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去参加年例也不用封什么红包,提上一箱饮料(王老吉为主,比较喜庆)就行。过完年例,这个年才叫正式完结。ps:湛江年例过得还是比较克制的,茂名地区年例才是真正炫富的地方。认识的一个大老板,年例每年都摆上20桌,每桌标准上万,基本龙虾,鲍鱼海参鱼肚是标准菜式。


4蚊一本的过期杂志


我也来说说吧,本人现在在杭州萧山,在这里待了十几年了,刚来的时候有些习俗让我感觉有点匪夷所思,如今早已见怪不怪!

第一个习俗:请亲戚吃年饭不一定是过年吃的,而且一请可以请半年!

记得刚到单位的时候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就有本地同事请假说要回去办酒请亲戚吃年饭,在我的印象里过年请亲戚吃个团圆饭不是过了除夕才请的吗?但是他们告诉我这里原本也这样,但不知哪个年代开始就变了,我刚来的时候他们请亲戚吃年饭一般年前半个月开始年后半个月结束,但是如今基本上从前一年的国庆开始可以吃到来年的五一,一顿年饭可以请半年之久。

他们之所以会请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当地人请亲戚吃饭是要全家出动的,有的人家所幸一次把所有亲戚都叫上摆个十几桌,有的人家会选择一家一家的请,因为这个原因本地的厨师很吃香,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除了嫌烦之外倒没啥,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就是个沉重的负担了,但是没办法,风俗如此!有很多人之所以提前请或者延后请也是为了省钱,他们这里年饭的标准是很高的,基本上大龙虾等硬菜都要上的!

第二个习俗:老人过世丧事的排场不仅仅大,而且折腾的时间长!

这个方面其实也已经成为当地人比较沉重的负担,会怎么办主要看这个家庭信仰什么,如果是基督徒没有这个习俗,主要是信佛或者信道的家庭,这些家庭如果老人过世是要做法事的,敲锣打鼓要搞好几天,我大致了解过就这么简单弄一弄成本好几万,当地有些人都是以此为业的,而且收入还很丰厚,原本这是当地农村办丧事的习俗,但是如今农民也搬进了居民小区,这样的风俗在城区家庭也很常见!

前两天我们小区里还有一户本地居民在办丧事,整个小区都是花圈,他们找了块空地烧黄表纸,还请了办法事的班子吹拉弹唱,好一点的到了晚上会消停一下,有个别素质差的半夜三更都会演奏哀乐,我们被噪音骚扰的够呛,但是人家办丧事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忍了!我个人对这种风俗是挺反感的!

他们这不是光老人死去这一年要大操大办,据说头三年年年都要这样办,往后每隔10年就要办一次,一直要办到百年寿辰为止!因为这个原因基本上每年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哀乐声!不知这种风俗还要延续到何时!


心安理得君


坐标沈阳,蘸酱菜,东北三省的人基本都是习以为常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并以之为美食美味,而大多数的南方人都觉得奇怪,觉得这种吃法既不卫生,又不精致。



第一次感到这种饮食习惯的差别是在南行的火车上,因为是长途旅行,带了不少吃食,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蘸酱菜,考虑公共场合的味道,就只带了黄瓜和小水萝卜,少了东北蘸酱菜的扛把子小葱。午饭时间,我和同伴们摆开阵势,大快朵颐,热烈又热闹。对面是来自上海和温州的旅者,可以看得出他们的惊讶和不解,后来闲聊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菜是生的,大家在一个摊子里蘸酱,卫生吗?



第二次是和一个湖南妹子同住一室的时候,各吃各的,我经常只煮一锅米饭,然后在菜市场买些黄瓜,香葱,生菜,香菜之类的菜,就着超市里买的甜面酱,就完成一顿美味大餐。刚开始不熟悉,湘妹子没有发表看法,后来熟识聊天才说到这种吃法,她说她的家乡菜都是炒熟了吃,不会这样生吃的,感觉我吃的好豪爽。

地域不同,生活习惯自然有别,无论什么样的习俗,适合的,你喜爱的,就是好的。


孩子给我讲道理


大家好,我是大玉林的,我为生长在美丽富饶的玉林而自豪。

这里有广西美丽气势宏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也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器之城;世界裤子之都;使玉林为之扬名中外的“荔枝狗肉节"等等。


说起玉林所谓的荔枝狗肉节,哪是外地人觉得特别惊奇、本地人觉得习以为常的行为了?

外地人对玉林人吃狗肉?哪起止是惊奇!简直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近年来,全国爱狗人士及各媒体对玉林“狗肉节"的制止和关注度达到了高峰值,已经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正常日常工作和生活了,他们的“抵制和关注“不但起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使“玉林荔枝狗肉节“,更加”猖狂“,有愈演愈烈之势。

“地震“过后,静思考:

吃狗肉,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了,玉林人也不例外,在全国来说,不一定是玉林人吃得多?为什么拿玉林人来“开刀“呢?

玉林是欠发达地区的,虽说有好多全国以至世界之最的企业和产品,但不竞是初级阶段,很需要大家的关注和指导宣传?为什么偏偏宣传负面消息呢?

荔枝狗肉节和抵制关注,都是民间个人行为!是出于什么目的?是一时冲动?最后“赢家“是谁?

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所作的事情,要三思而行。

但,希望您我他都是盈家!





玉林欢迎您!


金玉林桂之春


我目前想到一个就是吃狗肉吧!我是广东粤西这边的,吃狗肉很常见,但是对外地人来说却有点惊讶。

怎么说呢?其实狗也有好坏之分,听过狗狗救了人,狗狗帮盲人导航,狗狗可爱,狗狗保护孩子;但是你们可能也听过狗咬死过小孩,狗咬人得了狂犬病等等。所以说爱狗人士不应该以偏概全,认为全部的狗狗都是可爱的(那是网上视频误导),可能你没有被狗追着咬过(我被咬过)。

因此,我想说我们吃的都是饲养狗,就是专门供餐食的狗肉。而不是网上的那些宠物狗。(但是不乏有一些不法商家),这哪里都有。


老梁说道


我们在桂林生活了几十年,对桂林的传统习俗都挺习惯了,桂林这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美食挺多的,吸引很多外地人来桂林吃喝玩乐。桂林人拥有很多风俗习惯的,民风淳朴,当地人热情好客,挺容易相处的。桂林人喜欢讲桂林话方言,有的地方的方言外面人听不懂的,使用普通话交流比较方便一些,桂林拥有很多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

比如说桂林这边举办婚礼,有些地方是晚上举办婚礼,有的地方是白天举办婚礼,市区常常晚上举办酒席,县城里面白天举办酒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习惯。端午过节的时候,桂林人的传统风俗也挺多的,人们不仅仅要包粽子赛龙舟,还要在门上挂艾叶菖蒲,让小孩子洗中草药浴驱虫,在家门口撒雄黄酒,用大蒜肥肉裹雄黄酒,吃波斯汤(醋青瓜)。桂林人生孩子出院回家的时候,有的家庭挺注重风俗习惯的,让产妇空着肚子不能回家,要捧着一些柴米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