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讓守信者受益獲敬

人在幹 天在看 雲在算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讓守信者受益獲敬

人民日報: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讓守信者受益獲敬

在動車組列車上吸菸

在飛機上尋釁滋事

逾期不履行證券期貨行政罰沒款繳納義務

……

這些行為將面臨“寸步難行”的處罰

7月2日,123名限制乘坐火車嚴重失信人和381名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嚴重失信人新增入信用中國網站最新公示的名單上。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表示,近年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講誠信、講信用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誠信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6月29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持的“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舉行,“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道德支撐和信用體系保障。

誠信中國,漸行漸近。

人民日報: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讓守信者受益獲敬

信用政府取信於民

5月26日,由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撰寫的《2017年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回顧與2018年展望》發佈。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政務誠信建設步伐加快,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顯增強;全面推進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廉潔行政,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2016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強調,要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讓失信者寸步難行。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人民銀行又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和規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政務誠信是社會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他社會主體、國家信用建設等各個方面,起著風向標、表率和參照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助理曲強說。

早在2015年,信用信息的載體——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啟動,目前平臺已實現與44個部委、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接,與65家市場機構簽約,收集整合共享信用信息超過225億條,實現了信息披露、信息公示,以及異議處理和聯合懲戒等功能。

“平臺有效打破了政務信用信息孤島,提高事中事後協同監管效率,並且為聯合獎懲工作提供了發起、響應、效果反饋等功能,有力支撐了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措施的落實。”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陳洪宛說。

據瞭解,自2015年6月1日上線以來,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通過同期建設的“信用中國”網站信息公示欄目上線27類公示信息,其中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數量超過9700萬

政務誠信的深耕細作更體現在地方政府的響應上。當前,城市信用建設迎來全面發力的新階段,政府推動、社會共建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從地方政府、公共部門到企業,均在通過一系列規劃與實踐探索信用體系建設的深度融合之路。

尤其是各地區作為信用建設的推動者,正積極探索創新著富有地方特色的信用之路。

“人在幹,雲在算,授不授信數據說了算。”在今年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貴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唐雲這樣評價“貴州信用雲”的建設。

“貴州信用雲” 是以雲計算資源為支撐,把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於信用上,實現對信用主體的精準信用畫像。

政務失信是信用社會建設的巨大阻礙。近期,四川省印發了關於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在構建政務誠信監督體系上,對嚴重失信的地方政府,在項目申報、資金安排、政府融資、示範創建等方面給予相應限制,對政府主要領導及相關公務員啟動問責程序。同時,建立政務誠信監測指標評價體系,對省直部門和市(州)、縣(市、區)政府信用狀況進行監測、評價和預警並定期公佈排名結果。

平臺與應用是打造誠信政務的重要舉措,有了措施,沒有保障可不行。國家信息中心《2018中國城市信用狀況監測評價報告》

藍皮書的主編李潤亮向筆者介紹,為保障信用社會的建設成果,各地方政府已經積極探索出臺了一些地方信用立法。“加快構建信用制度和信用政策法規體系,加快出臺重點領域的信用管理辦法,有利於確保城市信用建設有據可依,穩步推進。”

聯合獎懲助推信用經濟

有關專家表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令我們嚮往的也是必須具備的一個本質特徵就應該是高度誠信。信用建設有利於建立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社會規則,有利於提高經濟運作效率和資源要素配置效益,有利於建立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等。

現代市場經濟實質就是信用經濟。市場主體守信履約,且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信用鏈條,是維繫正常有序的市場秩序的必要條件。近年來,我國著力推動商務誠信建設,將信用工具廣泛應用於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引導廣大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5年6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提升社會運行效率和信用。這相當於讓法人和其他組織擁有了一個全國統一的“身份證號”,是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存量代碼轉換率為

99.8%,存量證照換髮率82%;全國個體工商戶存量換碼率95%

2017年底,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面建成。公示系統實時歸集企業方方面面的信用信息,並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索引記於企業名下,逐漸形成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

“通過查詢公示系統公示的權威企業信息,市場交易主體就能很好判斷交易夥伴的信用,決定是否開展商務合作。這對保護市場交易主體權益、維護整個市場交易安全發揮重要作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企業監管局副局長庹登夫表示,將繼續深化與相關部門、單位的市場主體失信信息共享交換,進一步擴大信用約束的社會應用。

隨著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用信息平臺的建設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黑名單制度也在逐步發揮越來越強的效用。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寧波某船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嚴某介紹,公司在2008年至2013年曾通過賬外私設小金庫等方式偷逃了鉅額稅款,被浙江省寧波市國稅局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上榜“黑名單”後,嚴某與其公司受到了來自多個單位實施的聯合懲戒。

這只是我國實施聯合獎懲制度、黑名單制度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已簽署37個聯合獎懲備忘錄,各部門累計向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提供黑名單信息1336多萬條,累計限制失信被執行人購買機票1160萬人次,限制購買軟臥、動車組列車票441萬人次,254萬失信被執行人懾於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周民介紹說,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支撐下,失信黑名單信息歸集共享和跨部門、跨地區聯合懲戒成效顯著。

此外,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廣泛歸集大數據失信信息,每月認定發佈一批大數據失信黑名單,已經成為失信黑名單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批認定的大數據失信黑名單包括26家企業和1個自然人。

信用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進入新階段,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人人關注自身的信用記錄;二是人人參與信用建設;三是人人期盼社會信用體系取得新的成果,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近日表示。

6月7日,深圳市醫師協會推進行業自律,將建立醫師執業誠信系統,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對存在醫療欺詐、誇大病情等失信行為的會員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進行約束和懲戒。

5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強化科研誠信審核。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責任者,實行“一票否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將科研誠信審核作為院士增選、科技獎勵、職稱評定、學位授予等工作的必經程序。

安徽省教育廳將通過建立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對在職教師從教行為的日常加強管理,要求在職中小學教師均須簽訂師德承諾書,並作為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如今,越來越多的行業加強誠信建設,通過建立信用檔案、“紅黑名單”制度等方式,對自身從業人員的信用狀況進行記錄、監督和評比,引導廣大民眾不斷增強誠信意識,自覺踐行誠信行為。

“各行各業都在強調個人信用,以後也會繼續發展下去。”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巍說,目前社會在發展,有關個人信用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信用記錄日益覆蓋和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用記錄良好者將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更高品質和便捷的服務。

“我剛剛在我的市民卡里充值200元,實際才付了120元,沒想到是我的西楚分1360分(AAA)讓我享受到了6折優惠,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更加珍惜個人信用。”江蘇宿遷市市民姜女士到市民卡中心辦理市民卡業務的時候,好信用帶來的打折優惠讓她興奮不已。

“西楚分”是宿遷市發佈的個人信用積分,評價依據主要包括自然人基本信息、商務信用信息、社會管理信用信息、司法信用信息、榮譽信息等。

“多部門參與信用積分等級場景的應用至關重要,將實現信用積分在多領域多門類應用。”宿遷市信用辦處長許多介紹說,信用積分等級場景應用,重點對個人信用分等級為A+以上(含)的個人實施經濟活動、社會服務、政府管理等三大類16項聯合激勵措施。比如,凡西楚分達A+以上(含)的市民,在充值城市公交卡、辦理健身卡、購買旅遊景點門票、養老服務等6個場景享受打折優惠,在住院押金等兩個場景實施減免等。

除了宿遷市發佈的“西楚分”,江蘇省蘇州市推出了“桂花分”,浙江省杭州市則推出了“惠信分”,福建福州市推出了“茉莉分”……許多城都市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市民信用分”,根據個人信用分的高低,為市民在在旅遊、醫療、教育、金融、文化娛樂、公共交通、行政服務等許多生活場景中提供不同的消費信用折扣和便利服務,使信用化生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晶妹表示,信用在日常生活場景的大量應用,使城市信用建設更接地氣,讓企業和老百姓更有積極性去建立和維護自己的信用。

來源 | 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