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面都沒見過你就敢給對方打錢?小心“甜蜜”陷阱

连面都没见过你就敢给对方打钱?小心“甜蜜”陷阱

隨著網絡的不斷髮展,各種各樣的社交軟件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這些社交軟件擴大了人們的社交範圍、讓交朋友更加方便,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

一些人利用社交軟件以交友之名實施詐騙的事情屢見不鮮,面對突然添加自己社交賬號的陌生網友,你是否經得起“色”與“利”的雙重誘惑呢?

连面都没见过你就敢给对方打钱?小心“甜蜜”陷阱
连面都没见过你就敢给对方打钱?小心“甜蜜”陷阱

案例1:

2018年3月10日,家住武鳴區的陸某某加了一個名叫“李亮”的微信好友,對方稱自己是來自香港的商人,雙方相談甚歡,“李亮”表示有意與陸某某交往、結婚。4月3日,“李亮”告訴陸某某自己目前正在南寧談生意,並主動提出想盡早和陸某某見面,但因為談生意過程中需要一名律師證明,便請陸某某幫忙聯繫律師。

陸某某加了“李亮”介紹的“陳律師”的微信,律師要求陸某某交兩萬元的保證金。陸某某信以為真,當天到銀行轉了20000元到“陳律師”提供的銀行卡號中,之後律師還以各種理由要求轉錢,陸某某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於是報警。

连面都没见过你就敢给对方打钱?小心“甜蜜”陷阱

案例2:

2018年9月6日,家住武鳴區的馬某某在某旅館內,通過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添加了一個名叫“娜娜”的微信好友,聊天過程中,“娜娜”誘騙馬某某通過微信掃碼支付了11052元,馬某某還與所謂的“娜娜的經紀人”通了電話,安排見面事宜。之後馬某某被“娜娜”刪除好友,所謂經紀人的電話也無法接通,馬某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懊悔不已。

连面都没见过你就敢给对方打钱?小心“甜蜜”陷阱

警方提醒:

網絡交友詐騙案件持續多發,主要是騙子充分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獵取心、虛榮心以及心靈空虛、心地善良等種種心理弱點,從而屢屢得手。

市民朋友們要提高自我防範意識,提高自身交友警惕性,在一些婚戀網站或是使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結交朋友時應當小心謹慎,注意甄別對方身份的真實性,謹防“甜蜜”陷阱。

小貼士:

1.在網上認識時間不長就主動要求見面的,十有八九是遇到騙子了,這種情況建議直接拉黑,以後不要再聯繫了,即使出去見面,也會被騙。尤其是碰到漂亮女生主動約你時,一定不要高興得太早,一定要謹慎,以免碰到酒託,上當受騙。

2.在聊天過程中,如果對方主動給你留電話,讓你和他通話,這時不要盲目相信對方。存在異常的電話號碼很有可能是收費昂貴的聲訊電話,此時不妨百度搜索一下這個號碼,看號碼的歸屬地。

3.通過網絡認識的異性,尤其是女性,如果她要求你替她充話費,充遊戲點卡,這種絕大多數也是騙子,一旦你幫她充了錢,你就掉進了騙子的陷阱。

4.在和網友聊天的時候,不要輕易相信借錢的消息。即使是平時比較好的朋友通過網上聊天工具向你借錢,你也要先給對方打個電話確定一下,發信息的是否是他本人,聊天工具是否被盜。

5.很多騙子會巧妙地利用女孩的虛榮心,裝成風度翩翩的有錢人在網上尋找獵物。這種騙術對涉世未深的女孩十分有效,因此女孩子在交網友時更應該格外謹慎,保護好自己,以免上當受騙。

6.和網友見面時,也應該選擇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場,步行街。這些地方人流量比較大,即便發生危險,也很容易求救。見面時間儘量選在中午,第一次見面不要獨處一室。

朋友您好!0771-12340是自治區民意調查中心對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開展隨機調查的電話。如果您覺得南寧公安民警、輔警的努力和付出值得肯定,請在接到來電時給予我們公正的評價!您的十分滿意是我們奮鬥的目標,您的支持將激勵我們不斷改進工作,提升服務!感謝您的幫助,歡迎您的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