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用肉眼觀看到黑洞嗎?為什麼?

未來探索菌


黑洞很“黑”,視界內的光都無法逃逸,人類肉眼看物體必須有“可見光”,所以即便黑洞在人眼前,人也只能看到一個黑色的“二維平面”和黑洞周圍神奇的景象。

最精密的觀測設備也不能直接觀測黑洞,而需要藉助周圍天體的運行規律來判斷,比如恆星十分快速的公轉運動、恆星被黑洞吞噬時形成的吸積盤、肉眼看不到的黑洞輻射(巨大的能量噴流),如果黑洞距離地球足夠近,肉眼也可能看到這些現象,也可以因為黑洞沒有可見光發出,看不出黑洞本身的具體細節,就像看到一個黑色平面一樣。不過黑洞輻射出的強烈能量,會使周圍不適合生命生存,所以黑洞距離人類世界很遠很遠。

肉眼跟天文望遠鏡一比就比“瞎”了,只能看到距離近的、非常明亮的天體。人肉眼觀測到的恆星都是太陽系周圍1000光年以內的,通常還只是那些亮度比較高的恆星發出的可見光,而一些比較暗的天體,除了可見光還會輻射出其他頻率的電磁波,人眼就又“瞎”了,但人類卻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來捕捉各種宇宙射線,來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天文望遠鏡的意義不在於能看到多遠的天體,而在於能看到多“暗”的天體,因此望遠鏡的口徑就很重要,光學望遠鏡鏡片有尺寸限制,於是人類發明了射電望遠鏡,用一口“大鍋”反射非常微弱的宇宙信號,通過長時間的曝光捕捉,將信號“疊加”最終才看到很“暗”的天體。

塗有人類世界發明的最黑的材料Vantablack的雕像,這種材料能夠吸收99.96%的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使得雕像看起來像二維平面的,如果黑洞在人眼前,看起來可能就類似這樣的效果。


來看世界呀


黑洞實際上是密度極高物質。即在極小的時空範圍有極大的時空曲率梯度,因此,在黑洞周圍形成了巨大引力。黑洞的物質密度比中子星密度大得多。

這裡強調的是物質密度。所以,應該存在微黑洞,10的負15次方米尺度的微黑洞,即只要你物質密度達到黑洞量級,就會形成在這麼小的空間尺度上的黑洞。所以,黑洞需要給出屬性的定義,即由其時空點上的一個性質來定義黑洞。目前看,這個性質應該是,能“囚禁”光子的屬性。

黑洞就是可以“囚禁”光子等玻色子的物質時空體。這其實就是說,黑洞將信息“減小”了,但是,物質的信息是守恆的,在時空拓撲上信息是守恆的,信息流是“雙向的”,且其信息量與其時空上的能流量,或能流密度成正比。所以,黑洞所發射出的信息量減少,一定要通過其“背景”信息量獲得補償。

所以說,黑洞應該“可見”,在高於可見光波段是“可見”的,即霍金說,黑洞的“背景補償”是x射線和伽瑪射線以上的。


譚宏21


黑洞越大,能量捕食其它星的功夫越好!地球也可變成黑洞,如果把地球壓縮成4.4mm小珠子連光從它邊過也被吃,但離它一米遠的光它就吃不了。太陽只要壓縮到半徑為1470米也變成黑洞,並且離它幾萬公里的木星、地球、月亮都會被吞掉,可見黑洞越大威力越大。只要有對比度,黑洞的輪廓就能顯出。


當兵的人69


看不到,目前是根據某種現像的猜想!


論法真人


原創思想,黑洞的正確稱呼是質量奇點,沒有能量,也不能轉換為能量,所以它永遠深藏在黑暗中,人類永遠不可能看到它。科學家們自以為能夠通過能量探測器看到一切,那是犯了一個宇宙級別的大錯。


孤猴78345271


根本就沒有黑洞,真的。


先生242470081


我從未見過黑洞,但是在我的感悟範圍內,黑洞是類似於原始星雲盤體。黑洞永遠不是黑洞,它將來會成為星系或星座。


夕陽1928541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一個人思考問題的基本原則應該是,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對生命的認識,對我們現實生活有沒有實際意義?這些基本問題明白了,就不會隨波逐流的跟風了。


智慧575


黑洞只是名稱而已,其實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在地球上你也一樣看不到黑暗裡的東西。


直面生活最表達


我認為所為黑洞,就是一種能量聚合於形態的形式!只因科學分化了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