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书,除了王羲之,为什么要临摹米芾的书体

在中国书法史上,要说起行书,米芾是一大“标杆”。他是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他不仅精于书法、亦工于画技,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他一生学习书法临摹多家,有自己独立的创新思维,所以,最后能独树一帜。尤其善于行书和草书。书法特点是点画多变,书体俊逸飘洒,章法意境清幽,结体欹正明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书法艺术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馆题体”盛行一时,为各种楼馆场所、桥梁、建筑题写大字,成为领导、名家的一种“时尚”,这种“馆题体”大多是行书和行草书体。所以,米芾的书法艺术在当时得到了广泛推崇,直到今天,米芾书法艺术仍然是许多书法爱好者的“至爱”。今天,梦笔生辉就与大家分享学习米芾行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行书,除了王羲之,为什么要临摹米芾的书体

1.米芾行书欹侧平正突出。米芾的行书风格,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刷字”,这是说明其书法用笔迅疾而劲健,就是说米芾在写字时的速度是很快的,与众不同。在实际书法习练中,只要你基础笔法到位,用斗笔提腕行笔,“刷字”就是一种笔势和力道的体现。这也是鉴别一个人书法功底的主要标志。因为同样书写一幅书法作品,高手书写,一气呵成,墨迹所到之处即所成之笔画。

学行书,除了王羲之,为什么要临摹米芾的书体

所以,在习练悬腕提斗笔写行书中,一定要好好琢磨米芾的书体特征,学会从米芾的书法作品中吸取营养,认真领悟其起笔、落笔、行笔、点画、结体、章法上的特征。

学行书,除了王羲之,为什么要临摹米芾的书体

2.米芾行书的气势潇洒骏逸。从其作品《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上看,其书法整体上笔画饱满、风格奔放豪迈、跌宕劲健。所以,在初学米芾书法时,最好要有楷书基础,掌握一定的笔画结体,再临摹其字体就会触类旁通。学习书法,点画是字体的结构的基本要素,对点画的掌握程度,决定着书法细节的成败。因此,书写米芾的书体时,点画的起笔、运笔、收笔,要做到惟妙惟肖。

学行书,除了王羲之,为什么要临摹米芾的书体

3.米芾行书的结体重在气势。米芾的行书字体在笔画、章法和用墨上,气势是他最突出的特点。其书法除了章法、用墨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字体的结构特征。综观其书法作品的字体,笔法当中,既有正锋、逆锋、侧锋,藏锋、露锋亦变化多端,点画提按跌宕起伏、超然脱俗。其结体长画纵横,舒展自如,抑扬起伏,中宫微敛,重心平稳。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飘逸中求平稳。学习米芾书法时,要从字体的结体气势上多下功夫,临摹时,要把握结体气势,行笔有方,挥洒自如。

学行书,除了王羲之,为什么要临摹米芾的书体

4.学习米芾书体要博采众长。学习书法成功的一大秘诀是寻根索源,博采众长,触类旁通。而米芾的行书字体就是米芾从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各大书家的书体中吸取营养,不断演化,终成一体。所以,学习他的行书,不仅要会临摹古人的字帖,从根源上去寻找出处,找到源头,还要从其他书家那里去找出行书的“异同”。比如,米芾的行书与苏轼、黄庭坚、蔡襄的书法有哪些不同,带着思考,边临摹边领悟,逐渐培养创新意识。

学行书,除了王羲之,为什么要临摹米芾的书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