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

澠池縣萬名黨員學習十九大精神

專題培訓活動側記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5日上午8時,澠池縣委黨校裡傳來鏗鏘有力的宣誓聲,來自該縣基層的600餘名黨員,面對黨旗,右手握拳,身姿筆挺,跟著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世林重溫入黨誓詞。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這是澠池縣開展萬名黨員學習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活動的生動一幕。

據瞭解,此次培訓工作由澠池縣委組織部牽頭,澠池縣委黨校負總責,從11月28日開始,到12月20日結束,歷時23天,對全縣萬餘名黨員進行分期分批培訓,主要採取黨校教師授課、播放紀錄片、優秀黨支部書記現場講述先進事蹟、參觀劉少奇舊居、參觀縣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館等方式進行,旨在全縣上下營造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濃厚氛圍,推動十九大精神在澠池落地生根。

萬名黨員進黨校:“規模空前,機會難得”

  “規模空前,機會難得。”這是澠池縣所有參加這次培訓的廣大基層黨員的心裡話,他們十分珍惜這次培訓機會。

一輩子沒進過黨校門的農村黨員第一次走進黨校,戴黨徽、溫誓詞、聽黨課、強黨性,身份意識明顯增強,心中的責任感、榮譽感油然而生。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王正印是坡頭鄉韶峰村的老黨員,今年已經85歲高齡,雖然組織上在傳達培訓通知時,考慮到天氣、身體、交通等各方面因素,沒有通知老弱病殘的黨員必須參加。但老人頭天聽說後,當天晚上專門去到村黨支部委員王文亮家,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王文亮帶他參加第二天的培訓。第二天一大早,王正印穿戴整齊,特意把上級黨組織給其頒發的“50年黨齡紀念章”戴在胸前,跟著大家,儀態莊重地來到了縣委黨校課堂。

除了老黨員王正印表現出的嚴謹和認真,廣大黨員表現更多的是參加培訓的積極和熱情。

11月28日,培訓班開班後,城關鎮作為第一批參訓單位,鎮黨委高度重視,廣泛宣傳發動,使廣大黨員充分認識到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大家紛紛響應,積極參加,3天參訓黨員536名,就連一些老弱病殘的黨員也都克服困難按時參加。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班村村77歲陳彥夫是一名有著48年的黨齡的老黨員,當他接到要參加全縣萬名黨員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的通知後,在開課的當天凌晨4點鐘就早早地起了床,穿上端莊的衣服,把頭髮認真地梳理一番,然後戴上黨徽,在家裡等了又等,並不時地走到村口看看,免得上課遲到了。

“自從我入黨以來,參加過縣裡的活動多次,像今年如此大規模的培訓班還是咱這裡的頭一回,我相信成效也將是史無前例,參加學習對我來說機會難得呀!”陳彥夫說,“儘管來之前,有人說你這麼大年齡了,還湊什麼熱鬧,可我覺得這是黨組織給我的榮耀,更是黨對我們這些老黨員的關愛。我雖是一把年齡了,但堅決跟黨走的心不老,黨的活動我一定要參加。”

11月 29日,孟嶺村黨支部組織黨員早上集中乘車去縣委黨校培訓,7時20分集合,7時40分準時出發。該村右腿殘疾的普通黨員張守信因早上穿假肢沒有乘上車。情急之下,他連早飯也沒有吃,帶上雙柺,騎上三輪電動車一路疾馳,終於趕上了聽課。這位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部隊入黨、上過戰場的退伍老兵激動地說:“我雖然身有殘疾,但思想上不能有殘疾。這次培訓說啥都得參加。”

西河南村普通黨員姜松濤在鋪設自來水管道時右手受傷,造成右手腕肌腱斷裂,在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當他得知村裡要組織黨員參加縣裡的萬名黨員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的消息後,內心十分激動,他趁醫生不注意,偷偷地溜出來,乘坐2路公交車,按時了參加全縣組織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西河南村“80後”女黨員鄭豔豔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懷裡抱著的孩子只有10個月大。考慮到鄭豔豔孩子小仍在哺乳期的實際情況,組織上並沒有要求她必須參加。可是,鄭豔豔知道後,卻向該村黨支部強烈要求參加培訓。她不顧家人反對和天氣寒冷,抱著孩子坐到了黨校課堂上。

對於澠池縣黨員進黨校參加培訓的積極和熱情,應邀前來授課的三門峽市委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市委黨校老師聶愛軍和吳紅喬感慨地說:“太震撼了。我們去過很多地方,沒有想到澠池縣這次組織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規模這麼大,廣大黨員參與的熱情這麼高。”

聶愛軍認為,過去領導幹部進黨校培訓的多,基層黨員進黨校培訓的少,農村黨員更少。澠池縣的這一做法,關鍵一點就是喚醒了農村黨員的黨員意識,讓黨員有了歸屬感。”

聶愛軍的觀點與澠池縣委書記楊躍民說的:“讓黨員有回家的感覺!”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如出一轍。 

真學真懂真用:一次卓有成效的思想提升

“不學習,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黨員。一個黨員只有堅持學習,思想才能跟得上,政策才能把握住,才能更好地帶領群眾致富。”王正印以自己85歲的高齡和58年的黨齡道出了自己的感悟。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 開班儀式上,澠池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世林給學員們“上了一課”,他語重心長地強調,廣大黨員要帶著信念學、帶著責任學、帶著問題學、帶著感情學,原汁原味地學,一字一句地學,在老師的輔導下,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全文和新黨章,真正通過這次學習培訓將其學深學透、入腦入心,讓每名黨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明顯提高,推動各項工作的紮實開展。

  8天來,澠池縣委黨校6個教室天天座無虛席,4500多名學員如逢甘霖。

  8天來,學員們在宿舍裡,認認真真、原原本本研讀文件。

  8天來,大家用心聽課、互相切磋,有人記滿了入校新發的厚厚筆記本……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培訓班上,學員們認真聽講、廣泛討論、深入思考、積極創新,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從各方面理解、領悟十九大精神。

學而不思則罔。課堂裡、飯桌前、房間中、小路上,熱烈的討論隨處可見。每天的學習內容,細心體味。

學員們圍繞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這個主題、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緊密結合實際,暢談學習體會,進一步深化了對十九大精神思想精髓、核心要義的認識,對習近平總書記為黨、國家和民族作出傑出歷史性貢獻的認識,對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的認識,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認識,凝聚起十九大精神在澠池落地生根的磅礴力量。

全市優秀基層黨支部書記、坡頭鄉不召寨村黨支部書記史明朝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這次培訓班規模大、水平高、時間利用率高,實在管用,讓我們飽餐‘精神食糧’,我們要做十九大精神的宣傳隊、播種機,通過帶頭學、帶頭用,在更大範圍內帶動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英豪鎮水源村黨支部書記佔關亮認為,“這次的培訓,對我個人而言,是一次難得的黨課,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必修課,接下來我們要在深入領會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對我村而言,應該圍繞著新思路、新政策、新方向,促進產業發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牢記“補鈣壯骨”使命 精心組織安排

規模空前,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安排緊湊,注重實效,是澠池縣這次萬名黨員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活動的特點。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從一本本詳盡的學習資料,到一份份精心準備的課件;從邀請高層次專家、學者授課,到組織黨校老師精心備課;從十九大主題宣講,鄉村振興戰略、土地延包、生態文明熱詞解讀,再到實地參觀,突出黨性學習,澠池縣委組織部、澠池縣委黨校對這次萬名黨員學習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活動進行了精心組織,做足了功課。

本次培訓對農村黨支部書記設置了3天課程,2天半教室上課,半天參觀學習;普通黨員半天上課,半天參觀學習。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早上7點半,縣委黨校開始放紅歌。開課後,唱國際歌、溫誓詞、學理論、談體會等幾項規定動作,使學員們日常的學習生活制度更嚴,形式更活,儀式感更強。

“早在這次培訓之前,縣委黨校就擬定了培訓計劃和宣講提綱,在組織老師們全程收看十九大報告的基礎上,要求每個老師對十九大精神進行宣講,大家聽後對其提出修改意見。對這次培訓,我們要求所有老師必須脫稿宣講。”張宏權說,“為確保效果,我們制定了嚴格的課堂紀律,堅持集中食宿、嚴格管理,每個班都設有班主任。”


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縣委黨校黨支部書記、副校長張宏權介紹說,這次培訓堅持量體裁衣,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行業黨員的特點,安排不同的講課內容。考慮到農村黨員較多,對農村黨員有所偏重,在講課時突出農村黨員的特點,著力強化了農村黨員教育“黨味”、“農味”,真正讓培訓起到開眼界、拓思路、激思維、明方向的引領作用。  

為了能夠嚴謹細緻地做好培訓的各項服務工作,確保任何一個環節不出疏漏、任何一個程序不出差錯、任何一項工作不出失誤,縣委黨校要求每位工作人員都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把參與培訓班服務當作一項光榮而艱鉅的政治任務,講黨性、講大局、講團結、講奉獻,把高度負責的精神、嚴謹務實的態度、真抓實幹的作風貫穿於培訓服務保障工作全過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辜負縣委的期望和重託。

郭軍華因長期的黨校教學工作,頸椎病比較嚴重,經常頭暈噁心。11月25日她帶領參加全縣秋季科級幹部培訓班的學員們去大別山接受黨性教育返回澠池後,本來打算休息,但11月27日,在學校按排這次萬名黨員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教學任務時,對自己的情況隻字不提,默默地接受了新的教學任務,每天堅持站著講課。

詹敏的母親偏癱在床,尤其這兩天病情加重了,但仍堅持在教學一線。

開班時,範麗娜的孩子高燒39.5度,但她堅持為學員上課。直到第二天下午,黨校領導知道情況後,才把她調整到班主任崗位上。

黨校負責後勤工作的工作人員楊愷說:“這次我算是體會到啥叫‘富士康流水線’了,每天要為600多人分發資料,還要整理桌椅,打掃衛生,手腳並用,絲毫閒不下來。”

責任體現在細節中,體現在落實中。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工作人員按照既定的工作任務,明確職責,細化任務,責任到人,大家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協作意識,做到了協同配合,步調一致,相互補缺,進一步提升了做好培訓班服務工作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態度決定一切”。如今仰韶大地,澠池縣廣大幹部群眾正是以這種滿腔熱忱的工作熱情,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勇於擔當的工作狀態,推動“三縣一城”建設,真正讓十九大精神在澠池縣落地生根。

(馬德英 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