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技术控”辞别中关村回沈阳创业

创业·人物

规规整整的写字间,一张张年轻稚嫩的面孔,绝大多数员工是90后。创业三年,这个年轻的团队通过提供管理系统开发及手机应用APP开发,已经为500余家客户提供了智慧化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为政府及各行业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翻开了崭新一页。

11月7日采访,出门迎接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大学生模样。“您好,我是祝贺迪。”他是锦腾网络公司的总经理,今年25岁。

小学“触网”玩游戏不上瘾

而在行业里,祝贺迪实际上是个“老人儿”——毕业时间不长,凭技术赚钱已经“十来年了”。祝贺迪出生于1993年,盘锦,他说“我算很听话很乖的那种小孩儿”。记者觉得,对“乖”这个字的理解,记者与祝贺迪之间有误会。

“小学三年级,我就去网吧玩游戏《传奇》,那时候还没限制未成年人进网吧,礼拜三下午一般都不上课,我会攒一周零花钱,在网吧玩儿一下午。”祝贺迪回忆,初中还包过宿,次数很少,“主要是对游戏不上瘾,玩一玩就觉得很累了”。

到了高中,大多数男孩儿开始与网络游戏疯狂较劲的时候,祝贺迪对游戏基本没有什么兴趣,家里人除了晚上提醒他早点儿睡以外,对他用电脑不太限制。祝贺迪常去的地方是贴吧,有一天贴吧里有人提问,“谁会建网站?”有人进行了技术性的回应,祝贺迪看着看着,就接了单,“我可以建”。

高中接“首单”课余建网站

高中二年级,闹着玩儿似的,祝贺迪接下了“第一单”,也没经验,甲方询价,祝贺迪回说“100块钱”。甲方是南方一家做防水材料生意的企业,一听才100块钱,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祝贺迪边学边做,高中学业非常紧张,接完这个活儿,祝贺迪也觉得有点儿吃力,可都应允了,还得挺着干。“要讲诚信啊,不能临时加价,更不能半路撂挑子,当时花40块钱给甲方买了域名,所以其实这一单连100也没赚到。”一周后,网站正式交付,甲方喜出望外。

“要求简单,通过看书和对各种技术融合,能够应付。”祝贺迪说,后来这家企业又介绍过几个客户,祝贺迪接连建了几个企业网站、商城,这让高中阶段的祝贺迪对建设简单网站毫无畏惧。

“肯定不是为了赚钱,”祝贺迪回忆,“父母期望还是很高,花很贵很贵的补课费,但实事求是说我的成绩在班里不好,父母应该很无奈吧。”祝贺迪说,“因为我性格很温和,父母也不严厉,学习这件事,基本顺其自然。”

大学参赛编程获国家二等奖

2011年,祝贺迪考进沈阳大学计算机系,其实要不要学这个专业,祝贺迪全家进行过一番争论。“妈妈是教机械学的专业老师,她希望孩子可以学落地的专业,机械或者土木工程。我喜欢计算机,坚持了一下,没有遭到强烈反对。”

“带着基础来上大学”,祝贺迪的“非零基础”一进大学就立刻显现优势。进入大学不久,祝贺迪被选中参与老师和学校的研发项目。

大学二年级,祝贺迪开始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与两个同学组成三人团队设计全运相关的网站设计,配置系统,开发讲解型游戏。”他们的设计这一年获得了三等奖。大学三年级,祝贺迪再次带队出征,以一款订餐系统,取得了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二等奖。

勤奋,是好朋友们对祝贺迪的一致评价。每年获得奖学金,逢赛必获奖,祝贺迪成了同学们眼里不折不扣的学霸。

与此同时,祝贺迪凭借技术赚钱的脚步从来都没停过,不停地通过接单建网站、编程等等“打零工”来升级技术。祝贺迪回忆,上大学之后开始“有意识地赚钱,一接触到新任务,需要解锁新技术,会想去学习和更新,大学期间除了上课,基本都在编程”。大学三年下来,祝贺迪已赚了十多万元钱,对于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技术,也掌握得比较熟练了。

“我比较随和,不鼓励冲突。”祝贺迪说,大学阶段的专业课他从未缺席过。不仅是遵守纪律,祝贺迪非常理性,“计算机需要实践操作,我实践不少,但理论欠缺,专业课刚好补充理论”。

辞别中关村回沈创业

2014年,一个客户把他介绍给了北京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参加实习,机会难得,马上大学毕业的祝贺迪得到学校的支持,欣然奔赴北京。

细节上的执行力,实际上来源于对很多细节的把握,而要把握很多细节就要非常勤奋和辛苦。

在北京实习阶段,祝贺迪的勤奋细致得到了极大肯定。他负责处理大项目里的一个小环节。“每次交任务,很少修改”他回忆说,“有的程序员就总是会被要求改来改去,我还好,极少返工。”

2015年,祝贺迪在中关村工作到七八个月的时候,他的一个“技术控”师弟跟祝贺迪研究,想在沈阳创业。他们认为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市场足够大,商业模式具有可扩充性,应该可以开创一片天地……经过慎重考虑,祝贺迪决心回到沈阳。

当年4月,锦腾网络公司在沈阳正式注册。他和“技术控”师弟成为合伙人,另外雇了一个与他和师弟不同发展方向的研发人员,一个综合内勤,一个4人小团队在沈阳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创业。

挫折催生管理升级

如果将创业比作爬山,第一次爬一座山是比较困难的,前路中有数不清的弯曲道路,没有人能够在第一次爬山的时候就很顺利。当第一次爬过之后,第二次登山就能摸清楚在这条上山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在哪些路段需要调整体力。

创业也是一样,创新创业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祝贺迪回忆,因为他和合伙人以及另一位研发人员都有不少老客户,起步阶段挺好的,老客户可能不会带来盈利,但会保证流水。产品升级等业务一年做下来,顺风顺水。可2016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锦腾网络遇到了一次挫折,一位核心成员离职了。

这对祝贺迪来说打击不小,如今看来,挫折也是好事,锦腾网络从此前只研究产品,调整到也注重管理上来。在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上进行备份,设立员工手册,人人自觉遵守制度红线。

制度完善了,“技术控”们才能更专注于把心思放在做产品上。祝贺迪认为,一个创新的公司,在技术上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技术上一直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而企业的成功,必须要通过产品解决用户的问题,越是初创公司,越需要稳扎稳打。

“恒定、规范”,祝贺迪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锦腾的公司管理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致力于成为客户成长路上的后盾,成为最专业、稳定可持续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

小不妄自菲薄 大不盲目扩张

在锦腾的官网上,记者注意到一则介绍——积极推动城市治理方式的变革,打造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系统,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将帮助解决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突发公共事件等面对的各类矛盾,不断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祝贺迪说,比如一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这个项目提供针对行业属性、特征及精确企业的检查表,执法人员按专属检查表检查,数据一点采集、多点共享。支持执法文书现场下达,执法过程远程跟进,重点隐患现场取证等功能,这就是执法的信息化。

公司成立至今,已得到了行政事业单位及诸多企业用户的认可。

谈到公司成功的制胜法宝时,祝贺迪认为,小不妄自菲薄,大不盲目扩张。“即便在公司只有4个人的时候,我们每天上班都戴工牌,上班成为一种仪式感,再小也不可以不规范。大的时候,就要谨慎稳重,不盲目扩张。”

手记 他把东北人的特性发挥到极致

25岁,50多人的团队,全部由90后组成。毕业3年,公司分支机构覆盖到沈阳、重庆和天津。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呢?没去采访前,对这个年轻团队的带头人有一些想象。会急功近利?咄咄逼人?会非常凌厉吗?

采访持续3个小时,如沐春风。通过一些细节的回顾与讲述,不难发现祝贺迪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有着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利弊分析、思路清晰、稳扎稳打、量力而行。

比如在北京实习,很多人选择找人合租,他另辟蹊径包了个小宾馆,表面上看起来每个月多花几百元,却省下一大笔交通成本和精力体力;比如在做任务几乎不让老板操心的顺风顺水之时选择离开北京回到辽宁,他说“漂泊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比如回顾与合伙人存在不同观点的案例,他说“即便我有作错决策的时候,合伙人从不会翻旧账指责,他知道我已经吸取教训了,我们会共同成长,遇到这样的合伙人真的非常非常难得”。

理性是最重要的特点,一件一件靠谱的实践,又为祝贺迪增加了诸多可信度,相信这个创业者会越来越“东北”——理性、聪明、务实、担当。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经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