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朝聖梅里

朝聖梅里

——和建聰·拉瑪人

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年我轉山轉水,只為祈求你的平安。

——題記

散文:朝聖梅里

德欽:冬日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

梅里雪山又稱太子雪山,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東北約10公里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達6740米,是雲南省第一高峰,有著“世界上最美麗的雪山”的美譽。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保護神。

1908年法國人馬傑爾.戴維斯在《雲南》一書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稱呼。但實際上梅里雪山所指的並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脈。那座小山脈在當地被稱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腳下的一座村莊也被稱為梅麗水(又作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說拉曾歸面布,海拔5229米。這個錯誤主要源於我國六七十年代的全國大地測量。當年,一支解放軍測量隊到德欽,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誤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記作了梅里雪山,並在成圖以後如此標註出來。從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這個名字也徹底壓過了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這個稱謂。

散文:朝聖梅里

德欽:卡瓦格博山下的村莊

卡瓦格博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的藏民牽羊扶拐口唸佛經朝拜的場面令人歎為觀止。卡瓦格博屬羊,每逢藏曆羊年,轉經者更是增至百十倍。據傳,這項活動開始於藏傳佛教主要派系噶舉及噶瑪噶舉派系,第二代轉世活佛噶瑪.拔希於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巴地區傳經佈教8年間曾經走過的道路。從那時開始藏傳佛教信徒圍繞卡瓦格博的轉經活動至少已經持續了700多年。

2011年8月下旬,我和斯那此裡懷著虔誠的心,跋涉數百公里去朝拜我們心中嚮往已久的神山——卡瓦格博。

散文:朝聖梅里

德欽:昇平鎮全貌

一、德欽 德欽

從香格里拉出發,汽車沿國道214線一路往北,過了納帕海,公路隨著群山的起伏變換著軌跡,從尼西緩緩向下,穿過幸福村,順著崗曲河的方向前行便到達金沙江岸了。紅色的金沙江展現在眼前,寬闊的激流一往無前地朝著南方而去。由於214線奔子欄至德欽段正在進行改造工程,我們只能繞道四川甘孜州的得榮縣,從另一側的山路翻越白馬雪山。從崗曲河和金沙江交匯處逆流而上,過伏龍橋,再往前走約10多公里,就到達四川甘孜州得榮縣子庚鄉瓦(哇)卡了。

瓦卡對面是德欽縣奔子欄鎮,與四川甘孜州得榮縣僅一江之隔的奔子欄,氣候炎熱,盛產黃果等熱帶水果。而瓦卡則以西瓜的甜蜜而著稱。瓦卡和奔子欄鎮之間有吊橋連接便於通行,兩岸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較為活躍。我們在瓦卡稍作停留後便繼續上路。

散文:朝聖梅里

德欽:金沙江畔的奔子欄小鎮,對面是四川甘孜州得榮縣瓦卡

8月的金沙江峽谷,夏天的威風還肆意橫行,迎面吹來的風都是熱的。洶湧澎湃的金沙江水在腳下流過,江岸的沙灘上,偶爾見幾個小孩子在嬉戲玩耍、垂釣,兩岸巍峨而傾斜的山上,岩石裸露,植被稀少。生長得最多的是仙人掌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矮小灌木,仙人掌在公路上下的懸崖峭壁之上頑強地生長著,掛滿火紅色果實的仙人掌讓人垂涎欲滴。

從瓦卡到定曲河與金沙江的交匯處約有20餘公里,過金沙江大橋,繼續逆流而上,從主幹道轉入白馬雪山腳下葉日村附近的一條簡易鄉村公路,開始翻越白馬雪山。

散文:朝聖梅里

德欽:秋天的白馬雪山

白馬雪山又稱白芒雪山,位於德欽縣境內,地處橫斷山脈中段,為瀾滄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嶺。巍峨的雲嶺自北向南縱貫全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白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海拔5430米。遠眺終年積雪的主峰,猶如一匹奔馳的白馬,故而得名“白馬雪山”。從香格里拉到德欽,必須要翻越這座海拔5430米的雪山,雪山埡口處的海拔約4200米。214線香格里拉至德欽段改造工程完成後,將大大縮短兩地之間的距離,今後,人們再也不必翻越這座海拔5430米的雪山了。

汽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一直向上,從海拔2000多米炙熱的金沙江岸一直向上翻越到海拔4200米的白馬雪山,垂直高差達2000餘米,到了半山以上就開始感覺有點冷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更不要說在初秋的高原。還好沿途旖旎的風光和飛舞的經幡讓旅途輕鬆愉悅。初秋的白馬雪山雨霧濛濛,帶來些許的寒意,車窗上逐漸泛出一層薄薄的水霧。車窗外的白馬雪山,原始森林的生態系統一覽無餘,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大片大片地生長著,厚厚的苔蘚鋪滿大地。林間大片的落葉松正悄悄泛黃,楓樹微紅的葉子,凋謝的杜鵑花朵,在暮色蒼茫的大地上五彩斑斕。途中有附近村落的藏民在清理公路,看見過往的車輛,便拉開哈達橫在路中間,敲開車窗,先敬上一杯青稞酒,然後向我們討要了一點清理公路的費用。

散文:朝聖梅里

德欽:白瑪雪山U形谷

白馬雪山盛產蟲草、松茸、雪茶等特產,故而在這條路上,是生意人經常光顧的地方。在半山的公路旁,有幾所生意人、附近藏民們建造的房屋,還有些人在這裡常年居住。嚮往來於這條山路上的遊客、信徒及各種各樣的人兜售一些特產、飲料等。

到達白馬雪山埡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我和斯那此裡在埡口附近的地方留影,已期紀念這次朝聖之旅。從埡口往下走,沿途都是機械設備在施工作業,路況較差。山路隨著山勢緩緩下降,下到一半山路的時候,瀾滄江西岸的卡瓦格博露出了它的真容,清秀脫俗,一塵不染,美輪美奐,自在而高雅,彷彿迎接從遠方而來的信徒。斯那此裡說能第一次來德欽便看見卡瓦格博這是吉祥的象徵,我心裡不由得歡喜起來。也對這次朝聖之旅更加充滿好奇。

當汽車下至霧濃頂,翻過霧濃頂一轉眼就看見了在山溝中放置的德欽縣城。縣城呈條狀順著山溝佈置,相對於兩邊的高山巨壑顯得那麼渺小。德欽,我來了。

散文:朝聖梅里

德欽:霧濃頂觀景臺,遠觀梅里

德欽昇平鎮,舊時稱阿墩子,據說這個稱謂源於麗江納西族的語言。我和斯那此裡準備先回他的老家,於是先去菜市場買了一些東西。之後去了公司老闆在德欽縣城的家,那是一棟在214線進入德欽方向公路上方老式的磚木結構房屋,依山而建,也是恆大公司總部的辦公地點。我的表哥在這裡工作,負責三岔河電站的各項事務。在來之前我就和他通過電話,因此對於我們的到來他沒覺得意外,只是問我感覺德欽怎麼樣?我說還好。我很久不見的表哥,依舊沉默寡言和低調。

和表哥簡單的閒聊之後,丹總、阿尼此理都吉等領導視察完電站以後回到辦公室。丹總說明天先不要去,組織搞一下野外燒烤,還命人去準備。對於老闆的盛情,我們倆都非常感激。之後我們一起去吃飯、喝酒觀看錶演。到了晚上,領導同志們似乎有點喝高了,而我也有點醉意,晚上回去是不可能了,我和斯那此裡只能下榻卡瓦格博酒店,等待第二天回去他的老家。

德欽,是我朝聖梅里的第一站,也是最為匆忙的旅途。我想:我只不過是德欽的一個過客,而德欽不也是我匆匆的過客麼?

散文:朝聖梅里

德欽:卡瓦格博主峰近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