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行业恶性竞争套路究竟有哪些?

出口跨境电商圈内通过“互黑博利”的现象层出不穷,且手段各异。正所谓只有知己知彼方能防范于未然,于是不少跨境电商卖家就问了,行业恶性竞争套路究竟有哪些呢?

跨境电商行业恶性竞争套路究竟有哪些?

这个问题问的很胖(bang),今天小编就从一个非常(不)专业的角度,来介绍一下亚马逊平台恶意竞争套路,以便各位在亚马逊可以见招拆招~

/ 刷差评 /

说到电商市场两大黑科技

就不得不提到刷评与刷单

虽为平台所不许

却早已成为电商行业不能说的秘密

跨境电商行业恶性竞争套路究竟有哪些?

淘宝玩的游刃有余

京东亦是有模学样

传统电商行业玩的转

跨境电商平台同样适用

跨境电商行业恶性竞争套路究竟有哪些?

刷好评可带来listing排名速度提升,引爆流量和销量,但评论系统除了好评还有一个差评的存在,若是被不怀好意人士利用,店铺势必受到影响。试问一个满是差评的店铺,即使再喜欢的东西,购买前也会再三犹豫吧!

海猫跨境提醒:刷评只能带来一时利益,且风险高,为平台所不许,若想做出品牌,好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才是硬道理。

/ VE跟卖 /

跟卖是亚马逊特色之一,曾被新卖家视为福音。其初衷本是让同一个品牌的卖家们一起良性竞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给买家;结果到了中国卖家这边,被玩坏了,甚至有不少同行通过恶意VE跟卖来达到打击对手的目的。

海猫跨境某位学员就曾遇到类似于下面这种情况。

例:被“黑”产品A的排名原在同类的3-4名,某产品B原本排在5、6名的位置,B想将产品排名进一步提升,正规做法当然是优化listing,而其却偏偏采取了旁门左道之法:通过VE跟卖拉低前面A的排名,从而得到自身产品排名的提升。

具体操作模式为:B先购买A的产品,发海外仓,然后用VE跟卖,VE迅速出TEST ORDER,再用购买到的产品履行TEST ORDER。亚马逊零售团队在收到产品后,会抢走A的销售权,同时VE团队也会对该产品的图片进行修改(这种修改不仅是图片上的,可能除了价格以外的其他所有都会被修改)。

虽然跟卖被投诉打击很严格,但是这种行为却是屡禁不止,所以海猫跨境提醒各位老老实实做生意的跨境电商卖家们可得长个心眼儿。

/ 用买家举报安全问题 /

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买家账号购买产品后然后举报其产品存在安全问题。若是产品出了安全问题引发事故,平台也是脱不了干系的,所以亚马逊在安全问题这一块尤为严苛。

当然以上这些做法不过是为了遏制竞争对手从而达到本身单量提升或是其他切身的利益,虽有一定影响但还不至于账号关闭。但有些卖家却恨不得将你置之死地而后快,具体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为跨境电商卖家的你

曾遭遇过哪些奇葩的中伤事件?

亦或者你对这类行为有什么自己的抵御妙招?

不妨分享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