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祕密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對中國歷史的撰述,歷來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有《尚書》的記言體,有《春秋》和《資治通鑑》的編年體,也有《史記》《漢書》《後漢書》的紀傳體,它們大抵一般是以政治大事為緯,以帝王更替為經的寫史手法。“文字鬼才”馬伯庸先生2015年初出過一本暢銷書——《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該書獨闢蹊徑、石破天驚,以五行配之以五德,以五德終始說為歷史線索,以天人感應現象為全新歷史基調,以“王朝的德性”重新串聯歷史,於詼諧幽默中穿插史實,讀來讓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事實上,《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的新式寫史手法,並非馬伯庸先生的獨創或發明,更不是馬伯庸先生的主觀臆想或無稽之談,這種以五行與王朝的國號、服色、事件、換代、國運等關聯的說法,其實早就是古人嚴格遵循的朝代更替的硬規則、潛規則——五行生剋制化的原則,只不過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出於各種政權、政治、政斗的需要和有意無意的掩飾,不便於廣為天下人知罷了。而在歷來的王朝中,一直圍繞當朝的德性問題,宮闈之內總是吵得面紅耳赤、沸沸揚揚。馬伯庸先生關於王朝的五德戲說論調和觀點,雖然也頗具爭議和諸多不確切之處,但畢竟此種寫法已經是一種難得的先行嘗試了。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五行學說本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它閃爍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是古人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至今,它仍然是易經、風水、中醫、武術、氣功、養生和其他一切傳統文化的理論基礎。用它來研究中國歷史上朝代的更替,可以清楚地看出各朝代更替的內在關聯和遵循的規律,同時,也可以為研究中國歷史探索出一種新的方法,就連國家取名(國號)這樣的大事,都離不開陰陽、五行等文化的核心和本質。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從王朝更替的演繹方式來看,歷來得天下者無非兩條路:一條是所謂的唐堯虞舜式的禪讓之路;另一條是所謂的商周式的徵誅之路。由於謀取天下的路徑不同,因此國號命名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用五行的相生關係來命名國號,這種一般適用於唐堯虞舜式因禪讓而得的國家;另一種則是用五行的相剋關係來命名國號,這種一般就比較適用於商周式因徵誅而來的國家。當然,在朝代更替的過程中,總有不同的爭議或關於當朝德性的相互扯皮,但一般都未脫離相生或是相剋。就其兩者的區別來看,無外乎為表示當世帝王或繼承了前朝的衣缽、或革了前朝的命。不管是繼承也好,還是革命也罷,都要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而這種章據,就是規律,對朝野而言就是民心向背、大勢所趨,對朝廷而言就是五行通行法則。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五行學說是指用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屬性來代表和歸類自然界各種事物的屬性,並以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相乘(讀如成)、相侮的關係來論述和推演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的一種學說。其實質是將宇宙間一切事物比象取類,抽象地概括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質,並認為自然界所有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基本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物質的,因此,無論是自然界各種物質的生旺休囚死,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都可以用五行學說的理論去對應分析,並循其規律。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漢代學者劉歆認為:太昊伏羲氏為木德,炎帝神農氏為火德,皇帝軒轅氏為土德,少昊金天氏為金德,顓頊高陽氏為水德;帝嚳高辛氏為木德,帝堯陶唐氏為火德,帝舜有虞氏為土德,伯禹夏后氏為金德,殷商為水德;周朝為木德,秦為閏水德,漢朝為火德(也有前期承秦為水,後期定克為土的爭議),新莽為土德,等等。總之,在漢代以前,前朝與後朝的關係,是一種相生關係。之所以定為相生關係,更多是政權在刀光劍影和宮廷政變之中,都想通過唐堯虞舜式的禪讓,來合理合法地實現政權更替的把戲,這時的國家性質與國號的解釋性說法,流行的是五行的相生說。這類說法在當時都帶有各種政治的目的和需要,其實是比較牽強附會的。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有些觀點認為,在漢代以後,前朝與後朝的關係,有時相生,有時相剋,有時先生再克,有時先克再生,反覆無常。特別是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和五代十國時期更是混亂不堪。至宋代後,由於外族的入侵,朝代更替一般會伴隨著民族之間的征服與戰爭,前朝與後朝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水火不容的敵我關係,前朝與後朝的關係不再是原來的相生關係,而是相剋關係。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如宋朝國號為“宋”,五行屬木,而於北宋末年滅遼而起的完顏旻(讀如敏)所建立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則國號為“金”,有以金克木之意。後來,金國被蒙古汗國取代,蒙古汗國第三代領袖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取自《易經•彖》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也有繼續以金克木之意。最終,忽必烈滅了南宋,建立起強大的元帝國。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與前朝一樣,朱元璋之所以定國號為“明”,即是要取“大明”的太陽之火,去克元朝的乾元之金。後來,努爾哈赤在東北建立政權,開始還是沿用舊名,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也許是擔心“金”被“大明”之火剋制住,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取金生水,水又克火之意。1644年,清兵入關,主宰中原,“大清”之水終於潑滅了“大明”之火。1911年,辛亥革命,“大清”覆亡,次年“中華民國”成立。按照風水理論,金主西方,木主東方,水主北方,火主南方,土主中央。中原之土終克北方之水,“中國”由此取代“大清”。包括後來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為“中國”,其五行均為土,都有五行的“中土”之意。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夏朝五行為火,夏有炎夏之義;商朝五行為水,商有商業、流通之義,具水之性質;周朝五行為土,周有周圍、四面八方之義,具土之性質;秦朝五行為木,秦乃禾、木之名;漢朝五行為水,漢乃水名,且偏旁帶水;魏朝五行為土,魏古字通“巍”,指山高大的樣子;晉朝五行為火,晉乃日照入萬物之義;隋朝五行為水,隋本作“隨”,有跟從之義,具水之性;唐朝五行為土,唐有堤防、道路之義;宋朝五行為木,宋乃居之木器之義,且部首為木;元朝五行為金,元為首有乾元之義;明朝五行為火,明有光明、照亮之義;清朝五行為水,清有水潔淨之義,且部首為水;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五行均為土,因為都突出其“中”的方位。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五德終始說是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所創立的歷史觀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以此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鄒衍認為:歷史是一個勝負轉化的發展過程,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勝而具有階段性,又按照始於土、終於水、徙於土的循環往復而具有周期性,“陰陽消息”的矛盾運動推動著“五德轉移”,又決定著“並世盛衰”。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因此,拋卻各種朝代的主觀論斷和牽強附會,單從五行與朝代更替的玄機來看,我本人則認為按以下朝代的德性來梳理是相對比較合理的。姑且先不論史前文明,單是有史記載以來,朝代的更替實質上就是後朝革了前朝的命,正如鄒衍所講的一定是相剋而定,而不存在所謂的相生。因此,自夏起,夏承木德,商承金德,周承火德,秦承水德,漢承土德,魏承木德,晉承金德,南北朝承火德,隋承水德,唐承土德,宋承木德,元承金德,明承火德,清承水德,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承土德。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五行學說如此跟朝代息息相關,除了跟國運的存亡興衰多少有一定的巧合和附會成分之外,實際上從易理來看,歷朝歷代的更替史,活脫脫就是一部完整的五行相生相剋文化演繹史。當然,朝代的更替,絕非五行之間一克了之那麼簡單,對此,史學家們早已作了詳盡的解釋。但是,從五行的綜合分析中也不難看出,朝代更替一般是後朝五行克前朝五行,這顯然不是巧合這麼簡單,歷史的發展和朝代更替,隱藏著五行生剋的玄機,也積澱著中華深厚的文化。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五行與歷代王朝更替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