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自动装弹机为何不普及

新一代主战坦克将普遍装用自动装弹机,这也发展的基本趋势。但为了防止二次效应而提出的自动装弹机的隔舱化问题,已成了影响新一代主战坦克总体结构的重大课题。俄罗斯的“黑鹰”坦克,一改原T-64.T-72.T-80,T-90等多种型号坦克长期沿用的车体内下置式自动装弹机的型式,给炮塔增加了一个很长的尾舱,将自动装弹机置于其中,以实现弹药的隔舱化,这是一个重大的改进措施。


坦克自动装弹机为何不普及


将炮弹集中存放于炮塔尾舱内,并设置自动的装甲防爆舱门,与炮塔内乘员隔开而实现隔舱化,是在M1坦克研制的早期就提出并在M1A2坦克上较好地实现的。美国也早已开展了炮塔尾舱式整装弹自动装弹机的研究,因此,其新型坦克上装用隔舱化的装弹机在技术上是成熟的。


坦克自动装弹机为何不普及


但是,炮塔尾舱内置自动装弹机也有很大的缺陷。首先是,尾舱长而且大,侧面投影面积大,坦克在行进间作战中,炮塔并不完全处于正面对敌的方位,经常会有以不同程度的斜侧方向对敌的可能性,因此,带大尾舱的炮塔受弹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其次,在装弹过程中,防爆舱门打开,此时若尾舱中弹,则造成的后果仍将不堪设想,这种几率虽不高,但在尾舱中弹几率增高的条件下,这样的结果将是难以避免的;最后,容积较大的尾舱,若防护较强,则炮塔将增重较多,若防护较差,则在战场上极易被毁伤。这些问题说明;自动装弹机置于炮塔尾舱内实现隔舱化,并不是理想的选择。


坦克自动装弹机为何不普及


据报导:俄罗斯的T-72坦克在海湾战争中、T-80坦克在车臣战争中,均曾有被击中后车内弹药发生爆炸给整车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例,俄军方亦承认此类装弹机有缺陷。故“黑鹰”主战坦克上装弹机位置的变化,应是其吸取经验教训后的结果。这是对原苏联所一贯主张的采用小炮塔、小尾舱的设计思想的重大修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坦克自动装弹机为何不普及


将自动装弹机置于炮塔尾舱内,连同其上的弹药一起实现隔舱化,其优点主要是:当尾舱的自动装甲防爆舱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工作可靠时,尾舱被击中后通过泄压窗口泄压防爆,可大大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炮塔尾舱距炮尾近,其输弹轨迹与炮尾可在一条直线上,装弹过程便捷迅速,还可装用弹长在一定范围内的大口径整装式弹药,使射速得到较大的提高。


坦克自动装弹机为何不普及


由上可知,自动装弹机究竟采用何种型式,置于何处,如何实现较为可靠的隔舱化,以防止被击中后的二次效应,仍是发展第四代主战坦克中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