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探索三治融合化解矛盾糾紛新路徑

“撤訴了,老洪撤回對兒子的起訴了。”11月3日,安徽省銅陵市。當撤訴的消息在義安區鐘鳴鎮金橋村傳開後,很多村民對這起鬧騰多年的父子糾紛突然化解還有些將信將疑。

鐘鳴鎮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任劍並不感到意外,只是沒有想到會這麼快。

因洪某榮重組家庭引發的財產、土地糾紛久調不解,調解協議簽了又撕毀,不履行協議不說,還到處上訪。

11月1日,任劍主持信訪事項評議會,邀集鎮綜治辦、司法所、法庭、國土等部門以及村幹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對洪某榮父子採用情理法相融合的方式進行調解。最後,評議會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通過了評議意見,父子雙方仍要履行2015年達成的調解協議,父子雙方表示接受評議結果。

“我不認為父子倆會再反覆,確信這個糾紛終於能夠畫上句號了。”任劍說,評議開始時,父子倆仍然和以往一樣惡言相加甚至要動手相向。四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評議員通過面對面、背靠背輪番說法、講理、喚情,“調解過程中有個細節堅定了我的信心,兒子在給大家加水的時候,給父親加了一次水,洪某榮說這是十幾年來兒子第一次給他倒水。”

果然,兩天後,洪某榮主動撤訴,父子倆均打來電話表示一定履行調解協議。

“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在化解矛盾糾紛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銅陵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鄒河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銅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以社區改革為依託,把“三治融合”作為惠民實事辦好,實施“管家計劃”,開設“法治超市”,辦好“道德銀行”,讓自治、法治、德治融為一體,探索出一條中小城市社會治理新路子。

社區事務居民做主

自治是銅陵基層社會治理最活躍的細胞。

2010年,銅陵實施了“做大社區、強化自治、提升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體制改革,將原有的街道撤銷整合成大社區,實行區直接管理服務社區,建立以社區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社會組織為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組織架構。

“社區體制改革力促了社區迴歸自治和服務的本位。”銅陵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江文聖說,此後又在區直管社區改革的基礎上,開展“減牌子、減考核、建事務、加強社區黨工委建設”專項行動,實施社區事項准入制度,退出和不予准入事項128個,減負比例達50.6%。

社區理事會應運而生,在社區自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銅陵組建了75個社區理事會,實施社區“管家計劃”,推進公共事務參與式治理、項目化管理,做到社區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提升了社區自治能力。

“通過居民自主議事、管事、監事,在民主參與中尋找利益最大公約數,做到了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調解走在激化前,實現矛盾糾紛‘零激化’。”銅陵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方敏說,通過推行網格管理“全崗通”,將網格內的黨務、政務、事務、商務、家務等與居民和轄區單位有關聯的服務事項,全部列入網格服務範疇,實現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基本做到了問題不激化、矛盾不上交。

法治超市免費服務

“私下談不攏,問題可能會越鬧越大,到‘法治超市’說事,有專門人員講法說理。”說起“法治超市”的好處,家住安徽省樅陽縣錢橋鎮高豐村村民吳成芝很有發言權。前不久,她與鄰村的吳金兆在“超市”裡“逛了一逛”,兩個人的矛盾解決了。

吳成芝騎電動車回家途中,被同樣騎電動車的吳金兆撞傷了腿。吳成芝要求吳金兆賠償醫藥費、誤工費、護理費。吳金兆認為,除了醫藥費外,賠償其他費用不合理。兩人互不相讓,便前後腳來到高豐村“法治超市”,找到“超市員工”錢橋司法所所長姚衛星評理。最終,在姚衛星的調解下,兩人達成和解協議,握手言和。

在銅陵,這樣的“法治超市”目前有71個,遍佈全市鄉鎮社區。超市的店長由社區黨工委書記擔任,聯繫社區的兩代表一委員、社區網格員、綜治專幹等擔任兼職“營業員”,組織律師和政法幹警到“法治超市”當“服務員”,做到法律知識隨時查詢、法律諮詢隨時解答、法律援助隨時提供、法律宣傳隨時進行、矛盾糾紛隨時調處。

在銅陵,選擇矛盾糾紛化解,除了各級調解組織、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還可以選擇一些社會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化解。近年來,銅陵市積極促進社會組織發展,建成安徽省首個市級社會組織培育中心,對城鄉社區服務、民間糾紛調解等4類社會組織,民政部門直接受理登記,取消籌備環節的登記審批。

“每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讓社會組織承擔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項目50多個,投入經費4000萬元。”銅陵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劉國源說,社會組織的良好發育為其參與矛盾化解提供了保障,採取項目形式讓社會組織承擔矛盾預防化解,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矛盾化解,基層社會治理更加廣泛多元。

道德銀行隨時存取

洗手液,愛心10分;陳醋,愛心15分;毛巾,愛心20分……

這是記者在銅陵市銅官區天井湖社區“道德銀行”看到的兌換表。

“參加社會志願公益活動1個小時可以得到1分,積累起來存在‘道德銀行’,隨時可以到社區的‘道德銀行’存取使用,兌換物品和服務。”天井湖社區黨工委委員、公共服務中心副主任榮建軍說,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志願服務,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通過道德銀行的志願服務方式解決,既提升了居民主人翁意識,又營造出濃厚的鄰里互助文化,減少鄰里矛盾的發生。

近年來,銅陵市在鄉鎮、社區設立“道德銀行”,將居民參加志願活動的積分兌換成“道德幣”,用於爭先評優、兌換獎品或換取服務,道德之風吹遍了鄉間田野、大街小巷,崇德尚法蔚然成風。

10月16日,重陽節前夕,金塔村為祝賀村民姚世璋老人100歲生日,舉辦了百歲宴,將全村70歲以上的236位老人一道請來,熱熱鬧鬧地過了一個重陽節。所有老人都是村裡的志願者上門接到現場的,一些孤寡老人深受感動。

“要孝敬老人、關愛婦女、保護兒童,不要欺老棄老、虐待婦女、家庭暴力……”儘管天色已晚,梅香勝還是拉上記者到村委會旁邊的“金塔村村規民約”牆,給記者解讀所立每條村規民約的意圖。

德治在銅陵基層社會治理中是非常顯見的元素。其中一些孝老愛親、鄰里互助、救孤助殘的故事催人淚下。

“‘道德銀行’與‘管家計劃’‘法治超市’融為一體、合力增效,成為‘三治’的有效載體,讓‘三治融合’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落地生根,成為打造幸福銅陵的基石。”鄒河說。

記者手記

在金塔村村委會,有一副對聯“弘揚孝道文化 營造溫馨金塔”十分醒目。梅香勝說,20年來村委會裝修過幾次,就是這副對聯沒有動過,我們永遠都不會動。聽了梅香勝話,記者再次誦讀了這幅對聯,字底有些斑駁的底色突然顯得那麼厚重。

自治、法治、德治是基層治理的三駕馬車,銅陵在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中,注重三治的融合,最大程度地釋放三治的力量,堅實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底座,把矛盾糾紛和社會建設統籌推進,把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謀劃,相得益彰。銅陵的群眾安全感始終位居安徽省前列,2017年達到98.9%。

銅陵因連續四屆榮獲全國綜治優秀市,兩度蟬聯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幸福指數排名位列全國地級城市第三,而被稱為平安之城、幸福之都。

進入新時代,銅陵,這座長江岸邊的平安之城,會展現出更美的姿態。(李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