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走了很遠,才認識自己的吧

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德爾斐神殿裡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認識你自己”。後來,哲學家蘇格拉底更是將這一句話作為自己的哲學箴言。

認識你自己。即使歷經幾千年,這句話仍然有著深刻的力量。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大家都是走了很遠,才認識自己的吧

哲學三問,發人深省。人生中的很多糾結、煩惱,或者是其他的複雜情緒,都是源於自己不夠了解自己,而被外界、世俗薰染,被慣性思維裹挾。我們表現出的自己,經常並不是真正的自我。

二.

電影《美麗心靈》講述了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著名的數學家約翰·納什對抗精神分裂症的故事。

納什患病後,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幻覺:時而是善解人意的同窗好友,時而是非常可愛的小女孩,時而是一個密探。這一切讓納什分不清生活中的真實與虛假。

大家都是走了很遠,才認識自己的吧

但慶幸的是,納什有一定的自知力。在親人的關懷與醫院進行藥物治療、胰島素注射和電休克療法下,他有一個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戰勝心理或精神疾病,他沒有破罐破摔、自暴自棄,始終配合治療。直到老年,雖然這種分裂症沒有得到根治,但他仍然堅強地治療與生活,還成功地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大家都是走了很遠,才認識自己的吧

大家都是走了很遠,才認識自己的吧

來自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也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深層啟示。不僅僅是精神分裂者,我們每個人都有失落的部分和各種類型的自我,值得我們探尋與整合。

三.

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推銷員”,時時刻刻想把它的信條偷偷塞給“我”。這個“推銷員”有個特別卑鄙的手段,就是用“我”的口吻來陳述它的信條,使“我”(真正的我)相信,這確實是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各種自我不時向我們推銷某種自我認同,使“我”自以為知道“我”是誰、“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知道“我”的想法、“我”的感受,但這些其實都是不斷在製造各種意念的自我。

不論我們做什麼、體驗什麼,總是會不斷地評價著“我覺得這個很好”“我覺得這個不好”“這煩死我了”“這讓我很開心”等。然而,這裡的“我”究竟是誰呢?

我們只是看到我們以為的一面,便信以為真。

大家都是走了很遠,才認識自己的吧

四.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會有一些無力的時刻,比如:明明下班後想去看場電影,或者是看本書,然而領導突然要求加班,安排的計劃泡了湯;明明對女朋友很用心很真誠,或者明明很愛男朋友,可是對方卻感覺不到自己的真心,自己也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應,理想的愛情和現實愛情差距太遠;甚至是明明主動給父母打電話想增進感情,卻因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開交,感覺自己的親人並不理解自己……

很多人有這樣的迷茫——不知道自己今後要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大家都是走了很遠,才認識自己的吧

只有認識真正的自己,才可以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問題,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短板在哪裡,清楚自己的理想,這樣更好地制定自己的生存策略,從而可以更好地處理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才開始的。

願我們每個人不論走多久,都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部分文字出自《遇見26個自我》,部分圖片及文字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來源《遇見26個自我》。

大家都是走了很遠,才認識自己的吧

《遇見26個自我》

[德]席薇雅·恩格爾/著 賴雅靜/譯

“德國頂尖心靈教練”席薇雅發現內在人格的運作模式,用幽默的擬人化筆調介紹26個自我,教我們透視這些內在朋友的心理與恐懼,奪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協助我們毫無阻礙地去感受內在的聲音,真正碰觸到26個自我的原型,找到生命的幸福羅盤,翻轉人生。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是找到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