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三最大的撞擊坑:奧德修斯撞擊坑

據報道,美國宇航局卡西尼探測器拍攝到土星的衛星,土衛三的高清圖片,展示了土衛三巨大的撞擊坑,這是一次難以置信的天體慘烈撞擊事件,形成的撞擊坑被命名為“奧德修斯”。

土衛三最大的撞擊坑:奧德修斯撞擊坑

奧德修斯撞擊坑是這顆冰凍星球上最大的撞擊坑,直徑約為450公里,超過土衛三直徑(1071公里)的五分之二。圖片中還可以看到撞擊坑邊緣的環形山及中央山峰。

土衛三最大的撞擊坑:奧德修斯撞擊坑

在近期公佈的一張圖片中,土衛三似乎成了土星唯一的伴侶,沐浴在“土星光輝”中。這張圖片是卡西尼號在距離土星約120萬公里的位置拍攝的,顯示出這顆中等大小的衛星被土星反射過來的陽光照亮的情景。

報道稱,第一眼看時,你會覺得土衛三像極了電影《星球大戰》裡的終極武器——死星。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佈了一張土衛三的高清圖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奧德修斯撞擊坑(Odysseus crater)。

土衛三又被稱為“忒堤斯”(Tethys),這是希臘神話中一位泰坦神的名字。奧德修斯撞擊坑是這顆冰凍星球上最大的撞擊坑,直徑約為450公里,超過土衛三直徑(1071公里)的五分之二。圖片中還可以看到撞擊坑邊緣的環形山及中央山峰。

奧德修斯撞擊坑位於土衛三前半球的西半部。這張圖片是用卡西尼號探測器的窄角攝像機在2015年8月17日拍攝的多張可見光圖片合成的。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結束了延伸任務,墜入土星大氣層銷燬。

卡西尼號在距離土衛三約44500公里的位置進行了拍攝。據NASA稱,土衛三具有兩個十分顯著的特徵,一個是巨大的奧德修斯撞擊坑,另一個則是一道巨大的峽谷。奧德修斯撞擊坑以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命名,在土衛三西半球十分引人注目。NASA研究人員指出,如此規模的撞擊足以將一個固態天體擊碎,這也表明土衛三的內部組成仍然有一部分處於熔融狀態。

從圖片上看,現在的奧德修斯撞擊坑已經變得很平坦,環形山和中央隆起已經崩塌,這或許表明土衛三的表面足夠鬆弛,以至於能改變地形。奧德修斯撞擊坑的平坦特徵與土衛三其他地方發現的眾多陡峭懸崖形成鮮明對比,這也再一次表明土衛三早期地形的不穩定性。

土衛三上另一個顯著特徵是伊薩卡峽谷(Ithaca Chasma),以希臘島嶼伊薩基島(奧德修斯的故鄉)命名。這道峽谷是太陽系中最長的峽谷之一,大致從土衛三北極延伸至南極。峽谷寬度平均為100公里,深度3到5公里,全長2000公里。

土衛三是土星已命名的53顆衛星之一。在近期公佈的一張圖片中,土衛三似乎成了土星唯一的伴侶,沐浴在“土星光輝”中。這張圖片是卡西尼號在距離土星約120萬公里的位置拍攝的,顯示出這顆中等大小的衛星被土星反射過來的陽光照亮的情景。

這張可見光圖片由卡西尼號的廣角攝像機拍攝於2017年5月13日。拍攝時卡西尼號距離土衛三約150萬公里。在巨大的土星及土星環的襯托下,土衛三顯得微不足道。不過,藉助土星所反射的太陽光,卡西尼號得以捕捉到土衛二的夜面。

“土衛三相對卡西尼號位於土星的遠端;如果有個觀察者在這顆衛星的表面抬頭看向卡西尼號,就會看到土星被照亮的星環填滿了天空,”NASA解釋道,“這張圖片中的土衛三亮度增加了一兩倍,以增加它的可見度。還可以在它的上方看到北半球被陽光照得發亮的地方。圖片左下角則是土星被陽光照亮的區域。”

土星的規模

當我們論及太空時,總是很難理解天體真正的大小。為了讓這種比較更加形象,我們可以將將地球縮小為一個網球大小,那月亮大概就和彈珠差不多,土星則像沙灘上玩的水皮球那麼大。在這一尺度下,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相當於七個足球場的長度。

土衛六上能否存在原始生命?

土衛六又稱“泰坦”(Titan),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利用卡西尼號飛掠土衛六上大氣層(距離衛星表面約950~1300公里)所獲得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了被稱為“碳鏈陰離子”(carbon chain anions)的分子,而這些分子被認為是更復雜分子的結構基礎。

研究人員稱,來自卡西尼號等離子體光譜儀(CAPS)的數據顯示,這些碳鏈能促進土衛六上形成更大的分子,因為越靠近土衛六,它們的數量越少,而更大氣溶膠的前體則出現了快速增長。

歐洲空間局稱,這一發現不僅表明土衛六可能具有能驅動前生命期化學的分子,而且能幫助解釋地球生命如何起源。

儘管卡西尼號早期拍攝的土衛六圖片較為模糊,但每一次相遇都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礎上。在整個任務過程中,卡西尼號的雷達設備拍攝了土衛六表面大約67%的面積。卡西尼號的觀測逐漸增加細節,構建了更加完整的土衛六畫面。

NASA噴氣動力實驗室卡西尼號雷達團隊的副主管史蒂夫·沃爾(Steve Wall)說:“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卡西尼號對土衛六的調查,我們有足夠的細節來了解土衛六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而且是從整個球體的尺度。”

目前科學家已經有足夠的數據來了解土衛六表面特徵的分佈,以及它的大氣層如何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在使命結束前與土衛六的最後一次近距離相遇中,卡西尼號拍攝了該衛星表面上很長的一片區域,其中包括了2004年首次飛掠任務中拍攝到的地方。

“我們以最初開始的地方來結束,實在是非同尋常,”史蒂夫·沃爾說,“不同之處在於我們現在所瞭解的一切更加豐富,而且我們對土衛六所提出的問題也發生了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