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王家貴:負債行醫的鄉村醫生 窮人的好朋友 鄉親的“急救車”

王家貴,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坪上鎮鄉村醫生。

從醫20多年以來,王家貴堅持為鄉鄰中和慕名遠道而來的貧苦病患者免費治療,累計免費治療和愛心捐贈總共摺合人民幣約30餘萬元;如今48歲的他上有八旬父母,下有入學子女,夫妻倆半生忙綠,不但沒一點積蓄,而且還欠了10餘萬元債務,但他卻淡然處之,令人感佩至極。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王家貴在給鄉親看病

貴州省普定縣坪上鎮,山與山接壤,水與水相連;普定坪上,遠看綠色滿岸,近看人來人往。我站在這山水與行人之中,有風吹來愛的歌聲,一聲一聲穿過山間,一聲一聲又爬上我柔軟的內心。哦,我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山村醫生王家貴,從山那頭的小路走來了,一路揮灑愛,一路撫平傷痛。點點滴滴的愛,醉了山風,醉了白雲。

■愛,在胸腔發新芽

那些年的那些事,被時光偷走的,永遠是我們看不見的疼痛的真愛。冷了的時光,瘦了的心情,讓王家貴懂得了如何去愛故土,愛親人。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義診中的王家貴

在他清晰的記憶裡,10歲那年,家父心臟病突發,家人把父親送到醫院,檢查之後,要住院,需要交1000多元的住院費。面對如此高的費用,家人只好把父親抬了回家。當家人為父親的病發愁時,一縷曙光出現了。

寨上的一位好心人,跑到家裡來說,我的一位親戚能治療這種病,而且費用不高,你們把人送去看看。家人抱著試試的想法,抬著父親走進那位中醫的家中。幾副中藥後,父親的病有了好轉,再服幾副中藥後,父親的心臟病奇蹟般康復了。

這一次疼痛的經歷,在王家貴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從此,有一種愛在胸腔萌發,有一種情不再心傷無言。王家貴用微笑,掩飾了悲情。從那時起,王家貴立志要當一名好醫生。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簡陋的衛生室

於是,王家貴開始走向祖國各地,他的腳步,閃亮在藍天白雲之下,閃亮在深山小湖旁。

王家貴先後到了黑龍江、河南、山西、安徽、雲南等省拜師學藝。拜師達二十位。

有一次,他了解到中原一位治療冠心病的老中醫,他醫術精湛,但方子不傳人。為了得此偏方,他硬是守在老中醫家一個多月,幫他們家做這做那。王家貴的真心真情,深深打動了老人。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兩人在交談中醫體會後,老中醫把治療冠心病的秘方給了王家貴,並把他多年積累的好經驗一一相傳。

在二十位老師的指導下,王家貴進步很快。他總結前人經驗,自己摸索出一套全新的診斷方法,在望、聞、問、切四診之下,掌握病人的病情,判斷疾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王家貴就是在這種不斷地學習進取之中,掌握了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腦血栓、肺結核、胃潰瘍等病症,甚至部分癌症的治療方法。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到王家貴診所指導工作

愛,在精湛醫術裡

有愛的人,一定有夢。王家貴用他的真情真愛,溫暖著許多人。他走過的山水都是風景,他研製的藥丸都是幸福。當他手持兩尺長的巨針出現在北京的全國中醫論壇大會上時,全場都震驚了!

在三次採訪中,每一次都看到有很多人從四面八方來找他看病,他都會熱心接待、用心關愛。每一次對他的採訪都讓我感到,世界上最溫暖的就是親人般的熱情,一切都在關懷之中,用愛療傷止痛。

王家貴感慨,中醫是複雜高深的,必須不斷探索。因此,他常常一個人飲冷露、嚼星星、讀書學習。1994年,王家貴通過考試,成了坪上村的一名村醫,正式走上了行醫的大道。2002年,王家貴獲得去安順市衛校系統學習醫療衛生業務知識的機會,這使他如魚得水,認真學習,不恥下問。2015年,王家貴到貴陽中醫學院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學習;2016年,王家貴又到北京善醫中醫跟師學習。通過逐步高端的理論學習,王家貴知道,要學好中醫,必須做到理論結合實際,用理論來指導實際,才不會誤入歧途。

於是,他買來了《中醫秘方全書》《藥對》《中華本草》《治癌家珍》《抗癌治驗本草》《千金方》《病治秘妙》《尋找中國隱世醫術》等書籍。他一邊讀書,一邊做讀書筆記。如今,他做的讀書筆記和寫的心得體會就有100多萬字。他就是在默默的感悟中,悟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方子;疑難雜症在他的感悟中,一一變成了戰敗的敵人。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王家貴在山上挖草藥

雷淑英,女,61歲,家住貴州省安順市碧水園小區16棟102室。

該女士被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診斷為:①右上肺癌切除術後改變;②轉移右側鎖骨上窩多節狀、腫大、淋巴;③右下肺少許維化,局部胸膜增厚,右下肺大,大泡形成;④右側第6後肋轉移瘤;⑤雙側甲狀腺內轉移瘤;⑥左肝葉轉移瘤。

該女士在2017年3月7日,經朋友介紹來到坪上村找到王家貴。王家貴看完病歷,決定用中藥調理治療。

第一個療程的開始時間是2017年3月7日。當第一個療程之後,腫大的淋巴縮小,轉移骨上的疼痛沒有了。第二個療程的開始時間是2017年3月29日。第二個療程之後,疼痛完全沒有了……

王么黃,女,48歲,家住貴州省六枝特區巖腳鎮新寨村一組149號。

該女士的病情:①肝癌;②肝硬化;③脾腫大;④門靜脈高壓症;⑤兩腎轉移。這是2016年11月28日,貴州省人民醫院診斷的結果。

該女士於2017年4月1日,來複診,病情有了好轉,飲食增加、疼痛減少、精神好轉,於是就進行第二個療程的治療。2017年4月12日,又來複診,一切均有好轉,同時又開了第三個療程的藥。目前,此病人正在治癒中。

程興貴,男,貴州省織金縣熊家場鄉化作村水落洞人,時齡25歲。時間退回到2007年4月5日,程興貴一行5人,敲鑼打鼓,提著一幅錦旗來到了王家貴家。

程興貴敘述:我於2006年在浙江省義烏市打工患病,義烏市稠州醫院確診為闌尾炎,給我手術,可開刀後發現不是闌尾炎,縫針後再次診斷為直腸癌,醫生說要轉院治療。由於醫療費高,我無力承受。後來經人介紹轉回貴州找坪上村的王家貴醫生,經過三個月治癒了我的病。

2006年10月18日,王家貴看了程興貴的病歷後,決定用自己的抗癌秘方給他治療。程興貴看到治療腸癌的藥物全是一些草草和木塊塊時,懷疑這些藥能否治好自己的病。可是當程興貴吃了第一個療程的藥後,他的大便順暢了,疼痛也減少了。當他吃了王家貴的第二個療程的藥後,飲食大增,精神大振。當他又吃了王家貴的第三個療程的藥後,程興貴就能在家幹活了!三個月後,程興貴的病就好了,他又去浙江打工,現在還時不時打電話同王家貴聊天,問問好!

王俊,男,19歲,貴州省織金縣阿弓鎮以麥村中寨組人。該男生在貴州省安順市婦幼保健院診斷為:男性死精子(不能生育)。

2016年8月18日,經人介紹來到王家貴診所就診。第一個療程用燉雞生精方兩副藥,吃了10天;10天后,腰痠、腰疼減少。第二個療程是2016年10月14日開的藥,用調腎方兩副藥,吃了6天;6天后,腰痠、腰疼沒有了。第三個療程是2016年11月13日複診、開藥,鞏固。

2017年1月7日,王俊帶著懷孕的妻子,來到了坪上感謝王家貴,讓他圓了做父親的夢。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王家貴在為鄉親看病

貴州省普定縣坪上村的王家貴,就是這樣一個飽含精湛醫術的好人。在他家裡,每一面匾牌、錦旗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閃亮在牆上。以上幾個真實的故事,僅僅是王家貴從醫路上的點滴雨露,如果要說下去,他的故事七天七夜也說不完。

愛,在貧困山水間

要把真正的愛心,傳送給每一個渴望重生的人,王家貴知道,自己必須具備讓病人重生的資本。為了一份真情,了卻一份真愛,王家貴常常深入高山峽谷,尋找靈丹妙藥。

有一次,在一處流水潺潺的溪邊,他多年沒有看見過的一種草藥閃現,他非常興奮,跑過去就要挖採時,一條毒蛇,伸縮著嚇人的信子朝他襲來,他被蛇咬了一口,蛇跑得無影無蹤,他卻癱軟在樹下,疼痛難忍。無奈之下,他只好在溪邊尋找解毒草藥,一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腳腫得像小柱子,王家貴忍著疼痛,還在尋找救命之藥。工夫不負有心人,三十分鐘後,王家貴終於找到了解毒之藥。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王家貴說,自己親自上山採藥很危險,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藥的質量,降低病人的看病成本。

多年的採藥中,他走過的山山水水,都是美麗的風景,他飲過的流水還在他的內心甜蜜,他品過的一草一木進入病人的血管,健康盛開在患者的臉上。

普定縣,這裡的每一坐山、每一條水都留下了他的痕跡,哪裡的山有什麼樣的藥,哪裡的水長什麼樣的草,他都瞭如指掌。這些年來,他光是上山採藥,就穿破了200多雙鞋子。

王家貴不但把愛留在美麗的山間,而且心繫當地老百姓。採訪中,我知道坪上村有6戶特困戶,其中80歲的馬克儉、雙目失明的黃小妹,還有雷啟才夫婦、張家權一家都是王家貴的常客,也是他的特殊嘉賓。所謂特殊,就是這些特困戶來看病,全是享受最低的藥價,甚至沒有錢的,王家貴說,先拿藥去吃,什麼時候有錢了什麼時候付,其實就是全免了。如今,在王家貴診所的牆上,掛著一大本特困戶享受免費的清單,他幽默地稱這些為“享受王家貴特殊津貼”。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與中國醫學會領導

多年的行醫生涯,王家貴把他內心的愛,全獻給了他的病人。我在他發黃的一本一本讀書筆記中,看見了他刻苦鑽研醫學的身影,明亮的燈還在閃爍。

貴州村醫王家貴——心懷大愛的鄉醫 窮人的好友 鄉親的“急救車”

王家貴從醫已30餘年,如今他上有八旬父母,下有入學子女,他們夫妻倆半生忙綠,甭說沒一點積蓄,竟然還欠了在北京務工的小舅子的十幾萬元,王家貴說,為了貧苦鄉親們的健康,他會一如既往地為他們付出,堅定地行走在這條平凡的杏林之路上。當物質的富裕成為很多人的夢想,這個鄉村醫生忘我奉獻的精神顯得那麼厚重、高尚、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