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为何历经600多年不倒?要感谢朱元璋,图7是最大的原因


南京明城墙,是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坚固的古城墙。该城墙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最后竣工明洪武廿六年,前后历时长达27年,朱元璋先后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图: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与其他古城墙不同,它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来筑城。也有一种说法,说的南京明城墙的走向连线就是朱元璋的相貌。城墙总长度达了33.7公里,现存23.743公里,被誉为中国数千年城垣建造史的颠峰之作。图:神策门,是明城墙13个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虽然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南京明城墙的绝大部分还是得到了保存,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这要感谢朱元璋,确实如此。图:明城墙局部,虽然部分是重修的,但总体看起来非常坚固。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随即,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了“高筑墙、广积良、缓称王” 的建议,开始将南京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既然是根据地,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是无比重要的,于是朱元璋决定修建有史以来最坚固的城墙。

如今我们能看到南京明城墙,与朱元璋命人在修建过程中的采取施工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专家表示,南京明城墙的修建过程“严格落实了责任到人”。在城墙的城砖上,很容易就能发现斑驳的铭文,上面除了烧制时间、州府名外,还有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的名字。图:明城墙台城段


南京明城墙上的排水孔。据记载,城墙用砖在交砖时,检查官员会让工人抱砖相击,城砖不脱皮、不破碎,声音清脆,视为合格;如果城砖掉皮、破碎,声音混浊或有裂缝,则为不合格。一旦出现大量城砖质量不合格,监造官会被砍头。

城砖上的刻字,历经600多年,依旧能看清所刻的内容。毫无疑问,这就是南京明城墙能够屹立至今的最大原因,也是城墙坚如磐石的最大秘密。

南京明城墙特写镜头,非常有气势。

南京明城墙台城段,全长仅250米,它位于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东端与明都城相接,西端为一断壁。(更多正能量资讯,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正视”,欢迎留言点评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