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董小姐到董大媽:董明珠遭遇“事業更年期”


從董小姐到董大媽:董明珠遭遇“事業更年期”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的正確性一再被歷史證實。只不過,在董明珠這裡,她對性格決定的是什麼命運一點都無所謂。因為,命運在她的解讀中,就是對權利的不捨、對宿命的抗爭。是的,這是一個青春不再的職場英雄的悲情故事。

在昨天,這個故事發展到了一個高潮。2018年11月13日,銀隆自曝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利用不法手段,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公司已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珠海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消息傳出後不久,魏銀倉發聲,回應稱已經起訴董明珠。

董魏的決裂,讓銀隆籠罩在一片霧霾之中。也把董明珠的未來變成了新的談資。

從董小姐到董大媽:董明珠遭遇“事業更年期”


01

人生腳本無劇透


研究董明珠的人生軌跡,不難看出,她家世清白,並無背景。按照正常的路徑,她也許會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女性:有著一個普通的家庭,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朝九晚五,終其一生。現年64歲的她,也許會期望能早點退休,這樣就能回家帶著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了。

其實,對於“退休”這個“禁忌”話題,董明珠承認,“自己也一直處於糾結的狀態。”在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時間裡,她曾表示“自己從沒想過要退休”。但在之後,董明珠又表達了適時退休的意願,並且“也在培養有能力的合適接班人,”為此,她甚至立下了目標,“退休前,要把格力做到2000億。”

退與不退,其實已經是一個雙解的題目——國務院國資委下屬的刊物分析說,享受了“正廳級退休年限待遇”的董明珠離開體制內職務,無論是對於格力集團還是對於董明珠個人,都是正常的事情,沒什麼陰謀論。

然而,現實中的董小姐秉性剛強,字典裡從來沒有“服氣”一類的字眼。因此,她有時難免顯得武斷尖銳,不近人情——格力推出新手機時,董小姐要求開機畫面必須使用她的照片,並且要求格力員工必須人手一部,一時間,這個硬性規定引發了輿論的嘲諷。

事實上,在當代,這種做法顯然不可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同。90後、00後們對董小姐的傳奇往事並不關心,在熱衷更換手機的新人類們眼中,董明珠不過是個笑容老套、自我認知膨脹的“大媽”。

從董小姐到董大媽:董明珠遭遇“事業更年期”


02

強人有時需低頭


董小姐的個性天下皆知,以她的性格,人生一路高歌猛進、披荊斬棘,“桃花過處,寸草不生”。講真,1954年出生,年逾花甲的董小姐正在步入“大媽”的行列。不管她願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遙想2012年,“大器晚成”的董明珠成為格力的董事長。彼時,58歲的她已經不年輕,在她治下的格力進入了“董明珠時代”。在那個年代,她的確獨領空調行業風騷。

格力的上一任董事長是朱江洪,董明珠從朱江洪手裡接過來的不僅是董事長的位置,還有格力多元化的使命。在技術出身朱江洪的治下,格力就已經不再侷限於“好空調,格力造”,而開始“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而董明珠更是把“智能製造”定位於格力轉型的一面旗幟。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除了家電的主業,董明珠開始了格力的多元化之路。在董小姐心目中:“希望大家坐著格力造的車,打著格力的手機,控制家裡的空調溫度,享受格力給你們帶來的美味佳餚。”這是董明珠描繪出來的多元化願景,也成為日後格力的企業發展方向。但多元化植根的是企業的產業基因和資源,而非企業領軍者的腦洞和想當然。

董明珠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痴迷有點出人預料,她在投資珠海銀隆之時,曾拿特斯拉作為比較對象。“我用過特斯拉,充電要幾個小時,而它(銀隆)在10分鐘之內就可以把一個大巴車的用量充滿。”董明珠說。

董明珠進一步指出:自己買的特斯拉三年就要換電池了,而珠海銀隆生產的車子,“我保證至少十年不用換。”得出這樣的結論,竟然是基於自己對於這兩款車的消費體驗。試問,如此草率的表象對比,怎麼能成為進軍一個嶄新領域的依據呢?


從董小姐到董大媽:董明珠遭遇“事業更年期”


但是,董明珠還是不斷強調“自己看中的是採用鈦酸鐵鋰技術的銀隆新能源電池及其儲能技術。”問題是,在新能源領域,鈦酸鐵鋰是一種“適用場景非常的窄,不被廣泛看好的技術。”——基本上只有市內公交使用,而且市場規模增長十分有限,到一定程度就會面臨瓶頸。這些問題決定了,銀隆產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打不開。最多隻有一些政府訂單。

似乎是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和決絕,在2016年10月28日,董明珠因為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被質疑,在股東會上當場發飆,對著股東們“一頓痛罵”。

“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兩年給你們分了180億,格力人從1個億、從1%利潤都沒有甚至虧損的企業做到今天,達到13%的利潤,是靠你們來嗎?”暴脾氣的董明珠在股東大會聲調高八度,敲了桌子。

這段視頻流出之後,輿論譁然。你們感受一下↓

03

造車宏願終夢碎


如今,這位中國企業界的“鐵娘子”已過花甲之年。兩年前,董明珠拉著王健林等人高調投資珠海銀隆,銀隆的本業是新能源汽車製造。為了造車這個夢想,董明珠幾乎壓上自己全部身家。2017年,董明珠個人出資10億,萬達出資5億元參與珠海銀隆第三輪融資。據說,如果這一筆投資失敗,她質押的格力公司的股份就要脫手。董小姐為之忙碌了一生的事業很有可能就打了水漂。

注資之後,鐵娘子有過力挽狂瀾的一番作為。董小姐的強硬作風開始滲透到銀隆的每一個角落:銀隆管理層大洗牌;創始人魏銀倉去職董事長職務;格力系高管進入核心管理層。

為了在新能源政策收緊之前“跑馬圈地”,董明珠開啟了大規模的產業園建設。珠海、成都、天津、石家莊、邯鄲…銀隆已經在全國擁有至少11個產業園區佈局。總投資至少達800億元。

不顧現實情況的盲目擴張,最終為銀隆帶來了極大的資金壓力,極速擴張期發展的多個項目最終也陷入停滯。禍不單行,銀隆嘗試的IPO上市融資,最終也被叫停。

在董明珠投資之後,銀隆新能源卻屢屢陷入危機。銷量不及預期、利潤大幅下滑、高管離職、供應商上門討債、被曝多處廠區遭遇大面積停工停產、累計欠款超12億元、裁員8000人、上市無望……隨著銀隆新能源負面消息纏身,董小姐的造車夢受到了沉重打擊,格力股價也走上了漫漫熊途。

當初,董明珠入局銀隆之時,曾經遭受了格力內部巨大的反對,格力稱其為“董明珠的個人行為”。然而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投資銀隆,可能真的會成為讓董小姐後悔的決定。一次次實踐證明,電動汽車行業是個非常燒錢的買賣,一旦陷進去就很難脫身。

從董小姐到董大媽:董明珠遭遇“事業更年期”


說到電動車,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賈躍亭。一個賈躍亭就騙了半個名人圈,被坑者包括劉濤、孫紅雷、賈乃亮、周迅、王思聰、孫宏斌、許家印、馬雲等,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這邊廂,與恆大的官司還沒完,又傳出了賈躍亭與沙特主權投資基金勾搭上的新聞——

隔行如隔山,江湖水太深。不可否認董小姐掌握著團隊、資金等核心資源。但是銀隆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汽車界的格力呢?這顯然超出了一般吃瓜群眾的想象力。

04

美人遲暮令人愁


外界評價,董明珠是一位孤獨的女強人,一個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主。她自己也多次強調:沒朋友,“嫁給了工作”。是否,也因為這樣的百折不撓,讓她最終鑽進了自我不甚瞭解新行業的牛角尖?

從董小姐到董大媽:董明珠遭遇“事業更年期”


一個例子很能說明董明珠的韌勁。“我當初應聘到格力電器的時候,上一任的業務人員,留下了一筆四十多萬元的債務。很多人都說,董明珠你別去追了,這跟你沒有關係。我說,我是格力的員工,今天我接替了他的位子,就要對企業負責。

這一筆債我追了四十多天,天天堵在債主的門口,他到哪我就跟到哪。最後他說你來拿貨吧,我把貨給你。結果到我去取貨時,他又不見了,我特別生氣,找到了他手下的員工,曉之以禮,動之以情。我說,如果我們兩個企業換過來,你們會怎麼樣?他們聽了很感動,說明天老總一到,就偷偷地通知你。

第二天那個老總到的時候,我就堵在那兒——那些空調很重,但是我不管,我就自己去搬,就是拖也要把它往車上拖。後來,我上了車還怕他把貨追下來。等我車子發動的那一瞬間,我跟他說:‘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再和你做生意!’”也就是那個時刻,我真的流淚了,我哭了,追債實在太困難了。”

我們會為董明珠的堅持不懈感動和讚賞,但是一個成長在親自追債的企業環境下的企業管理者,是否可以準確地理解互聯網時代的消費潮流和應對戰略?董明珠的特立獨行和快人快語,讓她在女企業家裡面樹立了自己的風格。

但是最近幾年,董小姐在多元化道路上的磕磕絆絆,讓她形象受到很大損傷。也許在退休之後,董明珠力圖進行著人生最後一次奮力拼搏,再一次證明自己“能行。”

令董明珠無奈又驚詫的是:自己必須要面對此生最為嚴峻的事業考驗,在這一次的考驗中,以往的春風得意和揮灑自如,可能會被巨大的向心力主導,並身不由己地被吸入一個更為巨大的漩渦。

在“TO BE OR NOT TO BE”的殘酷的商界,一代“欲與天公試比高”的企業家,會不會因為自身的侷限而“覆水難收”呢?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BUSTY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