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浑河之美,再写“浑河晚渡”

寻访浑河之美,再写“浑河晚渡”

“浑河晚渡”是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罗士圈公园内。近年来,和平区持续对“浑河晚渡”景观进行挖掘和提升,目前已经形成牌坊,码头,沈水阁,忆泊阁,临风亭,钟亭,晚渡亭,银杏大道系列景观,是风光旖旎的浑河岸边重要“文化大景”。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本次创作征集作品内容要求主题突出、措辞文雅、特色鲜明、立意新颖,具有独创性,抄袭不可。作品需结合浑河特色,彰显浑河文化内涵,弘扬社会正能量,展现幸福新生活。作品可以是1000至2000字的散文(随笔);也可以是600到1000字的微小说。若是诗歌需要40至60行;5000到10000字的短篇小说也可。征集时间从即日起至6月9日。

寻访浑河之美,再写“浑河晚渡”沈阳“一河两岸”的战略决策,拉开了“河城共建”的序幕。拥有浑河两岸自然资源的和平区,从2015年开始致力于“浑河文化”品牌的打造,已经连续举办过两届“浑河文化论坛”、两届“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两届“浑河岸交响音乐

节”、两届“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两届“龙抬头文化节”等。此前,从见证城市发展、最先感知春天的“盛京龙柳”开始,出版“浑河美”系列丛书。如今又向全社会发出邀请,再写“浑河晚渡”,为“浑河晚渡”注入时代的风采和魅力,让更多的人们关注和热爱沈阳的母亲河,参与并掀起讴歌和赞颂浑河的热潮,共建共享浑河之美。

来稿通过电子邮件投送即可。请在文档中上注明“浑河晚渡”文学作品征集字样,并内附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资料。电子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本次创作活动不收任何参赛费,不退稿,投稿件数不限,但也请参赛者自留备份。入选作品如有涉及著作权、版权、名誉权等纠纷,与活动无关,均由作者本人负责。对于所有作品,主办单位有权在非盈利目的的媒体宣传中使用,使用过程中尊重参赛者署名权,不支付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主办单位对本次征集评选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凡投稿者一律视为承认并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链接】“浑河晚渡”的由来

“浑河晚渡”一直是沈阳的重要景观之一,从康熙年间的“盛京十六景”到后来的“盛京十景”,再到光绪年间,缪润绂在《陪京杂述》中归纳的《陪京八景》,“浑河晚渡”均榜上有名。缪润绂归纳的“盛京八景”(陪京八景)是:“天柱排清”、“辉山映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花泊观莲”、“万泉垂钓”、“皇寺钟声”。其《浑河晚渡》诗曰:“城南九里余,行行唱官渡。河势东北来,风涛截行路。沙岸人唤舟,波明起鸥鹭。车马何仓黄,欲驻安能驻。双桨划如飞,残阳下高树。”

在这之前一百多年的康熙年间,我国著名火器专家(世界第一架重机枪的研制者)、诗人、书画家戴梓在流放奉天时,就在浑河上泛舟、作诗《浑河晚渡》。诗曰:“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戍楼。”

寻访浑河之美,再写“浑河晚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