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原創聲明】:曉夢閣只做原創內容,曉夢閣出文必屬精品,禁止盜用違者必究。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仙,很多都有管理的屬地。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連城牆都有城隍爺守著。群山以五嶽為尊,眾水以四海為大。三山五嶽各自都有自己的主神,四海也有,不過四海的主人卻並非四海龍王,而是很少人知道的四大上古之神!

在後世的小說演義中,很多人錯把龍王當成了四海的主人,其實四海之主並不是敖家四兄弟。龍王不過是小小的水神,四海真正的主人,是四位上古的大神,在《山海經》中都有記載,每一位都是那麼神通廣大,那麼與眾不同!

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根據姜子牙姜太公留下來的《太公金匱》此書與《太公兵法》、《太公陰謀》合稱為“太公三書”)所記載“武王伐紂時”關於四海之神的介紹:

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武王伐紂,都洛邑。海內神相謂曰:今周王聖人,得民心乎!……王曰:不知有名乎?曰:南海之神曰祝融,東海之神曰句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蓐收。河伯名為馮夷,雨師名詠,風伯名姨。武王乃於殿上,謁者於殿下,門外引祝融進,五神皆驚,相視而嘆!祝融拜武王曰:天伐殷立周,謹來受命。”

什麼意思呢?通俗的翻譯過來就是周武王順天伐紂,四海之內的很多神仙都過來幫助周武王,在洛邑冬天的時候有七個人想要拜見周武王。周武王不知道這七個人是誰?姜子牙就按照順序給周武王介紹,說:“南海之神祝融,東海之神句芒,北海之神玄冥,西海之神蓐收。河伯馮夷,雨師詠,風伯姨。”這七個人表示順應天道幫周武王。就是這麼一件事!

說完了來歷,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東海之神:句芒

句芒不僅僅是東海之神,還是木神,春神,主宰天下植物和各種生命生長之神。東海不過恰在他的管轄範圍內。

句芒長得什麼樣呢?《山海經》中記載:“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句芒神外型的一隻大鳥,卻長得人的面孔,坐騎是兩條龍。經常腳踏兩條龍巡海。他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輔助東方青帝太皞,也就是伏羲。

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南海之神:祝融

提及祝融,是不是很多人第一印象是火神,怎麼就變成了南海之神呢?其實,祝融最初的神位並非是小小的火神,而是主管四季輪迴的夏神。南方,主火,夏主生長。可以說祝融是非常重要的神職,祝融一詞在人間演變一種官職,炎帝后代擔任過此職務以官職為族號。

相傳祝融是黃帝的後代,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所以最初的祝融並非火神。那祝融長啥樣呢?《山海經·海外南經》中說:“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祝融是南海的主神!

唐代的韓愈在《南海神廟碑》記載:“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祝融 。”

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西海之神:蓐收

蓐收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秋神 ,左耳有蛇,乘兩條龍。是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淮南子》中記“西方之極,自崑崙絕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國,石城金室,飲氣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萬二千里。”所管轄的區域包含西海,西海真正的管理者就是蓐收。

《山海經》中記載:“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這是蓐收在最初的形象,但他又是秋神,秋天主蕭殺,後世逐漸演變成人面、白毛、虎爪,拿著大斧頭的形象。

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北海之神:玄冥

北方主水,玄冥治之。玄冥不僅是北方之神,冬神,也是北海之神。玄冥,就是禺強,是黃帝的玄孫。海神禺強統治北海,是顓頊的大臣。

什麼形象呢?《山海經·大荒北經》:“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玄冥長得跟句芒差不多,也是人面鳥身,不過他耳朵上穿著兩條青蛇,腳踏兩條赤蛇。

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更有記載靈龜可以被他使喚,“北海之神,名曰禺強,靈龜為之使”,禺強一般居住在北海,輔佐顓頊管理北方的天空。大禹治水時來到北海,得到禺強的熱情招待,並結下深厚的友誼。在武王伐紂時禺強也曾受天帝之命,來幫助周武王。

我們從四海之神上都能找到一個共同點,就是龍蛇是他們形象上的附屬品,因為龍蛇與禽鳥是作為水神的形象特徵,是具有統攝水族、駕馭龍蛇禽鳥的水神神性的標誌。他們的坐騎都是龍,因為神職太多,海神的這職能逐漸被人忘記。

還有一種版本四海之神是:東海之神禺猇、南海之神不廷胡餘、西海之神弇茲、北海之神禺強。有興趣的,自行搜索閱讀。

古代的四海之神並非龍王,而是這四位上古之神,很少有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