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韃靼人到斯拉夫人,始終無法融入西方文明,俄羅斯究竟多尷尬

從韃靼人到斯拉夫人,始終無法融入西方文明,俄羅斯究竟多尷尬?歐洲俗語“剝開一個俄羅斯人,就會看見一個韃靼人”,其實很不嚴謹,這句話本是18世紀法國君主主義者約瑟夫·德·邁斯特在久居俄國宮廷14年後,基於社會現實和文化制度而做出的精準評價,若是就淺顯的血統論則莫過於太狹隘。

從韃靼人到斯拉夫人,始終無法融入西方文明,俄羅斯究竟多尷尬

提及俄羅斯,史上蘇聯的侵略行為和對拓土開疆的病態追求,除政治經濟層面外,文化角度更不容忽視。西方討厭俄羅斯,因為他們並不將其當做自己人,是文化上的蔑視、歧視,兩者的文化差異佔據主導地位。在西方人看來,俄羅斯人是韃靼文化,是東方文化,就中國人看來,俄羅斯是西方文化,但在蒙古人看來,他們不過是東歐平原上的白奴罷了……俄羅斯人究竟是誰?

從韃靼人到斯拉夫人,始終無法融入西方文明,俄羅斯究竟多尷尬

身份的不被認同,對其一直是種折磨,當然,俄羅斯人不認為自己是東方,也認同是西方,更是不認同韃靼人的說法,他們覺得自己是東正教文明的核心國。要知道,東正教文明真正的宗主國——拜占庭帝國,可是成了土耳其的領土,而俄羅斯不過是拜占庭帝國時期的一個小輻射區罷了。

從韃靼人到斯拉夫人,始終無法融入西方文明,俄羅斯究竟多尷尬

至於金帳汗國時期,“韃靼的桎梏”始終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對蒙古人強烈的痛斥,彷彿更能激發出強烈的民族意識?但不得不承認,正是蒙古人的支持,才有了後來征服世界的強大的莫斯科公國……那斯拉夫主義又是什麼?拋開蒙古人和拜占庭東正教文化的影響,那些反對彼得大帝的人也說不清道不明,是生活在寒冷東歐平原上的那些絕望的農奴們?嗯!是斯拉夫主義,文明的荒原更讓他們絕望。

從韃靼人到斯拉夫人,始終無法融入西方文明,俄羅斯究竟多尷尬

後來,列寧和斯大林告訴俄羅斯人,他們是蘇維埃主義,是代表著全世界最優越的新文明,這一刻,彷彿受西方化影響的俄羅斯,不再是那個尋求進入西方陣營裡的賤民。

從韃靼人到斯拉夫人,始終無法融入西方文明,俄羅斯究竟多尷尬

可誰也不會想到,蘇聯這個強大的帝國竟也有解體的那天!這是必然的結果,文化的茫然和不安佔據一部分原因,更何況蘇聯的根基本就不穩呢?蘇聯分裂後,俄羅斯人再次迷失了方向,重回全盤西化的老路,尋求機會想進入西方陣營,但卻不肯服軟,畢竟“戰鬥民族”的面子不能丟!而西方呢?連賤民的身份都不肯給俄羅斯,生怕養虎為患……且不論西方文明不接受,歐美還趁火打劫北約東擴,一步步逼近俄羅斯。在西方陣營裡,始終是那句話:你們不是西方人,是韃靼人,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眼裡的自己人!俄羅斯這個夾在東西方文明之間的孤兒,也是夠尷尬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