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上海|小籠、大閘蟹、松鼠桂魚 看上海美食如何征服“外國胃”

進博會,海內外賓客齊聚上海,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友人,吃喝玩樂哪裡去?他們最愛吃的上海美食是什麼?他們筷子用得怎麼樣?他們在吃上面又有哪些不一樣的習慣和偏好呢?

東方網•縱相新聞特別推出“滬遊好感”系列報道,今天我們先來聊聊“吃”。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 王玲 汪鵬翀 實習生 | 鍾書毓

眾所周知,中國八大菜系裡,沒有上海菜。但是上海厲害的地方在於,超越了地方特色,真正做到了“海納百菜”。

前幾天進博會晚宴上,一道上海點心“荷韻”驚豔了外賓( )。這還只是上海美食的“冰山一角”,今天,請大家跟著我們的鏡頭,看看上海怎樣靠“吃”的魅力,去征服這些“外國胃”。

在上海每天都吃中國菜 最愛小籠

採訪中,很多外國友人都表示上海是一個很棒的城市,開放、包容,有人更是直言“上海是全世界我最愛的城市。”而他們最愛的中國食物排在第一位的是小籠,大閘蟹也很受鍾愛。

在虹橋天地的一家咖啡廳,我們採訪了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菲利普(Philip)和他的同事奈沙(Naishad),他們這次是帶著青少年健康食品來參展進博會的。

吃在上海|小籠、大閘蟹、松鼠桂魚 看上海美食如何征服“外國胃”

“這是我第二次來上海,上海非常美,城市很乾淨,我很喜歡這座城市。”菲利普稱,在上海的這幾天每天都吃的是中國菜,“早餐剛剛吃過煎餅,很美味。”

菲利普告訴記者,他來中國之前,專門在網上搜索過哪些中國美食比較好吃,算是“有備而來”,而他最愛的就是小籠。

來自巴西的薩布麗娜(Sabrina)則對上海的海鮮,尤其是螃蟹(薩布麗娜你誤解了,上海大閘蟹是河蟹,不是海鮮啦!)情有獨鍾,“口味非常特別,很美味。”

吃在上海|小籠、大閘蟹、松鼠桂魚 看上海美食如何征服“外國胃”

而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大衛(David)顯然已經對上海很瞭解了,他表示豫園的南翔饅頭店是他很喜愛的一家餐廳,他很喜歡吃這裡的小籠等特色小吃,“像今天吃的蟹粉小籠,是我最喜歡的一道上海菜。”大衛說。

筷子用得很溜 給小費的比以前少很多

西餐用刀叉、中餐用筷子,餐具的不同,代表的是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隨著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得越來越廣泛,外國友人會用筷子的也越來越多。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在豫園南翔饅頭店採訪就發現,在這裡就餐的外國人,筷子普遍用得很溜,一夾一送,動作精準嫻熟。“對,我已經很擅長用筷子了,吃小籠我都會選擇用筷子,而不是刀叉。”大衛這樣告訴記者。

吃在上海|小籠、大閘蟹、松鼠桂魚 看上海美食如何征服“外國胃”

據豫園綠波廊酒樓副總經理黃蓉介紹,餐廳桌上一般默認放的是筷子,但是如果客人有要求,服務員也會提供刀叉,“不過,大多數外國客人都主動要求使用筷子,他們對用筷子吃飯很感興趣。”

此外,在西方,就餐完畢結賬的時候,很多人會習慣給服務員一筆小費,不過中國餐廳一般沒有收小費的傳統,有的餐廳甚至明令禁止服務員收取小費。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近些年來,外國客人也越來越“入鄉隨俗”,給小費的情況比以前少很多。

“我知道這裡沒有這個習慣,一開始不太瞭解這種差異,現在我都會選擇尊重當地的傳統。”來自荷蘭的赫爾(Herr)表示。

3份龍蝦2只八寶鴨 外國客人點菜“有點怪”

進博會這幾天,上海一些知名餐廳的外國客人明顯增加了很多。豫園綠波廊酒樓聯席總經理陸亞明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介紹,平時每天大概有上百個,這兩天明顯增加了,“今天中午來了好多掛著進博會工作牌的外國客人。”

據瞭解,在綠波廊這樣的傳統中國餐廳,最受外國客人歡迎的還是糖醋風味的菜品。“松鼠桂魚、咕咾肉、腰果雞丁、烤鴨,這幾樣是他們最愛點的。”陸亞明告訴記者,而這幾樣菜尤其是咕咾肉,在國外的中餐廳也是點得最多的,但是味道肯定跟本土原汁原味的沒法比。

吃在上海|小籠、大閘蟹、松鼠桂魚 看上海美食如何征服“外國胃”

進博會期間,外國客人在豫園綠波廊就餐。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汪鵬翀 攝

外國客人點菜也很有意思,跟中國客人完全不同。他們不是一群人一起合吃一桌菜,而是習慣了各點各的。一群人入座了,點好了單子,“一看,3份龍蝦,2只八寶鴨,”陸亞明說到這裡忍俊不禁,“我們都懷疑是不是點錯了。”

原來並不是,每個客人都吃自己點的那份菜,結束的時候很有默契地AA制付款自己的那一份,“這是他們跟我們完全不同的一種習慣。”

有一些客人吃完會很直爽地衝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也有一些客人比較內斂。“但是,從他們臉上滿足的表情,還有吃光盤的碗碟,還是可以看出來,他們對這頓上海風味的菜品應該還是挺滿意的。”

除了吃,上海也是一個休閒娛樂之都,上海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迷人的城市風貌、繁華的商業街市、歡樂的展覽活動,好玩的地方實在是不勝枚舉。明天,東方網·縱相新聞將帶您一起,跟著外國朋友一起玩轉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