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高爾基說:“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

但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除了承擔撫養義務,更要為孩子的家庭教育負責。

在多妹看來,家庭教育中有這15個常見的“怎麼辦”非常關鍵。

Q1:孩子磨蹭拖拉怎麼辦?

答:孩子磨磨蹭蹭、做事慢慢悠悠的壞習慣讓很多父母都煩惱不已。起床催、作業催、睡覺還是得催。

究其根本,不外乎這三種原因:

  • 缺乏時間觀念
  • 注意力不集中
  • 對要做的事沒興趣或不知道怎麼做

父母可以這樣做,讓孩子從磨蹭轉變為自覺:

a.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鐘”“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家長可利用計時器來幫忙,當你要求孩子“5分鐘洗完臉”“10分鐘寫完生字”時,設定上相應的時間。

b.鍛鍊孩子的注意力

有的孩子磨蹭拖拉,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的時候東瞧西看,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嚴重影響了效率。家長可漸漸延長專注時間,一開始孩子只能專心10分鐘,可以鼓勵他再多5分鐘,或者進行注意力訓練進行輔助改善。

c.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比如,用鬧鐘,來取代你的監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Q2: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答:一位媽媽,她一直覺得丈夫不高,很擔心自己兒子以後也長不高。為此,她經常充滿憂慮地看著她兒子,一旦兒子不好好吃飯,她就各種方法用盡。這個小孩,他吃的是飯嗎?不,他每一口吃下的,都是媽媽的擔心和焦慮。

一位小和尚問老和尚:什麼是禪?老和尚說:“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這就是禪。”

人生的煩惱,就來自於把吃飯睡覺複雜化了。養孩子也是如此。 關於吃飯這件事,父母能夠做的,就是把吃飯這件事還原為它本來的樣子。要把孩子的胃,交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餓一次兩次沒事,怕的是,過多的鬥爭,更長遠地敗壞了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Q3: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

答:13歲的“湖南神童”魏永康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時便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

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一直是母親一手包辦,然而,當魏永康脫離母親的照顧後,完全“失控”:

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間不打掃,屋子裡也臭烘烘,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最後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家長往往是一邊擔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一邊卻又默默幫孩子做好所有事情。

過分幫助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型的心理,“代勞就是剝奪”,不要因為一時的心軟而讓孩子喪失了獨立生活、思考的能力,更不要讓孩子養成“父母幫忙,天經地義”的意識,這會讓“啃老”變得理所當然。

Q4:孩子愛頂嘴怎麼辦?

答:前幾天,表姐的兒子又不仔細刷牙,她就有點生氣說:“你能不能認真一點,刷牙這個事兒我都教了你8年了。”

兒子馬上回一句:“哪有8年啊,我還小的時候你跟我說話,我根本就聽不懂的呀。”

表姐一時語塞,皺起眉頭竟然不知道怎麼說。孩子見狀,又開始哄她:“好了,我不頂嘴就是了。”

在面對孩子頂嘴時,父母需要先注意自己的語言,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你先表示出尊重和關愛,為孩子樹立尊重他人的榜樣。

利用一切機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比如每天花15分鐘與他們單獨交流。如果你與孩子平時就非常親密,他要朝你大喊大叫時自己都會不好意思的。

如果孩子真的說了傷人的話,也要先保持冷靜,在溝通中告訴孩子什麼才是尊重他人的言行,示範一遍。比如說“你剛才的話有點傷人,你在說話的時候肯定很煩惱吧。但我們也可以換一種不傷人的方式來說。現在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發生了什麼事嗎?”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Q5: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答:想起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的情節,有一小姑娘考試考砸了,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了農藥 ,醫生全力搶救後,命是暫時保住 ,但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女孩媽媽聽完就崩潰了,哭著說要知道她會喝藥,沒考好就沒考好。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現實生活中,孩子出事之後,父母的第一反應都和那位媽媽一樣,幡然醒悟:在生命面前,成績微不足道。與其在無法挽回的時候痛心疾首,不如及早教會孩子積極、坦然地面對“輸”。

白巖松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我們自問,孩子接受不了失敗,到底是我們給了孩子“必贏的決心”還是讓他懂得了“重在參與”?

孩子“輸不起”的很大原因取決於家長的態度。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那就便是輸家。贏未必可喜,輸未必可悲,勝負並不重要,跌倒了站起來的姿態才最重要。

Q6:孩子膽小不合群怎麼辦?

答:有家長詢問,孩子碰到不熟悉的叔叔阿姨,讓他打個招呼比登天還難。上早教課別人都跟著老師做動作,就他不動。一堆孩子在小區裡玩得熱火朝天的,他卻躲得遠遠的……怎麼辦?

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寶寶,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或者“你還小”。

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Q7:孩子總玩IPAD怎麼辦?

答:朋友聚餐的時候,給小朋友玩手機遊戲,他們就不會插嘴講話了。在家裡,給小朋友玩iPad,他們就不會來打擾你工作。小朋友不肯吃飯,你答應他吃完飯就可以玩iPad,他會很快把飯吃完,就是這樣的一舉一動導致了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上癮。

當孩子總是玩IPAD時,可以跟孩子約定好時間。約定時間這件事其實也經常讓我們頭疼,孩子說話不算數是常態。每次提前五分鐘提醒她:“寶貝兒,玩完這一關差不多該休息了,還有五分鐘。”

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停下來就容易多了。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與其談Ipad色變,不如做一個愛好廣泛的爸媽,帶著孩子一起放下電子產品多做親子游戲。

Q8:孩子一言不合就打人怎麼辦?

答:豆豆媽有段時間特別苦惱,她說2歲的小豆豆活潑可愛,但有個毛病屢教難改,那就是——愛打人。

誰都打嗎?不,只對家庭成員,一言不合就動手,甚至有時候玩的好好的,嬉皮笑臉過來就是一巴掌。

抓頭髮、掐胳膊、撓臉,這些更是豆豆常用的方式。豆豆媽說,有次臉上被撓了特長一道,抹了幾層粉底都遮不住,同事都開玩笑的問我是不是“被家暴”了……

當孩子一言不合就打人時,要用很嚴肅的口吻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所以你才打媽媽,但是,打人是不對的,媽媽很疼,媽媽不喜歡這樣被打,你需要和媽媽說對不起,不然的話媽媽就生氣了(或是提出沒收玩具等其他的懲罰)。

這個時候,孩子很可能並不會立即說對不起,甚至繼續動手打人。遇到這種情況,實施剛剛說過的懲罰。往往孩子看到不好的後果真實呈現的時候,就會產生畏懼。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Q9:大寶與二寶關係不好怎麼辦?

答:對於許多有二胎的媽媽來說,生下二胎後,如何讓大小寶和睦相處、如何處理自己與兩個孩子之間的平衡,成了許多媽媽的困擾。

在這些問題上,孫儷處理的遊刃有餘,她在《金星秀》裡曾直言:小花的一切全部都是等等教的,根本不用自己費心。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即使有了小花,孫儷表示自己也會非常注重等等的感受。

妹妹所有的一切,都嘗試讓哥哥去教,不讓哥哥有被無視的感覺,讓哥哥在妹妹的成長中有一份參與感,承擔起哥哥的責任,甚至連妹妹的名字都讓哥哥自己來取。

平衡大寶和二寶之間的關係,需要父母去努力培養,教育孩子,不一定要說大道理,一些小細節都是啟發孩子的良好機會。

Q10: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辦?

答:到了學校,才發現作業本沒帶、水杯落在家裡了。考試時,一頁題沒有做完,不是不會,而是忘記試卷背面有題。老師前一天要求帶的學習用具,第二天上課時才想起沒準備……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忘東忘西,令家長們很頭疼。

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如果你忘帶了,那麼,你到學校就應該受老師的懲罰。要讓孩子明白,他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錯了就要受懲罰。

另一方面,孩子的書包一定要讓他自己收拾。如果,他沒收拾,也不要替他收拾。到第二天,該上學的時候讓他在後面著急,這樣一次、兩次就把他的好習慣培養起來了。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Q11:孩子上課做小動作怎麼辦?

答:上課時,一會用卷筆刀削鉛筆,一會用牙齒咬鉛筆,一會可能鉛筆掉在地上。在作業時間裡,別的同學寫完第一題甚至第五題,他還可能在削鉛筆、找橡皮、找尺子等各種小動作不斷。

這是因為孩子的前庭覺功能不足,導致他對在課堂上視、聽、嗅、味、觸等所接收的信息沒有得到很好地過濾,比如容易被樓道走過的人等分散注意力。

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多在床上跳動、翻滾,在床墊或者是爬行墊上做運動,或經常玩“蹦蹦床”,藉助外力地彈跳等都是有助於前庭覺發展的輔助訓練。

Q12:孩子粗心馬虎怎麼辦?

答:不同的家庭,同一場磨難。陪讀家長的咆哮,理由千千萬,最讓家長無奈、也最不能忍地就是“馬虎問題”。馬虎不是病,馬虎起來真要“老母親”的命……

100分的數學卷,考了89分,11分全是因為馬虎,求此刻老母親們的心理陰影面積?

  • 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愛粗心……
  • 我家孩子上課都能聽懂,就是一做題就錯……
  • 孩子說:考試題我都會,就是馬虎了……

這樣的話,你是不是經常聽到?或者你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說?有位媽媽陪孩子寫作業時,看見了這樣一道令她哭笑不得的作業題: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乘號當加號,兒童粗心慣性病)

這種馬虎的情況屢見不鮮,語文學科也是一樣,孩子會把“士兵”寫成“土兵”,把“午休”寫成“牛休”。

因此,每次作業完成後,一定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糾錯的習慣。如孩子未能查出錯誤,家長也不要直接指出,而是讓孩子再自己檢查,爭取讓自己查出錯誤。

看似“粗心”的表現,有可能是孩子的視知覺能力不足。可通過實物快速再認、閃現圖片問看到什麼、在亂序數字中按順序找數字、連串數字中找出指定數字等來強化訓練。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Q13:孩子趴著寫作業怎麼辦?

答:有些家長反應,孩子在家寫作業的時候老喜歡趴著,你說眼睛離書本那麼近,萬一近視了怎麼辦?再說,孩子正在長身體,骨頭那麼軟,一直彎腰駝背的,以後形象不好又怎麼辦?

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存在前庭和本體覺方面的感統失調問題,導致他們無法維持合適的、良好的肌張力,孩子的身體一直都有一種不可抗拒的下墜趨勢,很想要依靠在別的物體上。

父母要放開孩子的手腳,讓孩子充分地動起來,多參加戶外活動、多參加體育鍛煉,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感覺統合方面的訓練來改善這方面的問題。

Q14:孩子愛撒謊怎麼辦?

答:撒謊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第一次撒謊時嚐到了甜頭,而後來家長沒在意,經過幾次之後便很難改變。

據專家統計,兒童說謊話67%是由於畏懼和怕嘲笑引起的,10%與兒童的想象、誇張有關,只有20%的孩子是故意說謊。

他們每次撒謊都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有的是為了不做作業,有的是做了錯事害怕受到懲罰,有的是為了取悅於人,有的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等。

不要馬上揭穿孩子,而是換一種策略,讓孩子知道撒謊是不對的。如果,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時受到嚴懲,那麼他在第二次犯錯誤時就會更加隱蔽,想盡一切辦法不讓你知道。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Q15:孩子愛說髒話怎麼辦?

答:語言是一種雖不見血的,但是最鋒利的武器。無論是誰,也受不了語言的攻擊。但是,當孩子說出不討人喜歡的髒話時,作為他的父母,該怎麼做呢?

是選擇批評孩子?警告他?還是對他不理不睬?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說髒話,覺得孩子就是在找打,所以,還是打一頓吧!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最傷孩子的心。

世上沒有無因的果。孩子說髒話是學來的,周圍的人、影視中說髒話,是他們學習的對象。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言行舉止,除此之外,還要對孩子觀看的影視節目進行篩選,粗俗暴力的節目都儘量不看。

當孩子想用哭鬧、說髒話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時,我們可以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你現在有情緒了,可以冷靜一會兒,但是罵人、說髒話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等你平靜下來我們再看看怎麼解決吧。"

結 語

家庭教育中,這15個“怎麼辦”對孩子很重要!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壞;父母用錯誤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得更壞。

養育孩子未必有適合所有人的“說明書”,但家庭教育基礎知識卻是所有家長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家長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明瞭“家庭教育是什麼”;懂得家庭教育的真諦,才能教育好孩子;學會學習的家長,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