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跨海大橋引發的鎢思考

近幾日,港珠澳大橋通車的新聞鋪天蓋地的登上 “頭條”,這座號稱“潛藏了二十幾項世界之最“的橋樑,號稱”一橋飛駕三地,改變了時空”的橋樑讓國人自豪,港珠澳大橋的熱度還在繼續,另二則新聞---青島地鐵1號線過海隧道順利貫通、海南如意島跨海大橋即將通車。短短几日的時間,“中國造”的跨海大橋正大踏步邁向世人的眼中,跨海大橋正成為一張張響亮的“中國名片”。

由跨海大橋引發的鎢思考

在這些跨海大橋的歡呼聲中,我們被其高科技含量,高爆破工藝,高安全性,高難度而點贊,在施工過程中引用的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而驚歎。在這些偉大的工程中,我們往往關注其智能高端裝備製造,如傳感器、信息集成、探測器等,但最基礎的一種原料,往往被我們忽略-----硬質合金。

這個號稱工業牙齒的一種合金,由於其硬度高、耐磨、強度和韌性好;耐熱、耐腐蝕等一系列優良性能,特別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優於其他合金品種,廣泛用於各種切削刀具,礦用刀具,探鑽刀具等民用,軍用領域。

在這些隧道挖掘中,盾構挖掘機是一種用於隧道挖掘的專用機械設備。盾構刀具在我國地鐵,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已經被廣泛應用,主要構成是由硬質合金與鋼基刀體通過焊接製成的。用到的原料主要有鎢粉,碳化鎢及鈷粉。

我國是鎢的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鎢儲量豐富,在鎢工業中,硬質合金作為鎢產業鏈的主要後端領域,總消耗鎢量約佔60%。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硬質合金產業發展迅速,產品種類多樣性,技術升級進步已取得重要突破,儼然成了硬質合金製造大國,但硬質合金整體技術水平的高附加值仍與歐美有一定差距,一些高精端的刀具仍需進口,其中就包括這種盾構刀具。

豐富的鎢資源是我國硬質合金發展的強有力保證,我國雖在硬質合金技術領域起步晚,但步伐大,發展迅速,一些技術工程師在總結先進的工藝領域方面,在碳化鎢粗細顆粒與鈷粉的融合方面一再探索及實驗,我們有理由相信,硬質合金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只是時間問題。

鎢的產業鏈價值增長主要守望硬質合金的發展與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