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学教科书中会大赞民国黄金十年呢?

Three-C


这得从晚清说起。

清朝晚期,由于存在上千年的南北二元结构矛盾的爆发,致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逐渐脱节,国家权力延伸不到地方,也就掌握不了足够的财力。反过来,财力都集中到了地方政权手中。于是,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状态。

在这种状况下,中国无论是被动挨打然后战争赔款还是奋发图强搞建设,都得广大人民群众来买单。老百姓被压榨的受不了,只好起来造反。就这个意义而言,按照当时中国统治者的理念,不管选哪条路都是死路一条。

满清王朝先是走被动挨打,然后又走奋发图强,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的死路。民国虽然在形式上取代了清王朝,但是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大框架,只是多方势力妥协后的产物,根本不可能对整个中国环境进行天翻地覆的改造。工业化本来是弥合各方势力最好的工具,与民国同时期苏联利用工业化来强化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了强化国家统一的目的。而中国呢?政府也想搞重工业,但是政府没钱,有钱的那些财团却对此没兴趣。

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来说说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究竟是个什么。

所谓黄金十年是指从1927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至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的那段时期。就事论事的说,偌大的中国仅有东南沿海地区达到了经济繁荣的标准。但是,这个繁荣仅仅只是体现在以外资和少数国内财团掌控下的金融为主,辅以少量民族资本家兴办的面粉厂、缫丝厂这些轻工业。真正能够支撑国家强盛的基础工业却没多少,仅仅以钢产量来说,这十年的钢产量还不如洋务运动时期的总量。同时因为军阀潜在割据的局面,原本少的可怜的重工业集中在东四省和山西。而东四省虽然东北易帜后名义上归属中央,实际上处于貌合神离状态,九一八事变后很快被日本人拿去。山西军阀阎锡山则是地地道道的土皇帝。所以这两个地方在黄金十年期间实际上和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势力的利益并不完全与国家挂钩,国家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获利的工具。对于他们来讲,怎么来钱快、怎么能暴富就怎么干。搞工业,把本来就不多的本钱扔到一堆机器上,显然不如搞金融之类的东西来的合算。

而作为国民党中央政府在整个国家经济布局上沿用的还是前清时期的路子,将经济建设重心放在东南沿海,过分依赖外资和少量国内财团。于是就有了“黄金十年就建了一个上海,而上海就建了个闸北。”

总结这个黄金十年的特点,用四个字形容:富而不强!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人将进攻重点从华北转移到华东,还撂下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狠话。其本意就是要在三个月内摧毁黄金十年发展起来的中国国民经济基础,让中国丧失战争能力。而实际上,战争进行了四个多月,华东的大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迅速失陷,黄金十年积聚起来的那一点力量也就全都丢光了。


大将军威武8


黄金十年,是指1927至1937年,蒋介石主政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文化金融,外贸实业,是个大繁荣期,以北伐成功,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和解为标致性大事件,全国表面上统一,形成了统一大市场,各行各业蓬勃大爆发,文化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激进的申报,也未被关闭,各种思想思潮学说,争奇斗研,交流碰撞,言论自由度高。金融领域,宋子文推行法币,统一了货币,让市场交换更便捷顺畅。经济领域,实业大爆发,看看电视剧大染坊,就知道了,无锡的荣家也是这一时期大爆发的。外贸进出口也欣欣向荣。人才领域,这一时期,培养出了,许多大师,更有许多将帅。这一时期,政府管制较松,民众热情被激发,称黄金十年,不为过。。。。

下面引用一段网友的评论,也代表本人观点

几千年的发展史证明,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不需要这理论那学说的瞎指导,只要给予一定的和平时间,没有军阀的袭扰和少一些官家的横征暴敛,维持基本的治安,民众的吃苦耐劳和妙手经营,只要30~40年很快可以把国家社会推向盛世,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是这么来的


义信斋汉画像艺术


我们的中学教科书真的赞扬了“黄金十年”吗?

我去翻了下人教版中学历史教科书,里面谈到民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有两段:


一,初二上册历史教科书承认: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民族工业有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主要是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但是我们知道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1914-1918,而网上常说的“黄金十年”是1927-1937,所以并对不上号。


二,然后提到1927-1937这10年经济建设的也有,在高一历史第一章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在这里,确实讲了很多经济上的发展,但却没有用“黄金十年”这个词。



综上所述, 当前的教科书确实讲述了民国1927-1937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如整顿税务,改革币制,整顿金融等等,也承认轻工业和交通业得到一定发展。


但同时教科书也指出了这10年经济发展的问题,如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经济势力急剧增长等等。


这样的“黄金十年“未免成色不足。





闭家锁的红枫


真能瞎白虎,那个年代军阀连年混战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来的黄金十年,这么大个国家一颗钉子都不会做还叫洋钉,以及洋蜡等。谁都知道,你们眼瞎呀!瞪着眼睛说瞎话。纯粹是国民党蒋该死的后代托生的,满口屁话。长脑子的谁信呢!


贵宁3


人教版教科书表示:“我没有,我不是,别乱说啊”!湘教版和苏教版等也表示压根没有这回事。

作为一个深受人教版熏陶的学生,静夜史看到这个问题,赶紧翻出了当年的历史教科书,发现课本虽已泛黄,但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民国黄金十年不仅在历史上没有存在,而且中学教科书也并未这个黄金十年进行大赞,连普通的赞也没有,因为这节课是选学,高考压根儿就不考。

那为什么会有民国黄金十年的说法呢?静夜史想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讲的:当你见到朋友闺女的时候,如果她长得不漂亮,你就夸她长得高;如果个子也不高,那你就夸她身材匀称;如果身材也不匀称,那你夸她这个人善良。而民国就属于这样一个比较善良的时代。

从1912年民国建立到1949年全面退出大陆,民国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乱!除了乱,就是无穷的战争带给我们民族深重的灾难,实在是没有什么闪光点可言。

我们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盛世,那么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过渡时代,民国也必须有它的闪光点,因此黄金十年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虽然这个黄金十年比较勉强,但是相比于民国短暂的38年时间的其他时段。这十年确实和其他时代稍有不同,用黄金十年来形容确实也不算太过分。

民国的黄金十年,指的是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共十年时间。

那么为什么会被称为黄金十年呢?因为这十年相比于民国的其他时间有以下几个不同:

  • 国家相对统一

国家统一意味着内乱频率的减少。在这一时期内,随着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战争的频率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已大大减少。在没有外敌大规模干扰以及内乱较少的情况下,民国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 社会相对安定

虽然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民国的黄金十年,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这使得我国的民族工业也出现了一定的繁荣,国民政府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 国际环境相对有利

民国的黄金十年,国民政府与外国的沟通日益密切,由于蒋介石借助英美的势力上位,因此国民政府和美英等国的关系相对较好;又因为国民政府和德国各取所需建立了相对友好的贸易联系,因此这十年时间又被称为中德关系的蜜月期。除了和日本的关系相对恶劣,国民政府和其他列强的关系相对缓和。


不过虽然说叫黄金十年,但是和之前静夜史分析的关于我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盛世本质的问题一样,所谓的黄金十年不过是以蒋介石为首的统治阶级的黄金十年,对于广大受压迫的底层民众而言,这个所谓的黄金十年和军阀混战时期的颠沛流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民族资产阶级也差不多。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相比于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同样没有放弃穷兵黩武的打算。因此在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原各地仍然爆发了多次战争,其中以1930年的中原大战最为规模宏大。

在战争中,蒋介石为了取得最后战争的胜利,不惜借用英美德等外国势力的支持,同时引张学良入关,最终取得了胜利,而战争的影响是中原大地再次生灵涂炭。

在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紧接着1931年9月18日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蒋介石选择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东北时,蒋介石寄希望于国联的国际调停,而将主要的兵力用于围剿国内红军。在国联难以制止日本侵略的情况下,我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而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全境建立伪满洲国之后,又加紧了对热河、察哈尔等地的侵略,并在1935年侵入华北地区,我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

可以说这个所谓的黄金十年,也是我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十年。

2、独裁统治变本加厉

随着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告了国民政府完成对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不过国民政府的统一也意味着以蒋介石为首的独裁统治阶级的形成。

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之后,为巩固统治,国民政府在全国实行了一系列措施。这其中包括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不过由于国民政府内部的腐败性质,导致这些改革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币制改革,虽然蓝图很宏伟,但是因为蒋介石独裁政权的穷兵黩武,导致币制改革成为国民政府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和底层民众的一个获利工具。

由于只是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因此国民政府所提的宏伟蓝图,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开展,这使得很多改革确实是虎头蛇尾,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但是这些改革却在客观上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壮大。民国黄金十年,也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形成和壮大的黄金十年。四大家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成为民国的实际统治者,时人有云“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姊妹孔家财”。


因此民国的黄金十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勉强的黄金十年。对于蒋介石为首的统治阶级而言,这一时期确实是其势力膨胀的最佳时期,但是对于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而言,这十年和其他军阀混战的时期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民国的黄金十年,虽然我国的经济产值以每年超过9%的速度在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积贫积弱,经济基数太过微小。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始终没有得到显著增强,尤其是和我国的邻国日本国力差距越拉越大,这也使得日本敢于在1937年全面扩大侵华战争,使我国陷入更加深重的民族灾难中。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民国时期没有什么建设,更谈不上什么黄金十年,从一九二七年国民党执政后,本应该全力以赴搞建设,可是因为一方面军阀混战不休,另一方面,蒋介石搞独裁,打压民主党派,尤其是和红军年年打仗,忽视了对国防投资和建设,导致十年后,日本侵略中国,不仅使中国国土沦丧,而且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些都与国民党腐败无能有关。


太兴真人liuyu


别的不说,钢产量,1938年,黄金10年后,中国3万吨,日本380万吨。对了昨天刚在头条上看到,美国,1925年,伯利恒钢铁厂850万吨钢。大师满地走的黄金10年?然后在首都给日本人杀鸡屠狗般屠了30万人。如果说有些人发明出“黄金10年”是立场问题,那么相信“黄金10年“就是智商问题了。


huhaile


我们大陆有中学教科书大赞民国黄金十年?估计看的是假教材。只有湾湾以前的中学教科书才会这么写吧。所以没有必要在这里造谣说什么我们的中学教科书都来大赞民国的黄金十年。只有到了大学以上才会去研究近代史,才会有教科书详细提及民国这所谓的十年,中学会去研究这些吗?

确有提升

自蒋某人定都南京之后,特别是北伐成功之后,中华民国确实迎来了发展时期。所以说也不能否认1927年-到1937年这期间的经济、基建、文化、教育等等一些领域的一些成果,相比较之清末时期,确实有整体性的一些提升。


空架子居多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说这真的是实打实的“黄金十年”,那么东北为何在1931年就丢了呢?东北作为当时的工业重镇,丢了东北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重工业,甚至是国防工业。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更是打碎了这个“黄金十年”,使得这十年的经营毁于一旦,这说明什么可以自己判断。


如果真的这个十年是很实质的,那么民国当年整体实力应该是提升的,就不会用什么不抵抗的政策来放弃东北,因为有实力的话,你会放弃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吗?甚至后来被小日本制作出卢沟桥事变吗?这些事实无疑都说明,这个黄金十年,水分不是一般的多。


淡看天上月


以所谓“黄金十年”(Golden Decade)来刻画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十年间发展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和共识性的表达。

黄金十年这个说法的来源,大致有两个:1951年美国原驻华指挥官魏德迈等人的国会讲演描述以及一些海外史学家的研究;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官方历史学家对1927-1937年这段历史的总结与溢美。为何要称之为黄金十年呢?大部分人认为,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不同,1927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前,国民政府中央权力建立起来,结束了地区性混乱,随后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文化教育、科技进步、社会治理、边疆民族政策、外交战线以及军政建设等各方面,均存在有目共睹的成就和建树。正如魏德迈所说:

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我们从经济数据就可以略见其发展。据相关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工业年增长率平均为9.4%,这在世界发展史上也是不低的。黄金十年的工业化,在抗战前达到了旧中国经济史上的最高峰。可以说,十年的发展也为之后持久战、消耗战和军政战略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学历史课本用黄金十年一词来总结和评述1927-1937年的情况,既是对前沿历史学研究的总结,也是更加客观化地评价民国历史的反映。


秦右史


有个鸟用,洋务运动也持续了十几年,结果甲午战争一战就彻底被日本人打败了,结论是政府腐败无能,无论做什么都是失败的,这也是孙中山创立国民党,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动力源头,黄金十年,外有日寇入侵,内有军阀混战,年年饥荒,饿殍遍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重工业发展几乎为零,什么飞机,重炮,坦克,军舰,一样也生产不了,蒋介石连制造炸药的硫酸都专门要到国外去买,所谓黄金十年,和洋务运动一样,没有任何意义,用李鸿章的一句话是吾一生终为糊婊匠,一间纸屋,东补西补,不揭犹可,风一吹满墙皆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