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文 | 夕姐

《吐槽大会》在今年进入了第三季。对于一档综艺节目来说,三季是一个成长的重要节点,而《吐槽大会》在第三季中,也进行了力度空前的调整,

从内容形态到精神内核都有了进一步的提炼与升华,而这种变化背后实际上印证的是节目本身的一种迭代与成长。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大众最为担心的可看性和共鸣度的折损,并没有在《吐槽大会》第三季发生,还是熟悉的味道,嬉笑怒骂间达成一种年轻人的沟通和交流,让吐槽成为一种年轻人的沟通方式,是节目在今年加以强化和建构的。

《吐槽大会》在第三年中也悄然完成一种主动式成长,用吐槽的方式,传递出一种对社会、文化、人性的观照,而不是简单的玩笑和发泄,这是从节目中能够很明显感受到的一种变化,喜剧脱口秀的深度和温度有了更多表达的空间和可能性。

吐槽为什么能够得到年轻人认可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其实它是用一种解构的方式去达成对世界的认知、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透过吐槽,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形成更有效和善意的沟通。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吐槽将生活中的虚伪面具统统撕掉,用真实的力量让更多人在现代社会中获得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与勇气。而《吐槽大会》在三年当中不断将吐槽文化的这种精神力量进行挖掘和放大,在嬉笑怒骂和纯粹发泄之外,找到了吐槽文化以及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的生命力量。

解构与穿透之下是人与世界的和解

在第三季《吐槽大会》的第一期中,王力宏和陶喆这对好兄弟就被一起请到了节目中,王力宏的紧身裤、破洞袜等一些生活习惯,都被好朋友陶喆吐槽,甚至因为音乐风格和生活背景的接近,陶喆还吐槽王力宏一直在模仿自己,而王力宏也对陶喆唱歌带拟声词、开跑车等进行了吐槽,揭示出了生活中日常的一些槽点,欢乐满满。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但这种互相吐槽,显然并不会伤害到两个人之间二十多年的友谊,反而最好的兄弟之间,才更容易发现并找准槽点。

实际上,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吐槽几乎成为了一种最基本的沟通方式,朋友之间的关系越深厚,吐槽也就越频繁和深入。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人进行解构,用深刻的方式穿透现象直达事实本体,这是吐槽的核心,正是在嬉笑怒骂的解构之中,达成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和解。

吐槽是一种和解的方式,也是人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智慧,通过吐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被更快地拉近,在玩笑之间,达成一种沟通和共识,放下纠结和不满,实现理解和接受。

正如在第二期节目中,锦鲤体质的杨超越成为了主咖,她的幸运也成为了嘉宾们吐槽的主要层面,但在吐槽的过程中,人们也理解了杨超越被喜爱的一些原因,同时就像李克勤在节目中所说的那样,观众缘是前提,但能否走得远,还要看个人持续的努力。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这种理解和共识的达成,正是吐槽文化的核心,而《吐槽大会》第三季,就是在这种接受和沟通中,制造更多的积极力量,勾连起更多年轻人,在其中产生思考和共振。

放大真实揭示美好获得直面生活的勇气

真实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最推崇的价值准则,而吐槽文化本身就是要撕掉虚伪、直面真实。

真实之所以被推崇,就在于它不虚伪、不造作,让人们看清楚生活的真谛,并且从其中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在《吐槽大会》中,基于吐槽的手法,覆盖在每个嘉宾之上的面纱被揭露了下来,作为老牌优质偶像的王力宏,新晋偶像的杨超越,他们身上或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被人误解的特征,都在节目中被加以放大和传播,而在嘉宾们彼此的吐槽中,获得更真实的个体面貌以及更真实的生活状态。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观众在这一过程中,也明白了,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谁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必然是大量的付出和坚信,也会面临迷失和迷惘,但持续的推进和坚持,是不变的内核。

生活是繁琐的也是平淡的,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美好,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而《吐槽大会》通过吐槽的方式,揭示出更多生活的真谛,不做单纯的宣泄,而是在吐槽中发现更多生活的真实、美好和可爱,在轻松愉悦之间,获得更多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正是这种对精神力量的更多挖掘和拓展,《吐槽大会》建构出了与年轻人沟通的更多可能性,也在第三季的节点上,找到了更多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的生命力量,让吐槽文化获得更多正向推动力量。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年轻态喜剧脱口秀背后更有深度与温度

《吐槽大会》获得观众喜爱的原因,就在于其契合并且放大了年轻人生活当中吐槽式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吐槽其实是当代年轻人交往交流的最基本的模式。看似玩笑和戳穿,实际上是基于理解和信任,吐槽的终极内核其实是善意的。

搭建出一种年轻态的喜剧脱口秀模式,正是《吐槽大会》能够在大量喜剧类节目中获得年轻人追捧、并成长为头部喜剧网综的重要原因。契合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并且将这种沟通模式进行更大程度的搭建,也是第三季《吐槽大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吐槽固然是需要犀利的,因为槽点其实也就是共鸣点,而越大的槽点必然也带着更高的锐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实吐槽的更大共鸣也可以来自它的深度与温度,跳脱出简单的宣泄式吐槽,而用

更宏大的视角去找到槽点并与观众达成共鸣,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吐槽大会》第三季在成长和成熟之后所找到的一种路径。

因此可以看到,第三季《吐槽大会》带上了更广阔的格局和思考问题的视野,在节目中,既有对嘉宾个人槽点的吐槽,也多了一些基于嘉宾经历而带来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层面问题的观照。

王珮瑜吐槽了王力宏在歌曲中加戏曲的行为,但她也呼吁更多人来推广京剧,给自己爱上京剧的一次机会;王力宏吐槽了京剧与年轻人沟通的障碍,但也表明一直以来都希望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推动京剧的推广,达成与歌迷的诚恳的交流。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在看似吐槽和玩笑之间,《吐槽大会》也在传递和表达着对于更广阔的议题的探讨,在轻松的表达之中完成对严肃话题的观照。

类似王珮瑜这样的来自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更多地成为第三季节目的座上宾,在吐槽中挖掘专业背后的故事,呈现各行各业人士的现状与困惑,扩大受众的视野,这是第三季在坚守吐槽表达之上升级视野与格局的一种体现。

除此之外,第三季在吐槽嘉宾与议题的选择、互动形式的完善、视觉效果的强化等多方面皆做出了努力,而变化的诉求都在于推动吐槽成为年轻人更受欢迎的沟通方式,并且在精神和情感层面提供更多的力量。

第三季节目内容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视觉元素、舞美设计以及规则玩法。

视觉上,启用全新的“和平鸽”元素,借由这种最古老而友好的沟通方式,传达新一季社交化概念;舞美上,主咖的坐席不再单独位居舞台一边,主咖与副咖相邻而坐,且坐席呈现弧形,交锋对立感相对弱化,现场反而营造出好友相聚的轻松氛围,这样的坐席变化,也为大众日常交流提供了一个范本。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强化线上线下观众的互动感与参与感,是这档已具备雄厚粉丝基础的年轻态节目,进一步拥抱受众、沉淀用户的重要举措。

Talk King的评选规则被全面推翻,以往由主咖一票定乾坤的规则被现场观众投票取代,大众参与脱口秀内容和表现判断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隔屏吐槽”是第三季新增的环节,网友可通过录制短视频吐槽主咖,就有机会在录制现场被翻牌,甚至得到主咖的亲自回应,这一新版块令观众真正参与到节目中来,互动机制的升级,又给第三季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与年轻态喜剧脱口秀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同时,第三季还打造了衍生节目,来揭秘编剧们的日常生活,让潜在民间的“喜剧脱口秀爱好者”能吸取到知识点,助力喜剧脱口秀的推广。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吐槽大会》在用事实证明,喜剧脱口秀其实可以有深度和温度,只不过表达上需要有更多的积淀,《吐槽大会》在三年中,编剧和嘉宾其实都在成长,更积极带动吐槽文化与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的下沉与破圈,以及更有力践行“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的口号。

可喜的是,种种努力与改变,让这档进入第三季的年轻态喜剧脱口秀节目再度焕发活力。实际上,《吐槽大会》第三季展现出的是王牌节目一种更成熟的成长道路,一种建立在更宏大视野和视角上的选择,其后续发展,令人期待。

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吐槽大会3》找到了年轻态喜剧脱口秀生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