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没有米格系列战机了?

大成子80041741


一家飞机设计部门,只有设计出优秀的飞机才能继续存在下去。放之四海而皆准。


苏联在二战前确立了以设计师个人名字命名设计局的制度。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共同组建了米格设计局。二战的螺旋桨时代,轻型战斗机的设计是雅科夫列夫和拉沃契金为主,强击机是伊柳辛独领风骚,轰炸机是老牌的图波列夫。米格-3虽然高空性能较好,但是开战之初就被大量击毁在地面上,所采用的发动机与伊尔-2一样,因此在战争优先顺序上靠后产量不大,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二战结束后,老一代飞机设计师没能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雅克和拉氏设计局相继退出战斗机设计领域,米格15异军突起成为战后产量最多的喷气式战斗机。奠定了米格设计局在苏联和世界航空界的地位。苏联战斗机一度以米格代指。

但是米格设计局长期专注前线战斗机的设计,难免形成设计理念上的固执。就是重格斗性能,忽视航程,注重简单,放弃精密航电设备。用造自行车的方式造战斗机。总是力求简单,甚至不惜牺牲性能。造成米格战斗机患有航程短的遗传病。

在米格15获得巨大成功后,只进行简单改进就设计出米格17和米格19,是一条渐改道路。十年如一日打磨一种飞机,终极成果就是米格-21,简单的几乎是一架试验飞机,而不是实用战斗机。从米格15到米格21,总产量达到3万架!

类似的是法国达索公司,从学习英国无尾三角翼飞机算起,二十年打磨一架飞机,从幻影III、幻影V到幻影2000,耗尽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经过不成功的变后掠翼重型化,新一代的战斗机米格-29重复了昨天的故事。一张新船票也没能登上三代机的客船。受到诟病。


因循守旧是米格衰落的主要原因。世界格局变化改变了战斗机的使用环境,米格设计局没能适应这个变化。就像雅科夫列夫没有适应喷气式时代一样。让位于苏霍伊。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在美国也经历的几次世代交替。

一战时美国主要依靠购买欧洲生产的飞机。二战前,美国空军的主要双翼机战斗机供应商是波音、柯蒂斯和Consolidated(康维尔的前身)。二战中变成单翼机的天下,北美和共和主宰了陆军航空队的战斗机。海军飞机波音和柯蒂斯主宰双翼机时代。进入二战单翼机时代,格鲁曼成功占领了航母甲板,实现世代交替。

二战后进入喷气式时代,麦克唐纳力压老牌的格鲁曼,战后初期北美和共和还保持一定势头,但是很快就被麦克唐纳和康维尔(通用动力)超越。而现在进入隐身时代,是洛克希德一骑绝尘。

再看英国,二战时的众多飞机公司因为英国经济萧条,国防预算削减,民用领域拓展无力。已经沦为二流水平。二战中叱咤风云的飞机公司一个也没保留下来。


所以时代大潮大浪淘沙。技术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固步自封就是自废武功,自掘坟墓。辉煌都是过去,成就都是历史。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不会因为你曾经辉煌,历史就会对你网开一面。所谓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不过是一缕青烟罢了。优胜劣汰是历史客观规律。 米格也会步曾经的著名飞机公司后尘。

喷火、Bf-109、Fw-190、雅克-9、拉-5、P-38闪电、P-47雷电、P-51野马、零式、F4U海盗、F6F地狱猫、米格-15、F-86佩刀、F-4鬼怪II、米格-21、F-16,是一座座丰碑,也是一座座墓碑。

喷火

Bf-109

Fw-190

雅克-9

拉-5

P-47

P-51

P-38

F4U

F6F

零式

米格-15

米格-21

F-4

F-16


天明遥遥山海关


米格公司还没死透,仍在赖活着。米格连续犯了三个错误,导致现在活得这么悲惨。米格实力还可以的,依靠现有的米格35战斗机订单还能续命一秒。而且手里最后还有一张王牌没打出来,就是米格41截击机。贴几张罕见的图,觉得精彩的点个赞关个注吧。

图一:米格局的E8验证机。当时应该量产的是这个,不应该是后来的米格23。

米格当年辉煌过,是苏俄最强的军用战机设计局,碾压苏霍伊设计局、伊柳申设计局和雅克设计局。从二战以来苏俄的主力战斗机一直由米格包办。苏霍伊只能搞搞截击机和攻击机,雅克只能搞搞垂直起降战斗机,伊柳申连攻击机都完蛋了,被逼走搞运输机。所谓物极必反,

米格的辉煌后边隐藏着危机。

图二:米格E8从前面看,长得跟歼十有点象。

第一个错误是没有认识到战斗机重型化是发展大势。

米格一直沉迷于搞米格21和米格23这种轻型战斗机。越南战争其实就已经很清楚了,能制空能侦察能对地打击的F-4鬼怪战斗机,才是大国空军主力。米格错误地把米格21偷袭F-4得手,认为是空战的主要潮流。没有认识到轻型战机终究是打不过重型战斗机的。

图三:米格I-2000战斗机,实际上就是毛熊版的歼31,大小吨位相似。

第二个错误是没有认识到战斗机一定要搞多用途。

纯种的截击机,终究会被时代淘汰。米格25和米格31造价昂贵,用途单一,也无法对抗同时代的美国战斗机。而半路出家的苏27PU就是一型非常优秀的远程截击机,能干好米格31现在干的所有活。所以导致苏俄国土防空军也抛弃了米格,转而采购苏27。

现在看来,米格局会在截击机的路上一直走到黑,还要搞4马赫的米格41。甚至要求具有太空作战能力。这显然超出了人类的技术能力,即使放到普京那儿,米格41也未必能通过。

图四:米格1.44战斗机,本质上是个大号台风战斗机,不配当五代机。

第三个错误就是没有正确认识隐身战机的价值。

错误搞了米格I.44,将隐身的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等离子隐身上。米格I.44连弹舱都没有,这点甚至不如苏47。幸亏苏俄没有,真搞出来就是个大号台风战斗机。

米格公司可以说是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能混一天是一天。俄罗斯已经明确宣布不在搞隐身中型五代机了。而苏57和六代机又在苏霍伊手里。米格公司的总设计师去年自杀,也预示着米格29的结局。

图五:苏联解体前研发的米格701超级截击机。


厉兵


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是米格的死穴。先是“米格”战斗机外销败于“苏霍伊”,其五代机的研制也落后于“苏霍伊”。

苏联解体后,虽然将大部分军事工业遗留给了俄罗斯,但是受制于经济和军费的双重困境,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产品没有竞争力。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痛定思痛决定联合一批企业组成军工综合体,1996年6月1日,以米高扬(米格的生产商)设计局为基础,还有克里莫夫设计局、卡莫夫公司等12家著名企业组成了“莫斯科航空军事工业综合体”。

米格决定集公司之力推出俄罗斯版的“联合攻击机”(LFI),LFI的尺寸和“米格-21”相仿,起飞重量在12吨,采用可变前掠翼,当机翼伸出时可以对地/海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机翼前掠时有利于机动作战。当机身折合时,飞行速度甚至能达3马赫。此外LFI还设计了舰载机型。然而后来没有下文了。

然而米格和法国联合研制的“米格-AT”教练机并无销路,所做业务也是对米格-29的修修补补。在2006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行政命令,米格集团和其他航空公司合并为“联合航空器制造公司”。

米格续命的工作也就是给“米格-29”进行现代化升级。但是其经营前景仍不乐观。俄罗斯财政部甚至还在仲裁法庭起诉米格,讨要多达2.9亿美元的债务。米格从未赢得俄罗斯时代的任何主要飞机合同,并严重落后于其竞争对手苏霍伊。据报道由于订单短缺,米格在2017年削减了数百名员工,仿佛整个经营陷入了恶性循环。


航空之家


米高扬设计局在米高扬本人设计米格23后去世,就一蹶不振,米格23是最后一个光辉的战机型号。米格战机有也是有,只是因为俄罗斯经济不给力,大量出售苏霍伊设计局的战机,将米格系列轻型飞机的市场全给挤没了,我国的j5仿制米格17,j6仿制米格19,j7仿制米格21,j8是j7的全面改进版。米格公司在21世纪初被归到苏霍伊设计局旗下,但对于一些小国,米格系列轻型飞机还是有市场的,毕竟比较便宜,而俄罗斯也不想让苏霍伊设计局的机密大量出售,自己也得留一手,所以苏霍伊设计局的较先进战机型号只给了大国,米高扬设计局的战机给了小国,所以我们才不怎么看的见了。


虎式217号


米格,属于那一个强大的国家的象征。

谁说没有米格系列飞机了的?我们不能因为苏霍伊的耀眼表现否定米高扬的成绩吧?米格29、31依然还存在啊,只是现在俄罗斯经济不行搞不了百家齐放,把米高扬、苏霍伊、依柳辛、伊尔库特和图波列夫五家设计局合并成立联合航空制造公司(OAK),集中力量高研发了而已,不代表米格系列战机都没了。

米高扬设计局确实很强大,差不多垄断当时从二战起苏联的战斗机序列,和米高扬设计局掌门的兄弟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相当于我朝7人议会成员)有一定的关系,但米高扬设计局也确实出色,朝战中的“米格走廊”不是白叫的,喷气时代从米格15、17到25基本都是战斗机中的经典。

但是苏联军方总结二战时战胜德国的经验认为:战斗机作为武器,本身就是一种消耗品,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东西方冷战),最重要是低廉的成本、快速的制造和简单易维护,而米高扬设计局制造的米格系列前线歼击机自然成为了人员素质不足、空军预算有限且技战术能力的最优选择,我们从米格系列飞机的特点基本可以看出都是以“机海”战术消耗对手空军作战思想的延续。而且米格系列也没有让人失望,在朝鲜和越南的表现证明了它作为苏联主力战斗机的实力。

因为人类对的两次的自我毁灭的反思,以及核武器的大行其道,世界政治格局以磋商、和平为主,即使东西方冷战也没能改变这个基调,对战机的要求就从单一的夺取制空权转变为多用途的制空、对地、截击等能力。战斗机就必须得“精细打磨”而不是简单制造,预想中的大战一旦没有发生,数量型空军的本质缺陷就暴露无遗:在各种小规模空战中,制造简单、成本低廉、电子设备落后的米格战斗机遇上电子设备先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西方战斗机,已经显得不适用时代了,信息化时代,谁还跟你拼机动玩狗斗?别人都玩视距外信息化战争了!

虽然当前合并后的米高扬设计局也在改变其设计思路,但想重整江湖重新实现“米格走廊”的辉煌,就其所属国家的实力来看,基本不可能了。


一念灿若烟华


俄罗斯在1975年以前的武器和飞机和美国各种武器不相上下,可现在的飞机和各种武器落后与美国一百年,住要是他没有更新换代,美国|己进入到信息化精确度时代,而俄罗斯还在沿用二战的理念。


千里光8


有的,只不过中国的进口战机现在已经是苏霍伊的天下了。米29卖的也不错,虽然腿短,米25风采依旧,虽然有点旧


OUR礼


米格35算是最新机型了,还有米格29K现在在为俄罗斯和印度海军供货,米格31也在争取外销市场。I.44项目夭折后,米高扬设计局就把未来也输掉了。外销市场也被苏霍伊完虐。


闲时论道


和苏霍伊合并了


是还是我


米格选择的是一条小路(专攻前线战斗机),或者是前苏联体质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