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程開甲,1918年8月3日出生,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人,祖籍徽州。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陳芳允(1916.4.3-2000.4.29 ),浙江台州黃岩人,無線電電子學家,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陳芳允是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原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時,他即對衛星進行了無線電多卜勒頻率測量,並和天文臺的同志一起,計算出了衛星的軌道參數,該方法成為以後中國發射人造衛星所採用的跟蹤測軌的主要技術之一。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陳能寬(1923.4.28--2016.5.27 ) 著名金屬物理學家。湖南省慈利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56年起,陳能寬先後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後改名物理所)和中國科學院金屬所任研究員。1960年6月,經中央批准,陳能寬與其他科技骨幹奉命選調到二機部參與原子彈、氫彈的攻關事業,由於工作的特殊性,陳能寬在這一專業領域中默默無聞地工作了30餘年。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黃緯祿(1916.12.18-2011.11.23)安徽蕪湖市人,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枚潛地導彈總設計師,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副總設計師,中國陸上發射井液體戰略導彈副總工程師,水下核潛艇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總設計師,陸上機動車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和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知名導彈專家,被譽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航天老總"。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物理學家。1915年10月6日生於吉林長春,祖籍湖北省麻城縣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對中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錢驥(1917.12.27-1983.08.18),男,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中共黨員,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1999年,錢驥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中國空間技術的開拓者之一。20世紀50年代起從事空間探索活動,參與制訂星際航行發展規劃,組織編寫《我國衛星系列發展規劃綱要設想》,提出多項有關開展人造衛星研製的新技術預研課題。負責組建衛星總體設計部,是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方案的總體負責人,併為返回型衛星的研製做了大量技術和組織領導工作。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 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錢三強30多歲時已經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實驗物理學家,如果繼續從事科學研究,公認其在該領域會更有建樹。然而,回國後,他無條件地服從黨和國家的需要,放棄自己心愛的科研工作,以主要精力從事科學組織工作,為別人創造了施展才華的條件,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盛康鎮任家灣 ,出生於安徽省寧國市,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製和發射工作。 是兩彈一星元勳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孫家棟,1929年4月生於遼寧瓦房店市,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1958年,畢業並獲得全蘇斯大林金質獎章,回國後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從事導彈原創工作 。1960年,擔任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1967年,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負責人。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屠守鍔(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人。火箭總體設計專家。1917年12月5日生於浙江吳興。194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1943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碩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是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王大珩(1915.2.26─2011.7.21),漢族,生於日本東京,原籍江蘇省吳縣(今蘇州市)。"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家,中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傑出的戰略科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王淦昌(1907.5.28-1998.12.10),男,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3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64年,他獨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王希季,1921年7月26日生於雲南昆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希季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製和組織者之一。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提出中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主持該型運載火箭初樣階段的研製;主持核試驗取樣系列火箭的研製。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吳自良(1917年-2008年),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浙江浦江人。他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物理冶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在一生的科研實踐中,緊緊把握世界科技發展脈搏和國家的重大需求,不斷深入拓展本領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創新理論成果和重大自主技術創新成就。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楊嘉墀(1919.7.16-2006.6.11)江蘇吳江人,空間自動控制學家。 航天技術和自動控制專家,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中國自動化學科、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創建人之一。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江蘇省無錫市人,冶金學、航天材料專家、火箭材料及工藝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姚桐斌早年主要進行冶金鑄造方面研究;回國後開始從事導彈與航天工業的工藝、材料技術工作 。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于敏,核物理學家 1926年8月16日生於河北寧河。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我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趙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於河南開封 ,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人 。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始人,為中國人造衛星事業作出傑出的貢獻。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參加領導了爆炸物理、輻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貢獻。

“兩彈一星”才是中國最大的明星,請記住他們

朱光亞(1924.12.25~2011.2.26),漢族,湖北武漢人,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吉林大學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眾帥之帥"。20世紀50年代末,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工作,為中國核科技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