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後還清錢

十五年後還清錢

一個少女,15年前獨自一人外出務工,在小鎮被小偷盜走身上的身份證和現金。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伸援手遞給少女1000元錢。少女當時記下了該男子的名字,許諾掙到錢以後一定會還。

15年後,少女從廣東回老家,特地來到當地向派出所求助,民警通過戶籍系統查詢,在許多個與少女記下的人名中確定了她要尋找的人。當該男子來到派出所,少女一眼就認出了他,激動不已,當即鄭重地雙手捧上了這遲到了15年的1000元錢。

少女誠信守信的舉動確實令人肅然起敬。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少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諾千金”的真正含義,彰顯了誠實守信的瑰美品質。對於此,就連前面提到的那個男子,對於少女的還錢行為,也感覺有點意外,因為當時他只是一心想幫助她,並沒有指望一定要她還錢。現在少女在有還錢能力時親自找到他來還錢,他也非常感動。

是的,在社會的變革年代,在物慾面前,在喧囂聲中,惟有誠實守信,才能以不變而應萬變。誠實守信,就是守住本分;誠實守信,就是守住靈魂;誠實守信,就能把握自己。誠信,是人的最大保護傘,最有力的護身符。這些源於誠信之人於人為善,遵紀守法,不說謊,不作假,不搬弄是非,仰天不愧於天,俯地不負於地,心底坦然天地寬。

古代有個關於承諾故事,說三國時期的吳國,有個人叫卓怒。他為人篤守信用,從不食言,只要是答應了的事就立即去辦。他與人約會,縱然遇到急風暴雨和雷電冰雪,也都沒有不如期到達的。一次,他從建業回會稽,臨行前去向太傅諸葛格告辭。諸葛格問他什麼時候建業。他回答說定某天當再來拜見。到了這一天,正在宴請的諸葛格,想到卓怒的約定,便放下筷子,停止了飲食,等候起卓怒。赴會的賓客大都認為,從會稽到建業相距千餘里,路途中又難說不會遇到艱難險阻,怎麼一定能如期到達?不一會兒,卓怒真的到了,所有的人都驚詫不已。這便是所謂的一諾千金。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信仰誠信的民族。莊子言:“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代王充的《論衡·感虛篇》中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名句;而在《論語·子路》中還有一個關於誠信的佳句,即:“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說,你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堅守信用,在行動上必須要做到。這是對人內心的道德要求。而我們從小所受到的教育,也是遵循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承而來,做人要講誠信,這是一個人最起碼的操守,是社會的公序良俗,亦是一個和諧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誠信是心靈相通的橋樑、家庭穩定的紐帶、化惡為善的基石啊。

誠實守信值千金。“誠者天下王者風,信者四海皆為朋,待到坎坷波折時,人人為你支蒼穹”。誠實和守信兩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聯繫在一起的。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不誠實很難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難說是真正的誠實。“誠實”是真實不欺,”信”也是真實不欺。誠實側重於對客觀事實的反映是真實的,對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是真實的。守信側重於對自己應承擔,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的忠實,毫無保留地實踐自己的諾言。有了誠信,良好的人際關係才得以建立;有了誠信,正常的社會秩序才得以維繫;有了誠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才能發揚光大。

笑鈾

2018,11,09.

作者自白

笑鈾,真名遊德福,1958年生,1983年從武漢軍區高炮644團復員後任鄉文化站站長35年,其間還擔任黨政辦主任等職,2018年7月退休歸隱田園,碼字不輟,以“鄉土作者”自詡。2005年被《贛南日報》評為“關心熱愛新聞事業的十佳作者”;2016年被《客家搖籃》聘為“特約主筆”,2017年起為贛州市核心網評員。

十五年後還清錢

十五年後還清錢

十五年後還清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