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曆史,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曆史,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

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到如今已經走過四十多個年頭。從改革開放到至今,中國從一個經濟基礎薄弱的窮國,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謂成績斐然。

回望改革開放的歷史,我們的經濟發展大體經歷了兩個重要的階段,現在我們正在開創第三個階段。那麼這三個階段都有什麼不同,科技創新在這幾個階段處於什麼角色,小編在此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以資源換投資,以市場換技術的階段(1978-2008)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曆史,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初,最大的困難是缺少資金。沒有資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興辦企業就啟動不了。為了吸引外資,我們以廉價的勞動力、和對外出口廉價資源換取發達國家企業來中國投資。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勞動力成本的廉價,和自然環境受到汙染。

在吸引外資的同時,我們也以市場來換取國外二流先進的技術。因為當時促進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技術基本都掌握在西方手裡,而我們國家基本上科技研發與市場脫鉤。家電、汽車、電子產品等高新技術都掌握在西方大公司手裡,我們只能拿市場換取他們的技術。這個時候我們談不上科技創新,只能是處於模仿的初級階段。

二、以投資為主導,加大國家宏觀調控階段。科研技術從模仿逐漸到創新(2008-2015)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曆史,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

2008年我們以資源換投資,以市場換技術已經走了30年,積累了大量的社會財富,當然也付出了很多的代價。金融危機後,國家出臺了宏觀調控政策,提出了4萬億投資計劃,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有效的避免捲入金融風暴的旋渦中。但是中國也逐漸進入了投資大、低增長、低收益時期。

此時我們的以市場主導的科技研發,依然以模仿為主,但是已經在模仿的基礎上開始了創新,出現了大量的民族工業品牌。以外資為投資主體、進口貨充滿中國市場的現象不再出現。這個階段我們緊緊抓住了信息互聯網科技的大潮,一舉在信息產業和互聯網科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三、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將以科技創新為發展的基礎動力(2015-)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曆史,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

2008年以後,我們的經濟雖然一直保持高速發展,但是相比改革開放之初明顯降低了許多。同時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也將發展經濟的重心,放到了高質量,高科技、低汙染的方向上來。改革開放迎來的新的階段,新階段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更傾向於由高科技的研發和創新來帶動。

在第二個階段我們的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基本上還沒走出山寨模式。我們雖然成為專利申請大國,基本上都是實用技術應用的革新和產品外觀的改進,而新產品的發明和創造非常少,這也是造成我們國家所有手機生產商的利潤不如一個蘋果公司的原因所在。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曆史,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

下一步我們經濟發展的重點,將圍繞以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掌握核心技術為重點突破口,從打造民族工業品牌,往打造民族工業核心技術產品品牌上轉變。爭取在未來生物工程、智能裝備、物聯網、3D打印技術、工業4.0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為了發展經濟,30年的時間,市場被髮達國家佔據,兩代人的廉價勞動力的付出、大量環境遭到汙染。在積累大量財富之後,我們發現在科技生產上我們被扣上了山寨大國的帽子,依賴模仿而來的經濟發展沒有源動力。現在我們將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引領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中國經濟再一次的起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