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名“撞車”現象少些再少些!

本報報道,近年來名字相似的孩子越來越多。記者就此前往市區多所幼兒園展開調查,發現麗水的情況雖沒有那般“誇張”,但名字中的高頻字還是比較集中的,比如“梓(子)”“涵”“睿”“萱”“軒”等。

人名“撞車”,或者說重名,具體又可分幾種情況,如全重,部分重,音重字不重等。重名現象其實古今中外都不少見。孔子有一個弟子叫曾子,字子輿。曾子去世多年後,又出了個孟子,字也是子輿。在國外,重名也很常見,比如叫哈利的,據報道,在英國就一抓一大把。

重名本無可厚非。畢竟取什麼名字是法律賦予每個人的權利,既然如此,你叫建國,我也可以叫建國,你叫曹操,我為何就不能叫曹操?不過,重名也容易導致麻煩。為什麼?實際上,一個人的名字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寄託長輩的期望與價值觀等等,又比如定位功能,通過名字,來確定一個具體的人。但必須知道,通過名字定位一個人是不可靠的,因為它並不像身份證號,每個人都是唯一的。儘管如此,許多人還是希望通過名字定位人。這就產生了矛盾。一旦重名,不管重多重少,就容易讓人感覺糊塗茫然,由此便會滋生出一大串麻煩來。這就像讓一個陌生人來給三胞胎餵食,面對“重複”的相貌,多半是頭暈眼花的,結果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喂錯了,有的多吃,有的少吃。 “開學了,老師要哭了,喊不出誰是誰了!梓軒和子軒打架,撞傷了梓萱和子萱……可馨、可欣、可鑫跑過來勸架,撞倒若曦、若溪和若熙……”這個段子就講出了重名帶來的煩惱。

重名現象想完全消除很難,但可以想辦法儘量減少,讓名字少撞一些車。如何減?需要想法讓人們重視名字的定位功能。現在許多人取名字看重的是有意義好聽等等,但對名字的定位功能相對來說有所輕視。如此,就不會過多在意重名問題,使重名現象愈演愈烈。可以想見,如果真重視定位功能,估計孟子的字就不會和曾子的“撞”在一起了。也需要拓展大家的思維,取名時別被時代所左右。重名現象的出現與人的時代侷限性密切相關。所以,在政治建設為中心的年代,就冒出了一堆建國建軍愛民擁軍等等名字。如今的梓(子)”“涵”“睿”“萱”“軒”滿天飛更是時代事物時代觀念的產物。身處特定時代,取名時難免會被當時的人和事所影響,但還是要想辦法從思維上有所突破,另闢蹊徑,如此,重名現象才有希望少些再少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