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汽約車“低價忽悠”看網約車管理難題

各地要求的網約車合規大限越來越近,網約車的未來仍然不夠明朗。

在此前的一篇文章裡面,我曾經提到了拿到網約車牌照最多,最為合規,但卻幾乎不做網約車業務,同時存在諸多亂象的萬順叫車,並以此探討了相關的牌照政策是否和消費者的安全以及使用體驗有關係。

有網友提出,萬順叫車體量小,雖然存在諸多亂象,但作為個案說服力不是很大。

萬順叫車的案例確實比較極端,但卻不是個案。比如以高端專車形象示人的首汽約車,儘管在合規層面處於領先,業務量也比較大,但也無法避免問題出現。

這告訴我們,網約車的管理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放之任之不行,仰仗於一刀切的強硬管理其實也不靠譜。


從首汽約車“低價忽悠”看網約車管理難題


一、從首汽例子看管理難題

“首汽約車”算是網約車中官方背景很強的一家,他是首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實施開發運營,“首汽集團旗下產品”。

2015年9月16日,當“首汽約車”推出的時候,首汽約車車輛全部為政府許可的出租運營車輛,掛有北京出租車特有的"京B"牌照。

就是說,首汽在起步的時候,不僅是自營的,還是有半官方身份的運營車輛。

後來開放加盟了一小部分,城市擴展也只有很少幾個。

首汽不像某些只拿牌不運營的網約車公司(這類公司一個月沒有幾單,出安全狀況的概率很低),它是有相當實際業務量的。

按照,註冊就能安全的思路,首汽約車應該是最安全的了,它不僅全註冊,而且大部分車都是正式運營車輛,有半官方身份。

然而,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

2017年12月22日凌晨,哈爾濱一座高架橋上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一輛印有首汽約車標誌的黑色轎車突然失控,將路邊剷雪的多名環衛工人撞飛。這起最終事故造成了5人死亡2人受傷的嚴重後果。調查顯示,肇事的首汽約車司機血液乙醇檢測值為146.19mg/100ml,屬於醉酒駕駛。

同年的8月26日,北京一位女大學生乘車前往火車站,結果被一輛首汽約車旗下的網約車追尾。事故造成女大學生腿部骨折、頸部受傷。而據公開信息,首汽約車事後還未承擔賠償責任。


從首汽約車“低價忽悠”看網約車管理難題


而且,首汽約車的問題不僅侷限於交通安全方面。

今年8月份,有網友投訴遭到首汽約車司機偷拍,事後投訴首汽約車卻處理敷衍。

另有多位乘客表示首汽約車預估價“忽悠”,實際卻多收費。

成都晚報曾報道一位成都用戶在使用首汽約車時,系統預估8公里20元,最終卻跑出17公里收費50元;信息日報也報道稱,南昌的用戶邱先生在使用首汽約車時遇到了預估34元,實際收費78元的情況。

從隱私保護方面看,今年第三季度首汽約車被工信部點名要整改。

由此看來,理論上應該最合規的,看起來可靠的首汽約車,也在安全、服務、誠信、隱私等多個角度暴露了問題。

二、管理的軟肋

癥結的背後,是對強硬管理的過度信仰。

自從網約車出現之後,就有兩派,一派是自營模式,諸如神州租車、首汽約車,車輛平臺採購,平臺與司機之間是僱傭關係;還有一派是加盟模式,譬如當年的滴滴、快的、優步、易到,車輛屬於司機,平臺與司機之間是鬆散的合作關係。

還是看首汽的例子。

“首汽約車”開始屬於自營,後來為了增加業務量,從去年5月開始,開放社會車輛加盟,在管理層面硬性要求司機和車輛必須同時持有網約車合規證件。

但是,真正到了執行層面。一線負責人為了在實際運營中完成公司設定的考核要求,仍然向非合規的車輛敞開大門。人治的管理永遠會有漏洞被繞過。

2018年順風車事件後,曾經有相關部門對首汽約車的某地區辦事處進行暗訪。

但是,調查在信息上很難與被調查的抗衡,從洩露的某地區群內微信聊天記錄看,有些人做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被抽查的車輛提前做準備。要求相關司機,“一定要好好服務,裝不知道是領導”,同時暫時停止不合規車輛的運營。


從首汽約車“低價忽悠”看網約車管理難題


從首汽約車“低價忽悠”看網約車管理難題


絕對的管制意味著效率低下,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更殘酷的現實是,首汽發生的幾起事故,基本上都由合規司機導致。

這意味著,強硬管理即使解決了“下有對策”的問題也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問題不是一張合規證件能解決的。

合規證件最初的思路來自於出租車,網約車的管理是從出租車管理思路套用的。而事實上,出租車的安全狀況也並不樂觀。

2011年2月1日凌晨,銅陵市發生一起搶劫殺人案,廣州某高校女教師劉某回銅陵老家過年,被出租車司機張某搶劫後殘忍殺害。

2012年10月2日凌晨4時許,北京女孩小桑在工人體育館外搭乘出租車。途中,司機陳雲用電棍威脅小桑,並用手銬將她的雙手反銬後,拉至他在密雲縣的出租屋內,將小桑強姦後殺害,並將屍體肢解後掩埋。

最可怕的一個案例發生在青島,2017年3月11日,下午四點左右,邵女士及兒子在青島市某商城門口處乘坐出租車,僅僅因為車費糾紛。出租車就把邵女士拉到一個偏僻山頭,用石頭打死兩人。事後邵女士的妹妹與朋友一同乘坐同公司的另一輛出租車,側面提起此事,司機表示該公司出租車司機經常將車開到那裡,對付“不聽話”的乘客。

出租車已經暴露的案件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出租車、黑車作案難以偵查發現。更多惡性案件是被列為了失蹤人口,至於普通治安糾紛,出租車繞路宰客,則是每天都在發生。

首汽約車的例子告訴我們,強硬監管不能解決問題;出租車的例子告訴我們,即使你管成出租車,問題依然會發生。

三、網約車癥結如何解決?

不論是哪家網約車平臺,與安全、體驗、服務相關都有著共性和個性的問題。換句話說,有些是管理問題導致的人禍,有些則是無法避免的天災。從首汽約車發生的案例看,不論是醉駕事故,還是司機繞路,都是網約車自身管理導致的人禍,從監管角度看,出問題的網約車反而是合規的。

從出發點來看,強硬的管理條例是寧殺錯,不放過的處理方式。但是從結果來看,這一措施同時殺掉了壞人和好人,也同時留下了壞人和好人。

條文的監管能被繞過,強硬的條例無法有針對性的打擊壞人,那麼網約車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答案是技術進步。

網約車出現之後,依靠GPS、移動互聯網、身份認證、疲勞駕駛識別等技術,已經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問題。交通事故能夠預警,司機能夠追責,費用預估準確,行駛路線清晰。

目前的問題,是還沒有防住真正的意外,也防不住不計後果的司機,沒有對車內情況做實時監控,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技術進一步提升和制度跟進。

如果,在隱私和記錄之間達成平衡,車內情況有錄音錄像記錄,那麼任何糾紛有據可查。那麼車費糾紛,宰客之類的問題自然也不會有了。

當然,網約車的最終解決答案應該是無人駕駛,人機之間不會再發生矛盾,實時聯網的車輛位置同步也會最大限度的避免交通意外發生,網約車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首汽約車的例子告訴我們,網約車問題的真正的解決之道不能靠強硬管理;出租車的案例告訴我們,是給落後者放行的特權,它們只會不斷的出問題。

只有是靠先進技術的落地和模式創新,靠良性的競爭,才能真正解決網約車的問題。

如果總是以安全、隱私抑或鼓勵競爭的名義,用制度門檻卡住技術先進、競爭力強的平臺,保護競爭力弱的平臺,那所有的平臺都會放棄先進技術,放棄競爭的動力。這反而會把消費者置於更危險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